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停用机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反应,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不同的医院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为24%~76%[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50例急诊内科机械通气患者,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50例急诊内科机械通气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干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62.5±12.6)岁,疾病主要包括:急性慢阻肺20例,中毒1例,冠心病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62.7±12.3)岁,疾病主要包括:急性慢阻肺20例,中毒1例,冠心病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1)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①观察患者的体温情况,监测体温2~3次/d并记录。②评估患者肺部听诊情况是否有湿啰音。③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性质、气味、量。④监测外周血白细胞情况及X线检查情况。⑤监测痰培养及痰涂片找病原菌的结果。(2)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口腔处于开放状态,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同时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易致真菌感染,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分泌物淤积和细菌寄生繁殖。因此,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给予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早晚各1次的口腔护理,在口腔护理前,仔细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3)对因人工气道或呼吸机治疗而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者,我们努力与患者建立其它有效的沟通方式,鼓励患者表达他的感受,并主动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保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4)尽可能多地采取“治疗性触摸”,这种触摸可以引起患者的注意,传递关心、支持或接受信息给患者,帮助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确认他们身体某部分的完整性和感觉的存在。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主要包括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的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VAP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分别为(7.21±1.26)d和(10.58±2.14)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分别为(13.62±2.38)d和(22.31±3.36)d。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比较(±s,d)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长 住院时长干预组 25 7.21±1.26 10.58±2.14对照组 25 13.62±2.38 22.31±3.36 t 1.294 0.976 P<0.05 <0.05
干预组VAP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为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n(%)]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急诊内科使用呼吸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呼吸衰竭患者大多因严重低氧血症,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插管使用呼吸机给予正压支持,机械通气主要是维持气体交换功能,支持病人生命,但如果设定不当也可能伤害病人的肺部导致肺损伤[3]。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屏障受到破坏,纤毛的清除及咳嗽机制也相应减弱,加之频繁的吸痰,损害了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4]。急性肺损伤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可能会经由产生炎症介质、氧气自由基和嗜中性白血球的浸润,造成肺泡上皮细胞被破坏,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5]。VAP的病原体多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VAP的病原谱和许多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基础疾病、住院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地区和医院等。本研究通过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了解呼衰治疗过程中,使用机械通气改变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在肺弹性负载实验中进一步改变了人工肺的顺应性。通过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不同通气参数与不同肺顺应性下的机械通气实验,并研究其产生的呼吸循环函数变化情况,不仅对呼吸治疗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当呼吸生理变化时,其呼吸功能的改变趋势有进一步的认知,研究成果更可提供呼吸治疗临床上更多元的参考依据。在进行预见性护理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控制VAP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要鼓励亲属和亲友对患者进行探视,与患者多沟通。
通过本研究表明,运用预见性护理的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分别为(7.21±1.26)d和(10.58±2.14)d,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长和住院时长分别为(13.62±2.38)d和(22.31±3.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VAP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为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急诊内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过预防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加快患者恢复,提升患者生命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1(14):566-567.
[2] 徐海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2):567-568.
[3] 杨爱菇.集束化综合预防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预防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9(12):568-569.
[4] 徐世惠.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7):252-253.
[5] 李丽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