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
4月17日,在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了“首届畜牧业现代化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论坛”。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了本次论坛。
参加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还有: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司长、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主任马有祥,农业农村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湖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袁延文,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振海,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连贵,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石有龙,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畜牧处处长左玲玲,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
各省(区、市)畜牧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专家,以及畜禽养殖和粪污设施装备企业代表等15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各省、市、县通过远程收看现场直播达2.5万人次。马有祥主持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王俊勋和杨振海分别主持了专题报告和系列活动,左玲玲主持了大咖对话。
论坛主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论坛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系列活动三部分内容:
于康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作题为“扎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强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为契机,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行业之力破解粪污难题,实现粪污“变废为宝”,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主旨报告指出,自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解决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以来,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面铺开,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基本确立,工作推进和责任落实机制初见成效,以畜牧大县为核心的政策扶持体系基本构建,农牧循环稳步推进,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开门红。
主旨报告要求,要深刻认识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落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着力增加绿色优质畜产品供给,也要以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抓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紧紧抓住畜牧大县这个牛鼻子,优化布局、配套政策、完善机制,扎实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各地和各级有关部门要着力抓好畜牧大县整治、责任落实、示范引导、技术支撑服务等重点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努力开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新局面。
论坛邀请政府、学术、企业等8位顶级专家,共同探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振海主持专题报告环节。
嘉宾1: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黄路生以“构建现代畜禽育种体系”为题做专题报告。黄路生长期致力于生猪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解析及优质高产猪种培育的基础技术研究,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分子育种改良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
他介绍,我国的育种面临着“三多三少”,“三多”是研发人员全球最多、财政投入多、种业企业的数量全球最多:“三少”是龙头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少、自主培育的重大品种少之又少、真正育种的企业少。
国产化良种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畜禽种质资源多,但特色性状商业化应用少,国产化品种数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畜禽良种国产化是国家重大需求,培育国产化畜禽良种是实现畜牧业节本增效,减少养殖污染,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
科技强才能种业强,种业强才能产业强。要通过攻克种业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抢占种业科技制高点,实现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强”。持续深入解析重要经济性状的复杂遗传机制,实现基础理论突破,提升畜牧业科技水平,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嘉宾2: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以“当前猪病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为题做了专题报告。陈焕春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他介绍,目前,困扰我国养殖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疾病还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我国近十年养猪业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来看,影响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三大系统性疾病是繁殖障碍类疾病、消化道类疾病和呼吸道类疾病,这三大系统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猪病防控中最突出、最复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对这三大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控制难点进行了深入解析。
他介绍,目前国内的猪病比较复杂,防控策略恰恰应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应该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要树立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健康养殖的概念、“动物疫病预警预报系统”机制和完善兽医服务体系。猪病防控要坚持“十六字方针”,即诊断清楚、治疗明白、免疫有数、净化根除,让猪“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快”。
