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模式、走出去、新形势……这些关键词您都了解吗?

2018-06-23 11:20当代水产程纯明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

■ 《当代水产》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2018年5月31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携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发与推广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的全球水产养殖论坛在福州召开。本次论坛是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发起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系列活动之一,得到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广东恒兴、挪威银行、国际铜业协会、广东海大、正大集团、中国水产有限公司以及湛江水产进出口企业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以及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赞助与大力支持。

会议围绕技术创新、跨界合作等热点问题,邀请国内外业界权威,分享最新动态,深化交流合作、共谋产业发展,来自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相关协会、水产龙头企业的代表,以及来自美国、挪威、英国、厄瓜多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近500人参会。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主持会议,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北亚区总监Paul Burke、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总工程师叶建平、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致论坛开幕词。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绿色发展的中国水产养殖业

李书民介绍了2012~2016年的渔业发展现状,包括淡水、海水的养殖面积总量及变化趋势、养殖总产量、主要养殖品种总产量等。

展会现场

对于目前国内的水产养殖,李书民表示还存在部分养殖病害严重;部分品种使用冰鲜杂鱼饲料;水环境污染和违规用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尾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占比4%);养殖风险较大且缺少政策性保险支持;养殖方式落后,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养殖布局不合理,近海、湖泊水库、围网养殖过多;养殖水域利用不平衡,深远海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李书民表示要形成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养殖方式要更先进,生产结构要更优化,区域布局要更合理,这是当前国内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未来,要以质量兴渔、市场导向、依法治渔、创新驱动、绿色兴渔为基本原则,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胡红浪:模式创新引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从2016年7月起,中央先后组织4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赴30个省区开展环保督察工作,彰显了中央对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水产养殖的内部需求,都对水产养殖模式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胡红浪在会上介绍了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八大模式,包括稻渔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集装箱养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菜渔共生、盐碱地养殖、多营养层次养殖、深水网箱养殖。胡红浪表示,这些模式在生态优先、生产集约、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每一种模式,胡红浪针对它们的模式特点、推广应用情况、综合效益都做了详细分析。

胡红浪认为,十三五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将是推进现代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关键期和战略机遇期。

中国渔业协会互保协会秘书长杨斌:水产养殖保险助力中国水产业供给侧改革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但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每一年,因为台风、洪灾等自然灾害给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损失都超过200亿,行业对水产保险的需求强烈。

一直以来,水产养殖险种都处于缺失状态。2013年中央1号文件之后,在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和农业保险的带动,来支撑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但是实际上,虽然出台了多项政策,但还停留在文字上,实施力度非常弱。目前,农业保险金额已经从50亿升上到400多亿,增长了10倍,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策略,但应用到水产养殖板块的依然非常少。

杨斌表示,目前新型渔业经营主体需求较大,收入角度讲,水产养殖生产经营性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风险角度看,生产集中,养殖风险集聚,信贷角度看,主要是用保单抵押,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会上,他介绍了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保险曲折的发展历程,据他介绍,2005年以前,很少有机构愿意涉足水产保险,近五年,商业保险公司纷纷加快了开展水产养殖保险的步伐。

对于渔业互保系统,杨斌表示,目前渔业互保在9个省、63万亩水面、网箱684口进行了风险保障,提供风险保障达15亿元,主要以养殖成本保障为原则。

不过,目前已经投保的养殖面积不足全国可保面积的0.5%,远远低于农业保险接近70%的覆盖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杨斌表示,一方面是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缺位,二是小规模分散化生产模式制约发展,三是缺乏专业的技术力量支持。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交流和合作展望

展会现场

何建国介绍了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交流和合作情况。据他介绍,目前中国和东盟地区在海水养殖方面的合作主要有:一是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包括海水养殖鱼类和藻类种苗繁育与育种技术、海洋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技术3个方面;二是海水养殖技术共享,包含建立基地示范、养殖技术培训;三是人才培养,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联合培养以及访问学者的组建;四是养殖种质的的的收集与共享;五是共同讨论中国与东盟海水养殖产业和发展等方面。

会上,何建国详细介绍了目前的项目进展情况,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和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泰国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等区域和交流和合作。

此外,何建国还分享了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概况以及养殖品种以及养殖模式。他表示,目前中国海水养殖技术板块,我国拥有140多个省级以上水产相关研究机构作为科学后盾支撑,拥有虾蟹、海水鱼类、贝类、藻类、大宗淡水鱼类、特色淡水鱼类6个水产类技术体系,每个体系都设置了遗传育种、饲料、健康养殖、病害控制、加工、岗位专家和若干试验站,并得到了国家提供的稳定资金支持。

