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铿
(嘉应学院图书馆,广东 梅州 5140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人们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阅读模式下的深阅读、细阅读、长阅读被以数字阅读模式的浅阅读、泛阅读、碎片化阅读所取代。同样,以网络和移动网络为媒介的移动数字阅读取代了以纸质图书为媒介的传统阅读。数字化移动阅读为人们带来快速、便捷、泛在化阅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过于轻松的阅读选择、阅读质量的下降、娱乐休闲性阅读需求明显以及数字阅读对人类眼睛的影响等,由此引起人们对阅读的忧虑。
校园阅读推广尤其是高校校园阅读推广是整个社会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阅读推广承担着以下几方面的任务:首先,高校作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响应者,起着共同倡导全民阅读理念的作用。其次,高校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培养机构,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进行学术阅读的主要途径之一,肩负着学术阅读的保障功能。最后,高校是培养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公民的教育场所,通过阅读教育,对缺乏阅读意识、能力和意愿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合格的阅读者。因此,高校校园阅读的宗旨应该体现出社会功能、专业学术服务功能、阅读教育指导功能等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经典阅读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提供地方传统文化的阅读实现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利用专业阅读和学术阅读实现专业学术服务功能;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质和良好阅读习惯而达到阅读教育的目的。
嘉应学院图书馆开展“阅读·品享——发现”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目的在于构建体系化的校园阅读推广模式,涵盖兴趣阅读、素质阅读、专业阅读等内容,范围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
有效推进高校校园阅读离不开对阅读推广品牌的创设和围绕品牌打造校园阅读理念。通过研究当前大量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案例可以发现,树立品牌意识、创建阅读推广品牌、实施阅读推广品牌化战略,不仅可增强阅读推广活动的营销效果,更是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运作、注重内涵与质量建设的根本保证。建立品牌化运作模式,也就是通过设计丰富的、具有明显特性的标识,建立品牌标识和阅读推广活动之间的关联,确立清晰、准确的品牌定位,注重对品牌的多元化传播和品牌维系[1]。
以“阅读·品享——发现”作为嘉应学院图书馆校园阅读推广的品牌,应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首先,在品牌的定位上,将阅读与“品味”“享受”进行关联,将阅读与传统模式下的相对固化的阅读形象进行区分,通过创新创意思维,并充分结合新媒体技术、新阅读理念为读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氛围,以一种兴趣吸引、注意力引导的方式传递通过阅读达到知识发现的喜悦和乐趣,从而改变人们对阅读的传统认知。其次,通过以“阅图影”“读图书”“品精华”“享乐趣”——“发现之美”对“阅读·品享——发现”品牌所打造的意蕴进行模块化细分解构,以图片欣赏、影音视频观看、图书阅读、活动实践参与、兴趣观点交流等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者而步入社会。
以图片欣赏、影音视频观看、图书阅读、活动实践参与、知识交流等方式打造新阅读体验。首先,进行阅读主题的资源聚类,通过搜集组织整理各类型的阅读资源,形成阅读资源库。然后,对阅读对象进行主题分层组织,按不同的阅读目的将浅阅读和深阅读、碎片化阅读和系统性阅读、科普阅读与专业阅读、休闲阅读与经典阅读、短阅读和长阅读等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构建“阅读·品享——发现”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模块分层和多元融合的模式。
2.2.1 模块分层阅读的理论基础探索
无论是传统阅读模式下的文本化阅读、系统性阅读、深阅读,还是当前以数字资源为阅读对象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视觉阅读等,都不能简单以“深与浅”“碎片化与系统化”之间的对比而认为哪一种阅读更好。从数字化阅读的形式来看,无疑其跨越时空界限、泛在化、方便快捷以及容量巨大、内容丰富等特点是传统阅读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但同时,传统阅读所具有的系统性、专深性的特性也是当前数字化阅读所欠缺的。因此,无论选择何种阅读模式而摒弃另一种阅读模式,都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阅读环境,无法真正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只有依据阅读特点取其之长、弃其之短,合理利用才是选择阅读模式的正确方法。以浅阅读为兴趣引导读者逐渐进入深阅读、以碎片化阅读为向导吸引读者采取系统性阅读的策略,才是高校推进校园阅读推广的应有之义。
