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晓
(北京市解放军第309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91)
临床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之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且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失语等症状。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54岁~68岁,平均年龄(62.34±2.57)岁。参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患者病情稳定1~2 w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B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①心理疏导。脑梗死患者因失语、偏瘫等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增强患者、家属对脑梗死的认识,提升患者的护理行为。②饮食护理。嘱咐患者应使用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高钙的食物,避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③体位护理。选择仰卧位、健侧卧位等,摆放患者患肢,定时为患者按摩、翻身、拍背,避免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④语言功能。护理人员应从简单的发音到词语再到句子引导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锻炼,并嘱咐患者家属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借助看电视、听广播的方式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⑤肢体功能。为患者制定肢体功能恢复计划,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从健侧到患侧,时间由短到长,速度从慢到快,从床上主动被动训练到患者恢复肌力后下床站立、平衡、行走等。
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A组41例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为80.49%(7例基本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B组41例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5.12%(13例基本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无效),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48,P<0.05);干预后,B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后组间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干预后组间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比较(±s,分)
生活质量评分A组(n=41) 20.47±6.28 57.28±3.93 82.14±2.18 87.17±1.25 B组(n=41) 13.52±4.73 78.39±3.54 90.27±4.19 96.28±1.21 t 5.6603 25.5554 11.0217 33.5299 P<0.05 <0.05 <0.05 <0.05组别(n)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
脑梗死是临床一种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称此为脑卒中,因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而引发的动脉管腔闭塞、狭窄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的疾病,高发于老年群体,且致死、致残率较高,绝大部分的患者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因脑梗死致死的概率得到明显降低,但是致残率却仍然较高,患者脑梗死后常会伴随半生不遂、偏瘫、失语、意识以及情感障碍等后遗症,患者恢复速度慢、恢复时间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前三个月是患者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有学者表明,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1-2w内开始康复治疗的疗效远比恢复期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A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之中的英语,能有效提升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此外,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晓霞,卫 洁,苏啸宇.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248-249.
[2] 向 莉.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7,7(20).
[3] 郁 丽.脑梗塞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