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玮
(山东省淄博市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 淄博 255400)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产后并发症,因为女性在妊娠及分娩后,会发生骨盆损伤,若盆底肌力未得到良好的恢复,将因为盆底支持组织薄弱、盆腔脏器位移引发一系列盆腔脏器位置及功能异常症状,继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女性生殖健康的关注度逐步提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体系逐步完善,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此次试验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应用了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35岁,中位数年龄(27.57±2.80)岁;对照组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37岁,中位数年龄(28.15±2.73)岁。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从基本资料上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纳入标准:①产后42天复查发现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符合1999年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②此次试验计划上交至医学伦理委员会后,通过审批,并在其监理下进行,患者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者;②神经疾病患者[3-4]。
对照组进行基础盆底功能训练,于产后6至8周,=取坐位或卧位,逐步放松大腿、腹部肌肉,深呼吸,依次收缩肛门、引导、尿道,每次维持6至8s,注意力集中,然后放松呼吸,重复上述动作3次后,期间放松6s,加快速度,再进行下一组动作,每次训练持续8至10 min,每日1至2次即可。
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在前期,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患者排便后去截石位,消毒后,将治疗仪电极贴片置入阴道,接通电源,选择治疗模式,当电流显示为实心圆时,频率设置为10至100 Hz,脉宽设置为200至500 Izs,电刺激持续时间为2至20 s,间歇时间为2至50 s。每周2至3次,持续30至60 min,治疗时,采用低频(不超过50 Hz)、高频(50至100 Hz)循环模式,在此期间,可进行盆底肌力测试,,以调整频率和脉宽,通过肌电图将产妇肌肉活动信息以转化为听觉信号反馈给产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肉肌电值、UI次数,进行24h尿垫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肉肌电值大于对照组,而UI次数及24 h尿垫试验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24h尿垫试验(g)观察组 58.72±10.35 0.92±0.34 3.75±0.38对照组 41.60±8.54 1.32±0.53 9.50±1.26 t 9.127 7.493 10.285 P<0.05 <0.05 <0.05组别 盆底肌肉肌电值(μV)UI次数(次/d)
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采用电刺激疗法,能够增强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以增强其对于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同时还能够兴奋交感神经,有效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再根据盆底肌力测试结果,将肌肉活动信号转化为视觉、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能够让患者作出正确的反应,让患者在被动点运动的刺激下唤醒本体感觉,形成正
常的生物运动反馈,有利于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接受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其效果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应用了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尿失禁症状显著缓解,值得采纳应用。
[1] 蔡 舒,任 旭,宋均仿,晏晓颖,李静芝,蓝宇涛.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11):64-67.
[2] 冯 玲.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提高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时盆底肌肉收缩表面肌电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3):5346-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