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琴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急诊科,江苏 泰州 225500)
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因此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一般认为对该病患者尽早实施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1]。我院通过对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抢救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急诊急救护理,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5.8±5.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0 min~6 h;平均时间(3.1±1.7)h。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6 h;无严重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障碍;无其他心血管合并症;全部患者或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开放绿色通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做好应急措施。立即通知相关医生,做好抢救器械药品准备工作,准备抢救治疗。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关检查,给予心电图等相关生命体征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做好相关流程记录。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可随意移动,为患者建立2条及以上静脉通道。待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后,立即开展相关治疗方案,治疗前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告知手术治疗的风险,并要求家属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应注意对意识清醒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疏导其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术中协助临床医生做好抢救工作,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注意患者的保暖,减少寒冷刺激。治疗结束后第一时间向患者及家属汇报情况,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耐受度,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记录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死亡率。
本研究中患者的抢救时间为(39.7±6.9)min,住院时间为(5.6±1.0)d;护理满意度:满意10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3.33%;死亡2例,死亡率为13.33%。见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2]。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趋于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心脏破裂,严重可引起死亡。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进展快,临床治疗难度大,因此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以往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短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开放绿色通道,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快速识别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为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研究结果发现,患者的抢救时间为(39.7±6.9)min,住院时间为(5.6±1.0)d,护理满意度:满意10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3.33%,死亡2例,病死率为13.33%,提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并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对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可为临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病死率。
[1] 李岩伟,王 玉,谢 霜,等.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20):190-191.
[2]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3] 赵 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1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