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类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选择*

2018-06-25 03:50朱佳林
图书馆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馆员服务体系学科

朱佳林

(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300)

科技创新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基石,而科技创新发展则需从教育做起。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国务院于2015年10月24日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1],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的伟大目标,同时提出在2020年底前,争取实现若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在此使命下,具有行业背景的院校,凭借自身的科研人才、学术平台、实验资源优势,为一流的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立足于服务学科发展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更需主动把握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服务学科发展,确保本校在学科领域先行一步。

我国图书馆界对学科服务的研究始于1987年,最早的学科服务形式以“学科馆员”为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陈京的《建立一支“学科馆员”的专业队伍》中,在之后的几年中,学者多以这一概念为研究对象,就“学科馆员”的具体工作、馆员制度进行了研究,为后期的学科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

我国高校图书馆第一个学科服务小组创建于2002年,由清华大学的林佳任组长。此后,各大高校纷纷效仿,加大了对学科服务的人力、财力的投入,相继出现了东南大学的“学科馆员试点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小组”以及武汉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学科馆员岗位”。

如今,在经历了概念引进、宣传推广、快速发展、深化完善四个阶段以后,学科服务已经深入到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图书馆,囊括航运、农业、林业、民航、石油等各大领域,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和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服务支持。

1 行业背景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类型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行业类高校图书馆逐步形成了可发展、有特色的学科服务体系。他们根据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确立学科服务的工作方向。

现将我国行业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归纳为以下三种:

1.1 以完成学校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

目前,虽然行业类院校的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各大院校也纷纷增加了财力投入,但由于受办学水平和经费水平的影响,部分高校将完成学科建设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学校着力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领导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教学课程重视职能训练,相对忽视理论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类行业院校图书馆将学科服务的目标定位于服务学校学科建设。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主要采取单一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服务人员基本由图书馆人员组成。通过在图书馆设立岗位,独立开展服务,学科服务的范畴泛化到每一个学科用户,根据学科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采取的服务教学科研单位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2]。图书馆组织馆员深入学校各二级单位,采用协作式的学科服务模式,打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彼此陌生、互不了解的传统服务模式。馆员们积极主动地深入学校教学二级单位,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了解学科特点和师生用户需求,确立单元服务目标。此外,图书馆还组织院系师生开展商讨会,基于专业知识确定信息素养教育和学科服务内容,依据不同的学科专业需求进行分组,实施一对一的学科服务建设。

1.2 以满足专业教育与科研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

在我国,部分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不仅仅是满足专业教育,他们同样把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目标也相应发生改变,即满足学科的专业教育的同时,为学校的科研服务。

从人员组成上来看,这类服务体系的人员组织架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组织中除了图书馆的馆员以外,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也囊括其中,他们采用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融入学生的专业教育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工作方式由简单的一对一变为复杂的多对一、多对多。学科馆员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依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划分学科服务小组,以小组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学科教育方面,图书馆将学科服务的工作分别对学生和老师展开,尤其注重学科服务参与课堂教学[3]。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领域和所涉及的学科咨询相应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会从专业角度对用户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科研服务方面,图书馆把服务科研项目作为学科服务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现状与规划,通过调研分析,挖掘当前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具有原创性和重大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科研项目为载体,聚合各类平台和资源,组建科学的学科服务团队,合理构建组织架构,保障组织中既有学科馆员又有图情教授、学科带头人,同时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学科馆员团队坚持贯彻落实图书服务嵌入科研的实际工作中,以自身技术优势帮助团队在资源获取、信息筛选、数据库使用、专利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更高端的技术支持,使科研项目顺利结题,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带来经济效益,并提高项目成果的使用效率,构建项目资源数据库,为后期的学科发展、科研立项储备资源。

1.3 以服务不断创新特色优势学科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

任何一所学校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领域占据领先位置。我国一些行业类院校图书馆综合考虑学校资源有限性和学科发展无限性,坚持重点发展、不断创新的学科服务路线,既保证了学校学科建设的突破,又使其独具特色,突出重点。

这一类高校图书馆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积极开展学科服务的革新,建立以服务特色优势学科为目标的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学科服务队伍不仅包括图书馆员,还囊括了校领导、科技处、教务处、就业办等学校相关部门。他们的工作方式也由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人员协作模式转变成多部门协同工作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

学科馆员根据学科的当前发展态势和学校学科发展需要,搜集诸如国家政策、学科发展规划等学科发展信息,对当前学校优势学科的竞争力进行评估,为学校特色学科发展提供情报服务[4]。

与此同时,校领导、科技处、教务处、就业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促进优势学科发展为目标直接参与学科服务的管理工作,依据各部门工作需要提出促进学科发展的信息需求,并对馆员提供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使用和效果反馈,协同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为优势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情报产品的多样性,如学科调研报告,学科竞争态势,学科动态分析等。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的号召下,积极出击,抓住机遇,构建了协同视角下,面向特色优势学科(中医临床基础)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该馆在面向中医临床基础展开学科服务时,通过实践调研与文献调研,对该学科服务进行需求统计。统计内容不仅包含了学科对象与学科软硬件设施,还包括学科相关的文献信息和数据库信息,方便学科情报信息需求挖掘。

