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它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对于没有接触过社会实践工作、初涉会计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对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院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对《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具体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三段式;改革与应用
本文为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2017年课题《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YB17042)研究成果。
一、课题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而课堂教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高职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最重要“入门”课程,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后续学习《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学好本门课程,能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方法落后。目前本课程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聆听为辅;教师出卷考试,学生被动答题”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作为知识的灌输者,教师是主角,而学生则是被动地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极深,教学方法守旧,缺少创新,“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
第二,传授知识呆板。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一般均是把会计知识作为一种既成事实的规则灌输给学生,讲授的是有固定模式的会计知识体系,很少指导学生认识和探究各个会计问题内部可能包含的经济实质,也很少引导学生研究会计理论的争议,抹杀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使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但是,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就是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缺少吸引学生的音频、动画等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呆板枯燥,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不愿对专业知识进行探究,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四,对教学对象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对专业认识粗浅,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学生的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高职学生的消极状态研究不够,不能对症下药,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第五,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部分高职专任教师在大学毕业后走出校门,没有社会实践经历,又进入大学做了讲师,对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情形不了解,直接照本宣科,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根本不可能圆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基础会计》课程“三段式”教学的改革实践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基础会计》课程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点,在多年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三段式”教学模式。
“三段式”教学模式就是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条件支撑下,在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无缝对接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教师引导学习为关键,以质量考核督学为保障”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我们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结合“三段式”教学模式,大胆应用于整个《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1、“三段式”教学模式中对教学内容分解和整合
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分解与整合,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学习内容与会计规律、会计工作实践相结合,改变了原来按部就班按照目录进行讲授的传统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上实现了创新和发展。
比如:在教师的导学阶段,可以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三线交叉”和“九点融合”来进行教学。“三线交叉”是指会计基本理论线、会计核算方法线和会计模拟实训线;“九点融合”是指在会计基础理论这条线的教学中重点抓住会计要素、账户结构和记账方法这三点主要内容进行重点教学,在会计核算方法这条线中重点抓住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这三方面核算业务进行教学,在会计模拟实训这条线中重点抓好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這三个会计处理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三线交叉”和“九点融合”教学内容全面覆盖了《基础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交叉和融合教学”是指在进行会计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根据具体教学进度切实安排会计模拟实务操作,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的理论铺叙,又弥补了学生缺乏实务操作的不足,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的掌握。
2、“三段式”教学模式中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生入学,虽然接受了专业认识教育和始业教育,但是,对会计专业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尤其是对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职业生涯前景更是茫然不知,《基础会计》课程是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一门课,更是会计职业生涯的“入门课”, 专任教师如何上好《基础会计》的第一堂导学课,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至关重要。
新学期第一节课的课前,专任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套教学方案,并在课前将教学方案纸质版和电子版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在课前详细了解《基础会计》课程完整教学内容、整体教学进度安排和学习计划,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的特点和专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媒体资源和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要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在第一节导学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第一节课后制定具体的课程学习计划,详细了解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好自学笔记和自学心得。
在每一章授课前,教师要引导和要求学生动手为各章建立“提纲树”,使学生在听课前将本章节学习内容进行预览,了解本章全貌,并把要学习章节的理论和业务知识要点进行课前掌握,做出“提纲树”,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在自学中遇到哪些难以自己解决的问题,然后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在导学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演示,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期末复习,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去企业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
3、“三段式”教学模式中强化教师导学作用
《基础会计》课程导学阶段,授课教师要紧紧抓住“三线交叉”和“九点融合”,有效利用前期学生自学阶段的成果,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网络练习巩固教学等手段,把专业知识的学习由课内延展至课外,由课外加深至课内,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通过“雨课堂”等平台将课前需要预习和自学的内容发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中,使学生在课外有目的进行自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平台发布课堂练习和课堂模拟实训作业,课后,提醒和监督学生去课程网络平台进行课程的巩固训练,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协助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注重课堂讨论,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鱼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企业实际经济业务,设置模拟的企业经济业务环境和业务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期末成绩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既强化了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也为学生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三段式”教学模式中完善考核督学机制
基于学生自学阶段为中心——教师导学阶段为基础——考核督学阶段为保障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我们将该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动手操作的内容比较多,因而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也很重要。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构成,建议按40%:30%:30%的比例记分,期末采用书面、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包含内容:学生平时的出勤、课前自学笔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听课笔记、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等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做好平时成绩的登记和记录,便于期末汇总,平时成绩要公开、公平、公正。
实践成绩主要是针对课程实训成绩进行评定,结合学生的实习态度、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根据学生上交的模拟实训作业和综合实训报告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要求任课教师对实践成绩的登记要认真、及时、全面,便于期末汇总。
期末考试成绩主要是进行基本理论与基本核算方法的考核,并结合企业基本业务,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账务处理能力。
如果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养成平时认真学习、勤于动手的习惯,不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即使期末闭卷成绩好,也不会得到高分,这样就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为期末闭卷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成效
一是明显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每个章节的“提纲树”的设置,使学生不断探求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链接关系,并能够在新知识领域有了探索的兴趣,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激发了求学的欲望,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
二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比较等一系列行动,从中寻找难点,形成疑问,并在教师的教导下,在多问和勤问中寻找到正确答案。
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周围形成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氛围,如:有的学生寝室大多集体进行课前预习和“提纲树”的设置,大家互相讨论,集思广益,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意被采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四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竞争,根据课堂表现适当给予激励与表彰,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小组合作意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建构。通过课前与课后的自学和探究,使学生逐步掌握要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够将新的知识运用于要解决的新情景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重组,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五、結束语
《基础会计》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会计学生“入门”的专业基础课,更关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通过“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希望能够探索出培养更适应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的方法和路径,尤其是在“财务机器人”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才不仅仅要会记账、算账、报账,还要精通企业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老板决策的左膀右臂。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业财”融合的懂得财务管理的高级人才,这也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我国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雪琼,王晓辉,陈普青.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
[2]隋春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及其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
[3]张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职教通讯,2016(18)
[4]邓丽.基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
作者简介:
邸丽(196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高校讲师,主要从事财务会计与税收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