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系包袱锁情怀

2018-06-25 17:22王崇印
曲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花鼓犁铧东家

王崇印

山头花鼓,是一种介于曲艺和民间小戏之间的民间艺术。它源自凤阳花鼓,盛行于清末民国时期,因传承于邹城市亚圣孟子林所在的山头村而得名。山头花鼓使用方言说唱,主要伴奏乐器为花鼓和梆子,间或有大锣、小锣、钹、铙等,无丝竹管弦乐器伴奏。简便时,一人挎花鼓就可沿街卖唱。大多数时候两人搭班,简单扮成男女二人,打鼓打梆子或小锣,一人多角地演唱。

山头花鼓剧目题材广泛,多以诙谐幽默的手法描写现实生活,表达广大民众追求自由平等、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打犁铧》便是代表作之一。《打犁铧》为山头花鼓艺人即兴创作的幽默讽刺短剧,曾在1956 年获济宁地区文艺汇演第一名。该作品讲述的是地主婆李秀花对雇用的小工“没搭撒”十分苛刻,导致没搭撒消极怠工搞破坏。李秀花本想狠狠地教训他,结果没想到没搭撒巧言巧语讥诮回应,在嬉笑怒骂中一步步揭开李秀花的丑陋嘴脸,极具讽刺意味。

《打犁铧》首先让小工“没搭撒”以反面人物出场。“我的名字没搭撒,提起来干活最会磨滑。俺东家叫我去耕地,我一天撅了八只犁铧。俺东家叫我去耪地,我耪掉了谷子把草留下。俺东家叫我去耩地,我把三个耧斗眼都锥煞。俺东家叫我抱柴禾,我柴禾院里把火发……”刚一开场,没搭撒就以干活会磨滑标榜。这还不算,没搭撒又“踩着鼻子上天”要会会女东家,“今天掌柜的没在家,我会会俺的女东家”。然后“厚颜无耻”地跑到香台子跟前祈祷,“老天爷你好歹给我点病,别叫我送了命……叫我发疟子!一年三百六十天,叫我发三百五十九场。怎么还留下一天不发?那天是年三十,留着那天吃王八孙子家一顿‘鳖食”。从消极怠工到祈求生病,没搭撒洋洋得意地唱了七件自己做的“坏事”。在一件件“坏事”中,一个偷奸耍滑、好吃懶做的“丑陋”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一下子吊起了听众的胃口—— 这么坏的小工主人该怎么收拾他呢?这小子将会有一个怎么的下场呢?

正在观众为没搭撒捏把汗之时,地主婆李秀花听到了没搭撒的祈祷声。“俺的个做活的气死奴家!那一天俺叫他去耕地,屙血的,他一天撅了俺八个犁铧……”李秀花从“撅犁铧”开始,换个人称和韵辙重复唱起,奚落没搭撒做的“坏事”。整个过程,没用一句关于人物长相、神态的描述,没搭撒的“丑陋”形象得以进一步刻画,甚至到了该“千刀刮万刀劈”的地步,吸引着听众迫不及待地要知道没搭撒的下场。责怪没搭撒的“坏”,心疼自家的生产工具、生活资料,这是节俭贤惠持家的表现,李秀花这一地主婆顺理成章地以“正面人物出场”。看似不经意间的错位出场,为下一步抖包袱巧妙地埋下伏笔。

不明就里的听众,很容易想当然地把《打犁铧》当作斗嘴幽默剧。人物出场后,按照常理发展,没搭撒与李秀花之间将有一场幽默滑稽、插科打诨的“唇枪舌战”。但是艺人们,逆常理而上,不紧不慢地抖出精心准备的包袱,让剧情跌宕起伏,把为听众误解的幽默剧慢慢升级为讽刺喜剧。

李秀花一句“小搭撒,你干什么,骂的谁啊?”听众心里再次紧张开来—— 好你个小懒汉,怠工也就罢了,还盼望自己生病偷懒,盼望能偷懒也就罢了,还骂东家,看样子得吃不了兜着走—— 矛盾的高潮即将掀起,“战争”一触即发。“一张口来怒气发,出言叫声小搭撒,那天我叫你去耕地,你一天撅了俺八个犁铧!”在农业生产中,犁铧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使坏一个就心疼,何况一天撅坏八个,是可忍孰不可忍。李秀花咬牙切齿,进一步数落着没搭撒,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势。这时候,同为劳动人民的听众的情感一下子涌向与生产息息相关的犁铧上,甚至暂时忘记了李秀花的地主婆身份。

