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云
五一小长假,我回了趟赣中老家。没想到老家的乡间茶馆还在,而且依旧那么从容淳朴。
老家的茶馆没有任何花哨的装修,七八张木方桌,两把大茶壶,若干白色瓷杯、红色果碟再加上一个矮笨扎实的木制柜台便可开门迎客。
老家是逢三日便赶集,家乡人叫当圩。赶圩的乡亲们都爱到圩上茶馆小坐一会儿,一来解解乏,二来唠唠嗑,三来知会些消息。虽说时下物价上涨,可茶馆依然只收每位5元的茶资。付了钱,您便可以捧得绿茶一杯,点心一碟,从早上喝到晚上茶馆关门为止,老板与茶师傅的脸上绝对不会流露出丝毫的不耐烦。
我与老公、叔叔、堂弟四人付了20元,便得到四碟不同的点心:瓜子、花生、红薯片、兰花根。可能是见我与老公是生面孔,八面玲珑的老板又亲自赠送了两碟葵花子,我们吃得满嘴生香的同时,心里对这家茶馆陡生亲切之感。
能干机灵的老板娘颇有阿庆嫂的风范,她春风满面、脚不沾地般迎送着客人的同时,还不忘四下张望关注客人的需求,偶尔与顾客寒暄一番,说出的话也如壶中的开水般让人听得熨帖且惬意。
四里八乡的都是熟人,即使是一人独进茶馆,只要稍稍在柜台边一立,便会有相识之人招呼其凑桌入座,大家聊东扯西,打趣斗嘴,偶尔争执一番也是笑容满面。
已近中午,茶馆的客人不减反增。叔叔与堂弟也未有唤我们离开回家吃中饭之意,我甚是不解。老公笑说:“今天的中饭就在茶馆里吃。”在茶馆里吃饭?见我满脸诧异,老公让我跟着堂弟一同前往隔壁的集市去买菜。老家的集市最特别之处是有着十几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里面都熬煮着奶白奶白的牛骨汤,火大汤浓,香气扑鼻,这就是在老家颇有名气的特色小吃“热牛锅子”了。守锅的都是女人,她们每个人面前放着一个木盆,盆上砍着一把锋利的尖刀,她们一面麻利地刮着牛骨上附着的筋与肉,一面热情地叫人吃上一碗“热牛锅子”。
堂弟称了六两牛脸肉与牛筋,嘱咐那个有着大麻花辫子的年轻少妇做四碗“热牛锅子”送到茶馆来。他又称了点上好的新鲜牛肉,让卖牛肉的师傅配些牛杂与牛血。鱼池中活蹦乱跳的胖头鱼让我不由停下了脚步,于是我手上就多了条用草绳穿起的大胖头鱼。走出集市时,堂弟又捡了几块白豆腐,买了些芹菜与大蒜。
返回茶馆,老板立马迎上来接过我们手中拎的菜直接走进了后院的厨房,我们则继续喝茶。只一会儿,便有个小伙子用木托盘送了四碗“热牛锅子”过来。为保持牛骨汤香浓的原味,奶白的汤里只加了一点盐。慢慢啜口热汤,香浓得直黏嘴;细细嚼块肉,口感十分劲道。
还未及细细回味,老板娘便将烧好的菜陆续端了上来。一个牛杂烧牛血,一個鱼头豆腐煲,一个素炒芹菜,一个大蒜炒鱼肉,再配上一小壶农家自酿的米酒,让人不由食欲大动,酒趣盎然。我全然把要减肥的初衷抛之脑后了,将那份鱼头豆腐煲吃了个底朝天。
饭后,阳光正好。老板应我们的请求,特意在院后的田间摆了张桌子,让我们享受在田野喝茶的趣味。头顶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柚子树,柚子树旁整齐码着乡人还未运回家中的稻草。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与黄色、蓝色的雏菊竞相开放。远处有群鸭儿正在觅食,脚下鸡妈妈正领着八只毛茸茸、圆滚滚、黄澄澄的鸡娃娃觅食。
这样的茶馆,相信你也会如我般情不自禁爱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