全球水产养殖联盟副总裁Dr. Steve Hart:全球水产饲料业发展趋势及最新进展

GAA副总裁Dr. Steve Hart介绍了全球水产养殖业饲料的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他表示,饲料在水产养殖板块的成本占比很大,在会上,Steve Hart分享了过去一年(2017年5月~2018年5月)饲料价格变化趋势。

首先是运费,他的数据表示,过去一年,从南美运输到中国的原料,运费是在稳步增长的;玉米的价格保持平稳,但在这几个月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这是因为南美出现了干旱导致的;大豆价格的波动很明显,一方面是南美干旱天气的影响,美国方面,近期的价格下滑则主要是中美贸易的摩擦造成的;大豆粉的价格趋势相对大豆要平稳一些,主要也是天气的影响;干谷物的价格在上扬。

在饲料中,蛋白来源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对水产饲料而言,鱼粉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过去一年,鱼粉价格一直在上涨,总体保持在比较高的价位,主要是南美供应短缺造成的,而从2018年1月开始,鱼粉价格开始下滑,主要是因为秘鲁捕捞情况良好,鱼油的趋势跟鱼粉的价格趋势相似。

国际市场上,饲料原料价格瞬息万变,总体的致变因素主要是天气,另外,政治博弈导致的贸易形势的变化也是关键因素。对于多元化蛋白来源与应用,Steve Hart也做了相关介绍,包括动物副产品、植物蛋白,以及昆虫和单细胞动物。

Steve Hart表示,饲料原料价格总是不断变化的,而饲料原料应用结构和生产与加工,也会不断改善。

广东恒兴董事长陈丹:中国水产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广东恒兴董事长陈丹从广东恒兴“走出去”的经验体会出发,分享了国内水产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据他介绍,一开始中国水产企业“走出去”主要是加工行业,出口贸易为主。但这几年,水产企业是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包括饲料、设备、养殖和加工企业,“走出去”的模式也越来越成熟。例如恒兴在海外的发展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地区都建了饲料厂、种苗场、加工厂和养殖基地,中东的沙特,非洲的埃及都已经在发展。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哪些机遇?陈丹表示,一是水产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整个行业的工业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水产行业人才济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公司具备“走出去”的能力;二是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和谐的外交政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指引,都为中国水产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三是东南亚和中东、非洲地区,养殖的各项资源丰富,养殖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更具有竞争力,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很有优势;四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来对水产养殖都不够重视,但是消费的需求非常大,而中国是水产养殖技术和标准的代表,出去的企业在技术和成本上是有优势的,而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接受度也比较好;五是水产企业的成本,中国水产养殖是劳动密集型的,养殖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在养殖时间上,中国南北温度差异计较大,而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部分地区水热条件好,全年都可以进行养殖,养殖更具有优势;六是中国市场的消费比较大,国内的养殖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很多水产加工企业也是看中国内的消费市场,包括对虾和越南的巴沙鱼。

此外,政府又一次降低了对中国水产消费品的税率,尤其是对养殖和捕捞的水产品,原来是超过15%,6月之后降到了6.9%左右。这给水产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方面,陈丹从广东恒兴“走出去”的经验出发,分享了企业“走出去”的面临的挑战。他认为,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考虑的是每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他的政局是否稳定,对投资企业非常重要;第二个是中国标准,目前中国的标准跟发达国家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参与国际制定的标准还比较少,很多国家不认同中国的标准,希望国家和相关专家能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第三,是对东道国法律不熟悉,需要尊重遵守投资国法律,第四是人才缺乏,这也是最大的困惑,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和综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目前的情况,懂多国语言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缺乏多国语言能力,这也是“走出去”更大的困惑。

对于“走出去”进行投资的水产企业,陈丹也给出他的建议,他认为,首先企业要完善企业的风险防控机制,例如政治、法律方面的风险,例如埃及的小麦是不准作为饲料原料的,还要建立有效的保险机制,到每一个国家投资都需要做好保险工作,因为这些地区是否有动乱、战争,这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风险;二是加强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理解;三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特别是本土人才的培养;四是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获取多渠道支持;五是总结提炼现有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确保模式行之有效;六是充分了解,尊重东道国的文化、宗教和习俗,要详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最后是注重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因为每个企业“走出去”,代表的不是单个企业,代表的都是中国,但是单个企业的财力、能力等并不够全面,能够整合大家各自的优势,抱团“走出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研究所副所长王鲁民:深远海的中国水产养殖业

王鲁民国外深远海养殖经验借鉴出发,详细分享了中国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意义。会上,他从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模式出发,详细介绍了我国在深远海养殖方面的创新实践,对发展深远海养殖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他也做了详细分析。

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海淇:罗氏沼虾繁育推一体化工作

张海淇表示,罗氏沼虾在全国的养殖产量有13万吨,养殖面积3万公顷,总产值约100亿,全国每年育苗量达到230亿。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上海是主要养殖区,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