以经典阅读推广为例,无论是文学经典、文化经典、艺术经典还是学术经典,都可以通过主题聚类各类型的阅读资源,挖掘其蕴含的精华部分(如名言名句、精彩片段、理论精华等),以文字摘录、语音朗诵、主题影视或主题音乐剪辑等形式进行提炼,并辅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媒介传播渠道进行微阅读、浅阅读推广,完全可以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继而达到产生进一步进行深阅读意愿的目的。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其阅读对象就不止单一的图书类型,还包括衍生出的影视作品、主题音乐、戏剧类目、文艺作品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主题汇聚并提炼的阅读对象。
当前,国内开展的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大多数都将推广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主题推广,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创意、组织活动,忽视了对阅读推广的阅读对象进行分层,提炼适合各种阅读方式的形式并进行针对性推广。已有研究者应用分层理论对阅读现象进行研究,如徐菊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读者阅读的动机为切入视角,将阅读由低到高分为生存型、消遣型、发展型、研究型四个基本层次。她认为阅读有层次之分,在高层次的阅读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阅读需要也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2]。同样,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阅读对象分层的理论基础,构建兴趣吸引阅读模块、探索追求阅读模块、研究深入阅读模块作为阅读对象的三个分层模块。在其中,以兴趣吸引阅读作为最低层,而深入研究阅读则为最高层,如图1所示。
图1 阅读对象的模块分层
对阅读对象进行模块分层的关键在于对阅读主题基于内容、载体形式、传播渠道的提炼分层,使其对应合适的阅读模式,实现由浅阅读到深阅读,再到精阅读。借鉴分层理论,可以摆脱以往对阅读推广对象过于单一性的认识,从而避免阅读推广主题的单一和固化,而是以多元化的形式对阅读对象进行内容模块分层,提炼适应各种阅读类型的推广方式,创新阅读主题,从而提高读者阅读兴趣,使其产生进一步阅读的需要。
2.2.2 深浅阅读多元融合的模式构建
一般而言,相对于以文字符号为表现形式的纸质图书阅读,以动态和非动态的图元素为表现形式的阅读形式更让读者觉得随意而轻松。以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导致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剧变,也使得“读图时代”成为当前人们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这就意味着,各种静态或动态的图替代了抽象的文章,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深入思考、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3]。与文字相比,图表意直观,人们可以即刻获得感性上的认识,但同时,大量的读图容易导致人们丧失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产生阅读选择的“羊群效应”和阅读的娱乐化与肤浅化后果。同一主题根据内容构建深浅阅读资源库,以读图形式建立浅阅读资源,以读书形式建立深阅读资源,并在两者之间建立关联,既迎合了人们对“读图”的需求,也带给人们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需求。
深浅阅读多元融合的理想模式在于构建基于主题内容分层的“指引资源库(浅阅读)、交流平台(阅读社区)、图书阅读库(深阅读)”之间互联互通模式,使读者可以随时进入阅读社区空间,根据各自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资源,并可以进行讨论和知识分享,最终形成对阅读社区的阅读依赖和阅读习惯养成,见图2。
图2 深浅阅读多元融合模式
嘉应学院“阅读·品享——发现”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围绕“线上宣传”“线下活动实践”“线上社区运营”三个部分,构建了一个有效的“线上——线下——线上”互动的良性循环模式。
开展线上宣传,关键需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邱建玲认为,首先,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宣传在于找准视觉冲击点,如设计海报等宣传材料时,要针对目标读者群的特点,找准视觉冲击点,设计符合其审美的海报,将阅读价值精准、迅速传递给读者,从而吸引读者的关注。其次,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融入创新元素,利用读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吸引读者。最后,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刺激读者的被动注意[4]。因此,嘉应学院图书馆“阅读·品享——发现”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线上宣传,着力于将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内容根据“阅读·品享——发现”品牌的理念进行解构,以“阅图影”“读图书”“品精华”“享乐趣”——“发现之美”进行主题呈现(见表1)。
