□刘甜甜
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都是以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取胜的。做事先学会做人,做人先学会处世。人际交往为人际传播提供了基础。
人际传播,顾名思义,是人和人或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传播,传播的规模是由两个人及两个人以上的人所组成。人生活在群体之中,自然会参与群体活动。在这个环境中,每个人都时不时地进行着传播活动,在与他人的交往之中,人们会相互之间传递情感、观念、知识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相互认知、相互作用。人际传播在侧面也显示了个人与社会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
人们在进行信息传递时,传递的方式会有不同,可能是直接传播,也可能是间接传播。人际传播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进行的一种传播方式,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征。
1.多种感官参与。人们在进行人际传播活动时,不管是直接传播还是间接传播,人体的多种感官都会参与进来,接受某种信息,理解某种信息,或者是传递某种信息。单个感觉器官无法明确表达信息的含义,甚至会阻碍信息的有效传播。
2.自主性高。传播的主体双方都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传播者将信息传递给受者,受者接收到信息之后,经过自身理解,产生一种新的信息,这种信息加入了受者自身的理解,进而传递给下一个受众。传者和受者之间可以交换角色,每一个主体都可以自行把握信息的传递动向和传递内容,甚至还可以把握自身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
3.符号系统众多。人际传播可以通过语言符号传播,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传播时使用的表情、姿势、语气等促进传播的有效进行,许多信息都是依靠非语言符号获得的。相比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使用的非语言符号相对较多。
“约哈里窗口”,是用两位学者——约瑟夫·勒夫特和哈里·英厄姆的名字合成的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根据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相互了解程度,将人的全部自我信息区域划分为开放区域、秘密区域、盲目区域和未知区域。
表1
如表1所示,开放区域表示双方相互了解,属于完全可公开的资料。传播双方在交流时可知道对方的姓名、身份等,是交流的基点,由此切入交流的话题,促进传播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秘密区域是指那些自己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信息,也可称之为“隐私”。但事实上“秘密区域”也包含着一些非“隐私”的信息,例如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意识等;盲目区域指自己不知道但别人了解的信息,这一区域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容易产生自卑感或者是自以为是的感觉;未知区域指自己和他人都不了解的信息,这一区域应该被大力挖掘和开发,例如挖掘人的潜能和潜力等。
“约哈里窗口”理论显示出每个区域开放的程度决定了传播活动形成的效果。要取得积极的传播效果,可以使盲目区域和未知区域适当减小开放程度,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能够促进传播活动有效进行。从“约哈里窗口”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要想改善自己人际传播的状况,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每个人都会在自我认知上存在盲区,为了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一个成功者,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增强知识储备,在传播的过程中使双方的交流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这要求我们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要了解交流对象的个人喜好、性格特点、文化信仰等信息。另外,还要考虑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情况,要做出前瞻性的准备。
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时,可以适度地暴露自己,因为我们自身和交往对象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包括意识差异、文化差异等,还拥有不同的文化程度,也许我们自己知道的一些常识,别人并不知道,这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存在交流冲突。适时的自我暴露,可以给对方深入了解自己并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但如果自我暴露得太少,则容易被别人误以为太自我、难与人相处,不利于双方友谊的建立。所以,我们应该适时、适当地暴露自我。
未知区域又被称为“未发现的自我”,这一区域就是自己不了解、别人也不了解的部分。但是由于双方都不知道这一区域的信息,很容易避免冲突的产生,当然这一区域很容易被双方都忽略。如果交流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一区域很容易被挖掘出来,甚至可以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双方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例如人的潜力和潜能,很容易就能被激发。
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是指在恰当的时候、在适宜的场合用能被人理解和执行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互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传播者要想让自己的真实想法传递给信息接收者,就要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不能使对方听不懂或产生疑惑,这与信息发送者的表达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提升表达能力方面,传播者要对信息接收者有足够的了解,还要综合考虑对方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和需求等,要能够保证信息接收者充分理解传播者传递的信息。所以,在人际交往时要注意:重要的不是讲话,而是讲别人听得懂的话。
传播者要及时了解信息接收者是否对传递的信息做出准确的理解,因为这关系到是否给对方提供反馈的机会。从他人那里得到反馈的机会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积极地倾听,因为倾听内容注重情感并且能够避免双方因为不赞同而引起争论。积极倾听包含两个方式:一个方式是积极鼓励别人说话,鼓励的方法可以是赞同的眼神、专注倾听的表情或者是肯定的点头等;另外一个方式是复述别人的话,可以复述自己理解之后的话。
有效的人际交往不仅仅满足于信息接收者准确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更关键的是对方赞同、接受其观点,从而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制定策略时可以考虑这几个因素: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尊严、权利等,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所理解、接受、认可和赞美;使传递的信息具有激励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对方能够保持听下去,而不是产生厌恶感。
由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这一小说,以“唐僧西去拜佛求经”这一历史事实为基础,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唐僧讲究慈悲但头脑迂腐,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孙悟空不畏艰险征服恶势力,反抗神权追求自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猪八戒好吃懒做,但集淳朴、憨厚、可爱于一身;沙僧任劳任怨,锄奸治恶,正直无私。师徒四人经历一路的坎坷,途中乐善好施,见贼捉贼,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书中对于人际传播方面提供了很多交往的技巧,这在孙悟空身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每个人在性格和为人处世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同的人所展现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是形成其改变的重要原因。总的来说,促进改变的因素有: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为了获取可靠的资源,为了维护社会关系。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在人们交往的原则和方法方面给后人提供了范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西游记》第二回中,孙悟空想要学长生之道,菩提祖师给他建议的几种学习方法,孙悟空都不满意,最后祖师“在孙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众人以为孙悟空惹恼了祖师,只有孙悟空解读出祖师的意思:在三更时,让他从后门进入,秘密地传他长生之道。菩提祖师用一种孙悟空可以领会的方式来向他传达自己的意图,孙悟空接到“信息”之后,以实际行动来反馈菩提祖师的行为,体现了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适时地使用间接性的传达方式来接受信息并及时反馈,能有效避免一定的冲突和误解。
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对别人有足够的尊重和真诚。当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会使人际交往锦上添花。在《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孙悟空让猪八戒去打探唐僧的下落,途中见到两个女怪,呆子直呼“妖怪”,结果这两个女怪痛打八戒。孙悟空得知后说道:“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行。他们是此地之怪,我们是远来之僧,你一身都是手,也要略温存。”他还用杨木和檀木来比喻男女不同的性格,建议让猪八戒回去谦虚称呼别人。猪八戒听话照做,果然受到两个女怪的尊重,并被告知唐僧的下落。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和真诚尤为重要,在言语谈话中多些溢美之词,会避免很多矛盾的发生。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是相互理解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能擅自揣测,要以积极的态度维持话题的交流。人际交往时,要顾及别人的感受,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在第三回中,东海龙王和冥司将孙悟空告上天庭,玉帝欲让神将下界收伏,太白金星奏道:“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手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听完甚喜,接受太白金星的安排。太白金星站在玉帝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兴师动众,又能使孙悟空免于受罪,可谓是高智商的人物。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会使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良好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都是经过后天习得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的人,要培养沟通的能力,以求改善人际关系。以孙悟空为例,他从花果山称大王到大闹天宫,向最高统治者挑战,结果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数百年,在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之后,他不畏艰险,杀妖除魔,乐善好施,得到取经路上众人的一致好评。他的性格从最初的暴躁刚烈发展到最后的顾全大局,也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处境,这和最初无法无天、自私自利的孙悟空判若两人。善于与人交往的人,必须随时预判可能产生的人际关系,避免造成恶劣的交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