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摘 要:“使用一次性筷子破坏环境”的说法由来已久。当今社会背景下,外卖行业迅速发展,一次性筷子使用频率有增无减。每件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过多的渲染一面就会引起误解。本文将对一次性筷子生产链产生的相关影响进行分析,以使大众能客观认识一次性筷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一次性筷子;误解;生态环境;社会发展
一、引言
当今社会,快餐文化的盛行,让大众对一次性筷子有着过多的误解。比如2008年海南省人民政府中一篇名为《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建议》[1]中就认为一次性筷子就是在破坏森林资源,于是便认为一次性筷子破坏生态环境。但客观来讲,“一次性筷子破坏生态环境”的说法并不妥当,应该说“劣质加工的一次性筷子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这自然要牵扯到一次性筷子的加工过程所需要的原材料和生产步骤。一次性筷子原料主要是速生楠竹[2](俗称为毛竹),即为“速生林”的一种。速生林的存在就是要被砍伐加工成各种商品,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替代天然林被破坏的效率。而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的生产环节主要是化学处理过程。并且在2016年7月27日下午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条例(草案)》[3]的说明。《条例》第三十一条明文规定:有固定门店的餐饮服务企业不得提供一次性木质筷子。对于违反规定的,由食药监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这种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标准写进条例中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的规范一次性筷子的相关企业。
二、市面上常用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及生产环节
速生林[4],是速生作物的一种,而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绝大多数为经济速生作物[3]。所以,一次性筷子的原材料是一种日常消耗品。
速生林本身的存在价值就是保护天然林。天然林的生长速度慢、转化率低、利用率不高、对于天然林的开伐规定也很严格。国内生产木质筷年耗木材资源近500万立方米,而全国林木年采伐量约4758万立方米,筷子就占了10.5%,生产筷子的木材有效利用率有60%[5]。
假设以上条件成立,生产一次性筷子占木质筷的比重会更大,甚至超过50%。但事实并非如此。木质筷包括一次性筷子和家用性筷子。家用性筷子在日常生活中更换速度比较慢,所以家用性筷子比例就少。市面上大多是原材料为毛竹的一次性竹筷。毛竹从出笋到采割大致为2-3年[6],而天然林十年后才能成材。天然林被砍伐后从新再次生长,需十年以上的时间。如果是一片一千亩、管理良好的人工毛竹林,每年可以提供巨量的原材料。但是,一片一千亩的天然林就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目前,在市面上销售量比较大的一次性筷子主要为一次性竹圆筷。一次性竹圆筷机械工艺流程依次为:原竹锯断、剖成竹条、三面剖平开片、成型竹丝、化学处理(漂白、杀菌)、冲洗、烘干、定尺、磨光、削尖铣花、整理、包装、出厂[7]。其中对人体有危害的最大可能性的环节为“化学处理(漂白、杀菌)”。
在漂白和杀菌的过程中经过硫磺熏蒸和双氧水漂白。一次性筷子中测出有害物质[8]并不能说明这一批产品是不合格的,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在不同产品中的含量是有国家标准的。
其实分别出劣质的一次性筷子的方法很简单。一般颜色重或发黑、味道刺鼻的一次性筷子建议不要使用;而且可在温热水中浸泡,如果筷子颜色变黄程度较深,这样的一次性筷子尽量也不要使用[9]。
三、对于“取消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相关分析
一些关于“一次性筷子”的建议,其实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例如,取消使用一次性筷子[10]。
首先从大众角度出发。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快餐生活,而配送的外卖中自然会附赠一次性餐具。如果取消使用一次性筷子,消费者就须自备餐具,使用的餐具大多是多次使用(不排除特殊情况)。所以多次用筷的销量便会迅猛增长,多次用筷的原材料为天然林。多次用筷还需沙具消毒,如果只是冲洗一下,这种做法对大众也是一个隐患。
其次从餐厅经营者角度出发。如果餐厅不供应一次性筷子,而是提供多次用筷。便会导致杀菌消毒工作加重,也会增加经营上的诸多不便:额外开支、消毒工作变得繁重、对多次用筷进行清洗的水资源费用增加等等。如果不提供用筷,的确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如果大众遗忘自带用筷,店家又无法提供餐具,便会对餐厅产生负面影响。
再次从一次性筷子生产商角度出发。对于他们而言,这将是一场挑战。如果禁令一出,一次性筷子的相关公司很可能破产。一次性筷子公司自然会裁员、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再加上社会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将层出不穷。国家政府对一次性筷子公司的打击力度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巨大,引起当地居民恐慌加上社会舆论渲染,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持续增加。
最后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相关法规一出,对应的一次性筷子替代品就会供不应求、多次用筷的销量迅猛增长、速生林利用价值下降、减少速生林种植、转而加大采伐自然林、我国的生态环境将受到挑战。
四、相关问题的个人分析
既然一次性筷子的问题已经出现,我们就应该去解决问题,既要“严管”,又要“支持”。
1. “严管”
虽然海南省的《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建议》所提出的有些建议过于片面,但其中的一些分析因素和强制措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方面,虽然《餐饮企业经营规范》[11]要求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但没有严禁使用。因此,卫生部门在执法上不单单只是针对不合格的一次性筷子进行没收处理,可以加大权利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工商、质监部门应从生产、销售环节把关,对生产、销售不合格一次性筷子的企业严厉打击。各部门应忠于职守,加强协调和沟通。这样不仅加大了执法力度,还强化了行政作为。管理部门权利和规模的扩大,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也随之增加,从而可以缓解部分的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一次性筷子更为严格的市场管理,对劣质的一次性筷子和相关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的提高,从而做到外部施压,提高了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质量。无形中加大了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企业间的竞争。优胜的企业在合并其他的一次性筷子企业时,更具规模,使得生产水平再次提高。同时,生产规模扩大,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带动一次性筷子的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压力也可得到缓解。
2.“支持”
随着一次性筷子的相关企业更具规模化,再加上有着“支持”的相关政策,可在原有的一次性筷子的发展基础之上通过刺激改革,发展“新型一次性筷子”。同时,让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相关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原材料的利用率也进一步提高。一次性筷子的相关企业和监察部门就能达到“相互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许少敏. 关于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建议[R].2008-08-05.
[2]资料.汉典[M].[引用日期2017-12-31].
[3]河北省政府. 河北省發展循环经济条例(草案)[R].2016-07-27.
[4]人工林百度百科.百度百科.2012-12-31.
[5]Prince0Mark.一次性筷子的好处[OL].2017-10-13.
[6]互动百科.毛竹[OL].[引用时间2017-12-31].
[7]killatw.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OL].2017-1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9790.2-2002 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S].2005-06-28[引用时间2018-01-02].
[9]百度百科.一次性筷子优劣鉴别[OL].[引用时间2018-01-03].
[10]中经网友.支持取缔一次性木筷,环保从小事、身边事做起[OL].2009-06-19[引用时间2018-01-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餐饮企业经营规范[s].2007-12-01.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