表1 阅读推广活动主题的品牌理念解构
3.2 线下活动实践
线下活动实践的核心在于让读者参与和体验,重点在于营造“互动”元素。如四川大学图书馆在2014~2015年阅读推广活动中就推出广受读者喜欢的线下活动类项目“微拍电子书”,共征集投稿104份,参与人数达167人,现场咨询人次达1 000余人,观看“微拍”作品展近5万人。该馆官方微博话题“微拍电子书”阅读量高达115万人次。2015年11月四川大学图书馆针对古籍资源推广,推出线下活动实践项目“跟我学做线装书”,由古籍修复人员手把手教读者制作线装书,让读者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并体验古籍修复的基本流程,培育读者的古籍保护意识。该活动推出后,读者参与热情高涨,甚至出现名额供不应求的现象,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5]。由此可见,“互动”元素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嘉应学院图书馆“阅读·品享——发现”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推出的线下实践活动,同样需要着力挖掘“互动”元素,提高读者的参与度。作为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素质阅读推广活动项目之一,“梅州籍客家院士主题阅读推广活动”就从“阅读·品享——发现”的阅读理念中,以“品”“享”作为挖掘阅读推广活动的“互动”元素,读者可以通过参加院士精神主题讲座、观看院士访谈视频及纪录片、参与“我看院士精神”征文活动等,了解院士所具有的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和为世人称道的道德风范以及献身科技、开拓进取、奋力攀登、敢为人先的人生风采和卓越成就,获得以“品味院士精神”为理念的阅读参与,继而以开展院士故居之旅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院士故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阅读相关著作等,体会院士成长环境等达到“享院士成长道路”的互动体验。
线上社区作为构建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线下——线上”互动模式的最后一环,是打造具有黏性,让读者能够“进去了”并长时间“在里面”的有助于读者建立长期阅读习惯的重要举措。有研究表明,在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环境下,由各种主题构建的社会化网络社区对大学生群体独具“黏性”魔力。由此通过提供以各种阅读主题汇聚的综合性阅读平台和社会化阅读社区,无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泛在、便捷和持续稳定的阅读渠道和阅读社交空间,从而增加读者对于校园阅读的“黏性”。李桂华通过对阅读社区的研究,认为阅读社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阅读文化认同”为中心的共同体,是一种以“阅读”和“社交”为核心的组织,而不仅仅是阅读活动或阅读者的集合。在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阅读社区具有促进深阅读的独特作用,具有巨大的阅读文化推广价值,也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机构通过阅读社区探索新阅读环境下深阅读的构建路径[6]。因此,嘉应学院图书馆“阅读·品享——发现”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线上社区运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并呈现对同一主题基于阅读推广品牌理念的内容分层;二是建立社区内深浅资源之间的逻辑关联和相应阅读渠道,实现同一主题,不同阅读类型的导入和分化,以满足社区读者在兴趣、探索追寻和深入研究等方面的分层阅读需求;三是注重丰富阅读社区中读者之间的交互体验,挖掘热点话题,实现阅读社区读者间“交互——阅读”的循环促进。以嘉应学院图书馆“梅州籍客家院士”主题阅读活动为例,将汇聚的梅州籍客家院士的各种资料,利用阅读推广品牌理念进行解构(见表2),并据此建立阅读资源库,搭建主题阅读社区平台(见图3、图4)。
表2 “梅州籍客家院士”主题阅读的内容分层
图3 院士个人界面
图4 院士模块分层界面
应用模块分层理论对阅读对象主题进行基于阅读推广品牌理念的分解,有助于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推广,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的一种闭环运作,以主题汇聚和内容分解的方式,提供对包括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深阅读、精阅读在内的阅读类型支持,从而满足当前读者多元化阅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石继华.国外阅读推广的品牌化运作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2):56-60.
[2]徐菊.阅读类型分层理论[J].图书与情报,2011(1):37-40.
[3]梁钜霄.读图时代的图书馆导读创新[J].图书馆建设,2012(7):51-54.
[4]邱建玲.大学阅读推广的实践路径:注意力视角[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83-87.
[5]吴诺曼.4I模型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以四川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14):115-120.
[6]李桂华.阅读社区研究:阅读推广视角的社群信息学研究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