对于目前的罗氏沼虾养殖,张海淇表示,目前还存在育苗不顺(出苗率低、质量不稳定),长不大现象(俗称“铁虾”),病害增多(育苗、养成阶段均有发生),良法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并对这些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做了详细分享。

此外,针对罗氏沼虾的生物习性、种质资源现状、保种情况、相关病原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而对于罗氏沼虾的家系选育工作,张海淇也做了详细分享,包括种质来源,选育方式方法、新品系培育等。他还介绍了罗氏沼虾苗品牌“南太湖2号”的相关情况以及罗氏沼虾的养殖模式。最后,对未来罗氏沼虾的发展和展望也有做了详细分享。

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磊:破解当前对虾业困境-PRIMO高抗力种虾的选育

中国对虾养殖成功率在不断下降。对于对虾行业未来的发展,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磊认为,种源是核心,体量虽然很小,却是养殖业的基石。目前国内养虾成功率持续下降,种源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国内的种虾存在种源不可控,表现不可预测,产业链生产效率无法达到最佳的问题。

对虾产业要持续发展,养殖成功率至关重要,而这需要实现种源全程可控,每一代种虾表现要做到可预测,用产业布局来提高产业链的生产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广东海茂联合天邦战略性收购了美国PRIMO种虾公司,独家拥有了高抗病力的“普利茂”种虾。在本次大会上,赵磊详细介绍了PRIMO种虾的选育情况、选育优势以及PRIMO虾苗在墨西哥、马来西亚、中国的表现情况。其中,2013年PRIMO虾苗在墨西哥跟踪到的成活率为82.3%,2015年尽管放养密度过大,成活率仍然达到72.3%,2017年在中国华南片区的存活率达到80.5%,而同期国内平均成活率仅为两三成左右。

此外,他还从PRIMO起源开始,介绍了PRIMO抗病性选育的历程,以及PRIMO德州核心基地和佛罗里达扩繁基地的情况,并表示要在今年正式开始进行分子选育。最后他还透露,广东海茂正在规划,争取将种虾的选育搬回国内。

比利时英伟水产集团对虾苗种板块应用技术专家Alfredo Medina: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的标准化管理

Alfredo Medina详细讲解了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的标准化管理。首先,关于选址,Alfredo Medina认为,首先要有优质的海水,还要远离养殖区域,避免交叉污染。现有的开放式过滤、沙滤、筒式过滤等过滤系统以及水处理环节使用产品的优缺点,他都做了详细分享。在苗场设计上,Alfredo Medina建议藻类生产车间、亲虾车间等不同车间的距离超过20米。

此外,对于苗场管理、亲虾管理、育苗管理、育苗池的常见问题和管理意见,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提出相应建议,包括环节设计、消毒、清洁、温度、盐度、饵料、换水量、污染源等。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种虾?他表示,在中国这么大的养殖领域,至少有2种以上不同特性的种虾供选择,不可能一种特性的种虾都能够适应中国这么大的区域的养殖。Alfredo Medina认为,种质是提高养殖表现的重要环节,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压力都放到种质上,还有生物安全,预防等和环境应激方面,也需要足够的考虑。

最后,对于虾苗最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处理措施,Alfredo Medina也做了相关探讨。

华大海洋(基因)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石琼:基因组学支撑的创新性分子育种技术及其应用探索

石琼首先介绍了华大海洋的相关情况,其次对于基因组学支撑的分子育种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并以石斑鱼(青斑)作为例子介绍了分子育种的进程。此外,他还介绍了华大基因在弹涂鱼、金龙鱼、大银鱼、虎龙斑、海马、洄游性鱼类(如黄鱼、刀鱼)、水生鸟类(企业)、贝类(珍珠贝、芋螺)、杀虫、河蟹、江豚等品种上的工作和成果。

此外,对基因在海洋药物研发、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应用也做了研究,据他透露,未来华大基因的两个工作重点是千种鱼类转录组计划和中国水产生物十百千组学育种计划。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扬:互联网+水产种业探索与实践

现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支付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水产养殖业拥有将近2,000万的渔民(含养殖户),这么大的产业,互联网会对他带来多大的改变,值得探讨。

博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扬表示,目前,时代对水产养殖业提出了减量增收,通过提质增效,做好绿色发展,提供给高质量水产品,达到富裕渔民的新要求。而这,需要从互联网+的对接。会上,他详细介绍了互联网技术在养殖、标准以及种业方面的应用前景。

在会议最后,还举行了2018年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证书颁发仪式,共有19个品种通过审批。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势不可挡!持“双证”挺进百亿级水产动保市场,又一新锐水产动保企业将大展身手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看!拼搏的水产人这样总结他们的2021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加油!水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