而没搭撒沉着应战,巧言反击,开门见山地指出,撅犁铧的原因是李秀花见没搭撒闲着天天白吃饭,心里难受,就逼迫他腊月里去耕地。“人家耕地得等开了春,出了二月,地里化透了冻,再耕地去。你看着正月里没事,做活的在家里蹲着。”没搭撒:“做活的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言外之意,东家你不遵守节气、违背时令,非叫我天寒地冻的时候去耕地,地硬撅了犁铧怎能怨俺?一个小高潮迅速掀起,听众恍然大悟。李秀花不依不饶,“你吃犁铧呢?”没搭撒针锋相对:“我也纳闷呀!这是怎么回事?拿个镢刨刨。”这一刨不要紧,原来地里被人埋了石墩子,“怨你不行好,”得罪人太多,人家在你家地里埋个石墩子故意报复。

李秀花依然觉得,就算撅坏八个犁铧不怨你,但下边的事总得怨你,“那天我叫你耩地去,你把三耧斗眼都堵死了!”耩地是典型的鲁南方言,耧子是一种古老的农用播种工具,上边是斗,下面是镂空的三条腿,斗与腿连着,种子放在斗里,用人力或畜力拉着均匀播种,这个过程叫耩地。“堵死耧斗眼还下种?你毁了俺一块地,耽误了一季子庄稼,这是你的错吧?”听众刚刚放松的心情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地主婆千错万错,你没搭撒也不该耽误一季收成—— 这次看你怎么解释?没搭撒依然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把李秀花一共给了“一茶盅”芝麻种还想把一亩八分地播种稠一点的小家子气形象和盘托出,最后用李秀花的原话“要是剩回来给你炒芝麻盐吃”,进行反唇相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多大一块地,给二两种子,还想禾苗稠一点,即使不堵死耧眼,这点芝麻种也育不了多少苗。没搭撒的一番话,又一个包袱抖开,这无疑相当于往长江里打个鸡蛋就想让全国人民都喝上鸡蛋汤,滑稽至极,令人捧腹。

李秀花气急败坏,不想轻易败下阵来,继续责难没搭撒的“耪谷苗”“烧柴堆”“砸水缸”“刨牛尾巴”“逮蝎子给孩子玩”等过错。没搭撒不卑不亢,机智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坏事”的主要原因全部归结为李秀花“天不亮就让下地”“见不得人闲着”等吝啬小气、刻薄奸诈上来,拐弯抹角地骂李秀花自作自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李秀花被捉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剧情发展到这儿,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在强权重压下的不堪生活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孰是孰非昭然若揭。

特别是到了最后,没搭撒连被克扣的工钱也不要了,“别说你家不要我,哪个龟孙还在你家”,进一步塑造了不畏强权,奋力与剥削阶级作斗争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由此可见,没搭撒的懒散与怠工之“丑”是反压迫的大智慧,李秀花的节俭与惜物之“美”是下三滥的小伎俩。在智慧和伎俩的对峙下,没搭撒的形象由假丑升华为真美,李秀花的形象由假美跌落为真丑。包袱层层解开,如数抖出,丑美实现逆向转换,《打犁铧》的人物、情节等喜剧意蕴全部爆发出来。听众的情感也彻底开始反转,对没搭撒由憎到悯,对李秀花由怜到恨,在哈哈大笑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愉悦,体味更富寓意的五味杂陈。

由此可见,技艺高超的艺人总能够把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行夸张性地创作,寓真于假、寓美于丑,系好扣子、包好包袱。一旦时机成熟,一下子把审美愉悦抖落出来,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让人措不及防地解气大笑,进而体现深刻的社会现实关怀和美好理想追求。如果说正向的审美给人的启发是“应当如此”,而曲艺喜剧美给人的启发似可以让观众在更加鲜明的二元对立中阐发“原来如此”的悟感和在喜剧矛盾冲突中产生“不当如此”的坚定信念。就此而论,也许曲艺喜剧在“审美”之上更有“感人”之处,这感,可以是美感,也可以是丑感、痛感、怒感等等,而不论什么“感”,只要能同时给人以人生的启迪,社会文明精神的滋育,就具有值得肯定的文学价值。

猜你喜欢
花鼓犁铧东家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威风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阳光堆在犁铧上
威风
比我更疼的是土地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犁铧
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