嘉宾3: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总工程师邱伯根以“加快有机肥产业化发展,助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题,介绍了湖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实践和思考。
他表示,湖南省针对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实行沼气、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和沼液还田(或达标排放)模式;针对适度规模养殖场,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林牧循环等生态种养模式,把养殖场建成生态小农庄;针对粪污无法自行消纳的中小养殖场,建立“养殖企业付费处理,政府补贴能源化或肥料化利用+种植企业购买有机肥”第三方营运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不论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产销利润均比普通有机肥高。但有机肥发展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产业发展失衡、企业投资乏力、市场销售脱节、政策推力不强。 建议通过进一步精准规划产业布局,严格准入提升质量,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实施循环农业整县推进等措施加以解决。
嘉宾4: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以“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做了专题报告。陈瑶生主要从事养猪生产、猪遗传育种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他介绍,价格优势支撑了我国生猪产业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的发展要靠增强核心竞争力,如技术、品质、科学创新等。未来,从资源要素出发,养猪业将回归农业,整合农村资金,劳动力回流并创造应有价值,促进农村价值链提升是大趋势;全产业链将驱动大资本的进入,全产业链、专业化在未来十年内均会保持强烈吸引力;职业化队伍的出现,为提高养殖效率奠定了基础,效率驱动下的生猪产业正逐步到来。成本将成为决定未来十年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
“南猪北养”对东北地区的环境会不会造成影响?只要做好顶层设计,不仅不会造成影响,还能对东北地区的黑土地进行改良,对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利好。
嘉宾5: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以“奶牛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做了专题报告。
他介绍了我国奶牛场目前使用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模式及其特点。他表示,中国奶业和畜牧业都是朝阳产业,是政府高度关注,利好政策不断出台的产业。
未来奶业的发展还要提高奶牛单产、发展差异化的奶制品,赢得更多消费者。我国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乳品加工企业高速增长带来奶源也在增长。如T20乳企千亿计划,每年带来5%~10%收奶量增长,对原奶的需求增长估计为20%;规模牛场单产由7.5吨增长到8吨,存栏量年增长3%~5%,可以带来原奶150万吨的增量(每天4000吨);受到国际奶业形势的影响也在增大。当前奶牛产业依然面临进口、质量安全、环保和饲料等资源约束压力大的问题,都应该切实得到解决。
嘉宾6: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素文以“融入农业互联网时代”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农信互联专注于“用互联网改变农业”使命,打造服务“三农”农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推动中国农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他表示,我们正经历着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传统互联网向智能互联网的巨变。农牧企业要想应对,需要从产业链上延伸,提升系统能力,大规模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业的纵向/垂直一体化;从区块链上布局,以空间换时间,业务中心向欠发达地区甚至海外市场发展;从供应链上着手,追求成本领先战略,争做农牧行业的“富士康”;从价值链上切入,融入农业互联网,追求科技效率、品牌、产品、资源和生态的融合等,给农牧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嘉宾7:华西希望集团总裁、特驱事业集团董事长王德根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模式”为题做了专题报告。王德根为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机制,于2005年在华西希望集团内部创立管理特区—特驱事业。
他介绍,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是推进种养结合,这既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当地养殖户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他全景式展示了江安德康种养结合模式的具体内容,表示在研究实践的多种模式中,种养结合模式效果最好。他提出要努力建设大健康、大平台、大生态的“猪中茅台”。
嘉宾8:中国机械工业集团首席专家、中机华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德胜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发展现状”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吴德胜一直从事饲料、养殖和粪污处理的机械研究、开发及推广工作,涵盖畜牧机械全行业。
他介绍,动物粪便管理包括6个要素,第一是收集,第二是运输,第三是贮存,第四是处理,第五是土地使用,最后一个是养分合理利用。欧洲大部分沼气厂使用畜禽粪污作为原料,目前技术上和实践上是可行的,欧洲沼气发酵技术中,湿法占70%,半干法占19%,干法仅占2%,而干法和半干法是产生废水较少的方式。因此,我们在选择处理工艺时还要考虑技术成熟度、产业的经济性、体系是否匹配等问题。
1.畜牧业绿色发展在行动。
近年来,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增效、增值、增美、增绿已成为行业共识,作为畜牧人有责任、有义务为畜牧业绿色发展付诸行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论坛从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与利用、设施设备、微生物应用等领域,邀请了温氏、牧原、正大、大北农等知名度高、热心公益的20家企业负责人,共同践行畜牧业绿色发展。他们郑重承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创造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创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格局为己任,争当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开拓者、创新者,积极分享先进经验、争创典型模式、争做行业表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2.“畜牧业现代化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题论坛”征文颁奖仪式。
