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意义重大,本文由此出发,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流程,探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环评的重点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
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事实上我国很多突出的环境问题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而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一种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直接作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早期,从源头上预防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率。
一、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意义
我国多年前的环评制度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评制度,即所谓优先发展经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几十年里,环评制度的发展非常缓慢,要说突出转变还是近十来年的事。
十九大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方略之一,可以预见必将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环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控制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早些年,由于环评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方式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布局,导致了非常多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例如,过度的开发耕地导致引发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土地资源利用不当致使生态环境失衡,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等等。而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而必须要以环评为基础,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性,科学规划土地。
二、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基本思路
环评一般有三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即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以及报告书编写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资料以及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在正式工作阶段则是结合基础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环境现状分析和评价,由此编写出环评报告书。这个过程中的基础数据涉及很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保护区面积、分布与规划、水土保持状况、分布情况、面积大小、存在潜在水土流失的区域状况水资源状况、土地荒漠化状况、草地退化状况、湿地状况等等。
基于此,在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当中首先就需要针对规划方案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内容以及方案相容性,随后就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深入调查和分析规划地块范围及其周边环境质量现状,一般就是收集资源以及现场勘察获取基础数据,由此展开分析,从而得出规划地块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同时分析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并由此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建议,以及降低环境影响的措施。
基于这种环评思路,下文结合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有所参考价值。
三、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某市由于该市某个行政区域的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考虑到区域发展问题,需要对当地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部分调整。
调整方案涉及143块调整地块,其中55个原规划中的农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88个原规划中的建设用地调整为农用地。
这使得农业用地从606.1649公顷增加至607.660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维持不变为64.7298公顷。园地从原规划的315.6519公顷调整为174.0516公顷,减少了141.6003公顷。林地从原规划的216.4692公顷调整为345.0448公顷,增加128.5756公顷。其他农用地增加9.4826公顷,调整后为23.8346公顷,总共增加1.4959公顷的农用地。而建设用地面积维持不变为609.2768公顷。未利用地从3.1119降低至1.6160公顷。
2.评价重点。基于上述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可以看出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确定或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方案,那么在环评该方案时,应着重分析土地利用的宏观结构布局与调整,以及土地开发等活动对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重点针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基于此可以先明确环评中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案中从原规划中的农用地划出一部分作为建设用地,这个部分应当考虑调整是否适宜,如果调整了,能否与周边环境具备高相容性,同时要明确调整后的地块在具体用地类型上有没有限制。
(2)方案中原建设用地的部分划归农用地,使农用地增加,未使用的土地面积减少。这个部分应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保留是否合适,且调整后能否与环境相容。
综合起来就是要以环保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以及制约因素,从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与周边环境的适宜性、相容性。
3.工作重点。根据上述分析的重点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本文第二部分分析的基本思路。在环评工作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环境现状调查以及分析、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容性、提出环保措施。
(1)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应全面掌握规划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列出对规划调整可能产生制约的关键因素,即敏感点。此处采用收集资料和现场勘察的方式来获取基本数据。现阶段由于地籍测量技术的进步,地籍数据库系统相对完备,资料的收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现场勘察难度相对较大,现场勘察最重要的是要找出敏感点,如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居民点、学校、医院以及敬老院等等。据此来形成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成果。
(2)针对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前后的规划方案进行对比,从规划内容上进行深入比对,分析调整方案的合法性以及相容性。合法性即要符合《土地管理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容性则是要根据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划,以及政府城市/区域发展规划的内容来分析相容性,即符合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
(3)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最为重要的着眼点就在于规划实施后要能够减缓不利环境影响,这是从源头上控制不利环境影响,从而规范土地利用规划向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基于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结果以及规划相容性结果,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減缓不良环境影响,一般这些措施针对显著的不良环境影响以及潜在的环境影响,最终目的是使环境影响降低至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非常有必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素,基于环境质量现状来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容性,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不良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春雨,董晓峰,刘英英,等.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民乐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1):135-141.
[2]郁金国,王蕾.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能源与环境,2017(02):27-28.
[3]王婉晶,揣小伟,黄贤金等.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4,26(11):91-96.
作者简介:张向东(1980-7-),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本科;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