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华,陈 芳
(广西省桂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桂林 541000)
急诊科室主要是针对急性病、中毒以及创伤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伴随社会水平和医疗研究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急诊科室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因此,在急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已经成为目前的重点研究问题,因此,在整个诊疗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给予全程流程管理模式,按照一定的目标给予持续性提高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进而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规范化而连续性的护理指导和救治[2]。
本组研究均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198例急诊科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全程组和常规组,各99例。接受研究的24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9.57±2.41)岁。常规组男50例,女49例,年龄1~82岁,平均年龄(33.15±5.02)岁;全程组男52例,女47例,年龄1~84岁,平均年龄(33.74±5.57)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采取常规流程的管理模式。
全程组采取全程流程管理模式。①优化急诊设备。首先,需要重新调整在急诊科工作中可能应用到的检查设备和检验机械,将分散在各个科室的急诊设备全部集中到急诊科内,并进行合理的分配,进而为急诊科的工作构建完善的环境;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医学设备和电子病历等网络技术,利于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展开。再次,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优化急诊科室的绿色通道,重新组建急救队伍,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管理流程;最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急救流程方案,进而确保急诊工作的实施做到有据可循,积极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②完善管理流程。医院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支持、沟通技巧、护理技能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理防范等。同时,需要根据所开展的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评分,进而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与此同时,需要根据科室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并制定护理流程,安排业务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经验交流和指导,并将培训内容印刷成册,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开展学习和交流,对于在急救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进而积极完善流程管理方案。除此之外,在开展急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优化而又合理的分诊管理,进而利于急诊秩序的畅通。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率。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全程组护理满意度为96.97%(9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8%(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比较[n(%)]
全程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1%(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1,P=0.003,P<0.05)。
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临床上需要积极优化急诊管理流程才能够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因此,医院方面需要积极优化护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护理技术,熟练掌握整个急救流程,进而使得急诊操作配合的更加流畅和完善,面对急诊抢救的过程中能够时刻保持一个稳定的情况,进而为患者的急救工作创建良好条件[4]。
经过大量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全程组护理满意度为96.97%(9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88%(87例),全程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1%(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急诊管理的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管理,能够确保急救流程的顺利展开。
总而言之,通过给予全程流程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降低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1] 邵 洁,黄 丽,段 俊.项目管理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07):83-85.
[2] 谭 雯.“输液时间管理卡”在门急诊输液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3:1.
[3] 谭 雯,吴 琼,张 洋.“输液安全登记单”在急诊输液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03):363-364.
[4] 孙艳玲,周淑玲.环节管理在急诊突发事件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1,16(0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