在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支持下,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组织开展了“畜牧业现代化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题论坛”征文活动,共收到196篇论文,经过征文活动组委会专家评审,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即: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2篇。
本次获奖论文既有学术理论探索,又有典型案例分析;既有实践经验总结,又有技术方法研究。论文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总结了我国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新型种养关系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客观反映了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现实困难,深刻剖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对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探索和思考,为助力现代畜牧业发展、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论坛邀请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副站长刘连贵、总畜牧师石有龙等领导为部分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丛书》新书发布仪式。
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组织专家编写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丛书》,包括《养殖饲料减排技术指南》《养殖节水减排技术指南》《微生物应用技术指南》《畜禽粪肥检测技术指南》《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碳排放量化评估技术指南》《粪便好氧堆肥技术指南》《粪水资源利用技术指南》《沼气生产利用技术指南》等9册,主要涵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三方面。
论坛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旭、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杨兴明、北京低碳农业协会秘书长吴建繁等主编,共同将新书赠予10个省(区、市 )畜牧(局)站负责人,并宣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丛书》新书正式发布。
4.《畜牧业环境》杂志创刊发布仪式。
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决定2018年创刊发行《畜牧业环境》杂志。杂志主要介绍畜牧业环境控制方面的国际经验,解读政策法规,宣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设有联盟快讯、政策法规、技术透视、环球瞭望、综述文章、基层巡礼等栏目,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一体,填补了行业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期刊空白,将在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论坛邀请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石有龙,《畜牧业环境》杂志社社长孔学民,共同点亮启动球,并宣布《畜牧业环境》杂志正式创刊。
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决定2018年构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有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畜禽养殖大数据,根据全国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分析全国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情况,实现养殖决策科学化。
二是畜禽粪污大数据,将全国畜禽养殖量换算成全国粪污产生量,分析土地承载力和碳减排量,实现粪污利用资源化。
三是产品交易大数据,搭建畜产品、有机肥及果菜茶等产品交易平台,实现养殖收益最大化。
论坛邀请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全国畜牧总站总畜牧师石有龙,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总工程师邱伯根,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共同触摸大屏,并宣布“构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
6.大咖对话。
论坛邀请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志芬、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白善霖、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林、现代牧业集团副总裁陈洪波等5位企业大咖,围绕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畜牧处处长左玲玲主持大咖对话环节。
温志芬表示,市场波动并不会影响温氏的长期稳定规划。应对市场波动,企业应苦练内功。生猪是商品,所以猪价波动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波动,那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猪价波动,落后产能淘汰,规模养殖企业会迎来发展良机。
秦英林表示,猪价的高低不是政府造成的,所以政府还是要少伸手。不论猪价高低,养猪都要做好两件事,一件是做好环保,另一件是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养猪这个行业一是缺资金,二是缺人才。牧原并不会因为市场波动而调整已制定的稳定规划,但会调整企业活动节奏,适应市场发展。要应对市场波动,企业发展一定要跑赢环保,跑赢资本,跑赢人才。
白善霖表示,养猪成本(每千克)12元以下的企业,活5年不成问题;11元左右的企业,活10年不成问题。而正大瞄准的是10年后的市场格局,想把养猪成本降到10元以内,虽然短期内还不能实现,但这是正大的目标。正大对中国畜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会按照规划持续推进在中国区的工作,快速完善全产业链模式,应对波动性、非波动性的市场变化。
杨林表示,面对当前的猪价颓势,大型企业可以按部就班有节奏地推行生产计划,但对于中小型企业,大谈降低成本成为主流。但降成本对于中小养殖场户来说收效不大,养殖成本每千克下降1元、2元已经是极限。而走差异化的路线,以自身产品的高溢价去博得市场利润不失为一种良策。面对市场波动,要走差异化路线,从产品质量、成本等方面下功夫。
陈红波介绍,现代牧业有一黑一白两个产品,白的是牛奶,黑的是沼液。就像人要喝牛奶一样,作物也要喝沼液。现代牧业每天产生沼液40万立方米,一个月1200万立方米,全年就是1.44亿立方米,而全国养殖行业全年产生沼液20亿立方米,现代牧业产生的沼液量占全国养殖行业产生量的7%。当前,牧场生存有三大生命线,一个防疫,一个环保,一个食品安全。对奶制品,必须保证质量安全;对沼液,要积极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实现环保。
本次论坛是各界同仁群策群力、共同谋划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次盛会,是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举措。论坛进一步强化了“实现粪污‘变废为宝’,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意识,号召全行业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行动。我们将不忘初心,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畜牧业绿色发展在行动”为己任,努力开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