为提高学科情报信息的质量和深度,馆员对该学科的文献、论文、数据库实行跟踪分析,既包含古典医学古籍,又涵盖国内外最新文献、数据库资源,并构建了服务该学科的数据库,最终为目标学科提供符合学科发展的情报产品;同时对该学科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指派,组成以院领导、中医临床基础专家、学科带头人、各核心部门负责人为班底的专家团队,对情报服务产品进行评价与反馈;最终形成了由服务团队和专家团队组成的协同式学科服务体系,对目标学科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持。

2 学科服务体系的对比分析

表1 学科服务体系对比

三种学科服务体系对比如表1所示。以完成院校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主要服务对象为院校学生,即未来的行业从业人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方式为传统的主动推送式服务,图书馆设立学科服务部,由馆员组成服务队伍,负责对口学科的文献采访,收集采购意见并反馈给采编部门,对用户采用一对一的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以满足专业教育与科研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和学校科研人员。图书馆在保障学科建设的情况下,采用嵌入式方式融入学校科研学习环境,学科服务的队伍也变得更为壮大,既包含学科馆员,又加入了院系领导、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和科研人员。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按照学科背景划分学科服务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服务,学科馆员在资源建设中享有部分学科资源的采访决策权[5]。

以服务不断创新特色优势学科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主要的服务对象为院校优势学科的创新人员。该类院校的图书馆采取了协作视角下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依靠学校学科发展相关各部门协同合作。与以满足专业教育及科研为目标的学科服务体系进行对比,学科服务的队伍中出现了校领导、科技处、教务处等相关领导,并对服务小组进行细致分工,强调团队协作。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学科馆员全面参与,起主导作用。

3 民航类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选择

3.1 民航类院校图书馆选择学科服务体系的影响因素

民航类院校图书馆在选择学科服务体系时,既要考虑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促进院校自身的长远建设;又要满足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需要,服务民航经济发展。

3.1.1 人才培养

民航类院校的学科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民航运输与安全,培养具有专业岗位所需技能的专业人才。学生除了接受民航理论与实践教育外,还要加大其相关的专业技能的教育,从而培养出综合性民航人才。为了提高人才的质量,学校通过提高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民航的快速发展储备人才,推动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专业实践需求,也要加大在科研项目开展服务的力度[6]。

3.1.2 科技创新

民航运输业作为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通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航业的地位日益突出。为建设民航强国,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运用到民航业,为民航发展添砖加瓦。发达的民航运输体系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民航类院校肩负着我国民航业的科技创新发展重任。在民航局加大财力、物力投入的同时,民航类院校图书馆更应与时俱进,积极为民航业的科技创新进步提供信息服务保障。

3.1.3 服务社会

我国要实现民航强国的中国梦,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民航体系,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提高我国参与世界民航发展决策的能力和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影响力。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民航教育的支持,需要大量的民航人才。因此,民航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选择最终也必须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标。

3.2 基于格序法的民航类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选择

3.2.1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评价模型

我们令U={A1,A2…Am}为m个方案的集合,G={G1,G2…Gn}为n个属性的集合,有p个评价者D={D1,D2…Dp}分别对每个方案的各属性打分,分值属于区间[0,1]。最后剔除无效数据,计算出每个方案各项属性的分值,统计出最大值u和最小值1,确认该方案某一属性的得分值区间为[1,u]。决策矩阵为:

本文通过格序决策方法选择民航类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可供选择的体系有:(A)以完成学校学科建设为目标、(B)以满足专业教育与科研为目标、(C)以不断创新特色优势学科为目标。以人才培养(Q1)、科技创新(Q2)、社会服务(Q3)三个指标作为三种学科服务体系的评价指标。为确保数据的科学合理,特邀请民航业内22位专家进行打分,最终数据详见表2、表3。

表2 指标数据

表3 决策矩阵

按照区间数的加、乘运算法则[7],通过矩阵运算的结果,四种学科服务体系的评价值为:A=[0.4597,0.5038],B=[0.6071,0.6359],C=[0.5841,0.6193]。由定义可知,B>C>A。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专家普遍认为学科服务体系B(以满足专业教育与科研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三方面的得分都高,是综合效果最好的学科服务体系,比较适合当前民航业院校的学科设置。

A(以完成学校学科建设为目标)虽然在满足社会工作岗位上评价较高,但是由于学科服务的侧重点在专业教育,对科研开发和高水平研究人才的服务不够,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学科服务体系很难满足日益发达的民航业,势必受到很大的挑战。

C(以不断创新特色优势学科为目标)在服务科研人才、推动民航业技术创新和民航业长远发展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不能全面的满足民航业的发展。

因此,从排序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民航类院校当前的学科服务体系应采取以满足专业教育与科研为目标的服务体系,既保障了民航的工作需求,又能推动民航业的科研创新、技术进步,加快我国成为民航强国的步伐。

4 结束语

合理的学科服务体系是民航类院校图书馆为开展学科服务成功的前提。与此同时,图书馆也要加大选才力度,培养、提升馆员的信息服务能力,为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储备人才;顺应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构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学科服务由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的转化;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学科服务评价体系和馆员奖励制度,提高学科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蓉英.中国一流学科发展之质量[J].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2016(3):1-3.

[2]陈勤.单元目标学科服务实践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4):29-31.

[3]燕辉.中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当代图书馆,2016(2):21-25.

[4]张曼.协同视角下面向中医药特色学科的嵌入式情报服务路径及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23):77-79.

[5]唐吉深.项目主题式学科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界,2015(5):21-23.

[6]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5-9.

[7]张兴芳.区间数的排序及其在系统决策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7):112-115.

猜你喜欢
馆员服务体系学科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