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敏捷性测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018-06-23 03:15:38苏丽娜王少君
运动 2018年5期
关键词:半场前场后场

苏丽娜,王少君,王 琳

(1.北方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步法被人称之为羽毛球运动之母 ,分为垫步、并步、交叉步、小碎步、蹬转步、蹬跨步、腾跳步。步法移动是为了让运动员到位配合击球,如果没有到达最有利的位置,则不可能击出速度快、落点刁的球。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良好的敏捷性将保证步法的快速、准确运动,保证其运动表现的正常发挥。羽毛球运动步法在实际运用中常以组合形式出现。一般情况下认为,左前场和右前场网前击球,运动员从中心位置到击球位置需要2~3个交叉步和1个蹬跨步,在蹬跨步形成稳固支撑完成击球;左中场和右中场击球,需要1个垫步和1个蹬跨步完成 ;左右后场步法为蹬转(1步)起跳、蹬步和并步(2步)起跳、蹬步和交叉步(3步)起跳。上述步法的组合完成了步法结构中的前3个环节,分别是步法的启动、移动和到位配合击球。击球后,运动员要尽力保持身体平衡,迅速回到中心位置,以便做好迎击下一次来球的准备,即为步法结构的最后一个环节,回动。因此,羽毛球的步法敏捷性具有专项性,在羽毛球运动测试中应考虑到步法组合和项目的生理学、生物力学、训练教学特征。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羽毛球敏捷性测试方案尚未有专门性的研究。魏勇等对我国世界顶尖单打选手在比赛中步法的使用进行了统计,其中男、女各6人共计30人次。结果显示,男、女运动员步法的使用频率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排在前4位的是左前场蹬跨步、左后场蹬转(一步)起跳、右前场蹬跨步和右前场垫步 ,对于敏捷性测试的方法未有提及。专业队的教练通常会安排运动员进行两边抢球练习、四点下手抢球练习、交叉跑动等练习。

2 国外研究现状

图1 羽毛球BAT敏捷性测试图示(Kusuma等,2015)

国外研究报道了不同的测试方案,但仍需深入。Hong等设计了6点触球敏捷性方案来研究羽毛球鞋穿着时间对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测试中分别在羽毛球半场的左前场、右前场、左半场、右半场、左后场、有后场的位置放置标志物,让受试者从中心位置开始以组合步法到达目标位置。以手指尖触碰标志物后快速回动至中心位置,然后以相同要求依次逐个完成所有目标 。Kusuma等报告的BAT测试方案选用了羽毛球半场作为敏捷性测试的场地(图1),分别在羽毛球半场的左前场、前场、右前场、左半场、右半场、左后场、后场、右后场的角放置按键,在网前方放置带指令灯的显示盘,该显示盘与电脑连接。随机灯信号要求受试者快速做出判断,然后选择适合的步法移动至相应目标位置触发按键,然后再快速回位,电脑将记录移动触发时间、回位时间、完成8个目标的总时间。该测试属于开环运动,受试者预先不知道下一个移动位置。而国内测试的流程和线路是固定的,对于提高运动员的预判和做出反应的效果相对较低。该测试方案被证实有效并且可靠。Loureiro等报告的Badcamp测试方案选择了类似的研究方法(图2),不同处是测试场地较小,面积只有4.2 m×5.6 m。此外,只在矩形测试区域的右前场、左前场、右半场、左半场、右后场和左后场的角放置了按键 ,该测试方案被证实有效且可靠。但是上述2种测试方案中受试者的主动侧手要触发按键,未设计模拟击球的上肢动作,毕竟步法的移动是为了配合到位击球。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图2 羽毛球Badcamp敏捷性测试图示(Loureiro等,2017)

表1 羽毛球敏捷性测试方案介绍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间歇性隔网对抗项目,击球回动平均时长5.5±4.4 s,间歇时长平均为 11.4 ±6.0 s,最大摄氧 量 为 39.6±5.7 mL.min-1.kg-1(73.3%O2peak), 平 均 心 率 为 169±9 b.min-1(89.0% HRpeak),运动后即刻血乳酸为1.9±0.7 mmol L-1,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为主 。考虑到运动项目特征,敏捷性测试的时间不应过长。Kusuma等的平均总测试时长为13.94 s,Loureiro等的平均总测试时长为14.62 s,因此,可以考虑设计测试时长在8s左右的测试方案。如果时间过长,对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刺激作会减弱,可能会提高乳酸脱氢酶的活性。Kusuma等报道左前场步法及回动的平均用时为1.8 s,右前场步法及回动的平均用时为1.72 s,左后场步法及回动的平均用时为1.89 s,右后场步法及回动的平均用时为1.83 s ,因此在半场的四角放置触发按键进行的敏捷性测试理论是可行的。此外,Kusuma等的研究中还报道从中心位置到左半场和右半场的时间分别为1.80 s和1.72 s,因此在左右半场各完成两次组合步法的练习的总时长也控制在8s之内。魏勇等的系统性研究发现左后场蹬转(一步)起跳在单打项目所有的9类步法中的使用频率居第2位 ,因此,可以在敏捷性测试中加入蹬转(一步)起跳的测试。最后,基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可以考虑参照Kusuma 和Loureiro 的测试系统,研发敏捷性测试的相应系统,使敏捷性测试进入开链运动的测试模式,并且可将该测试系统引入到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提高步法练习的模拟度。

受限于国内专业性羽毛球敏捷性测试装置的短缺,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几种敏捷性测试方案,见表1。

4 结 论

羽毛球敏捷性测试应根据项目自身的特征,合理设置测试方案,测试应包括起始位置、到位击球位置、步法组合形式、步法使用频率、测试总时长、目标位置的随机等要素。BAT和Badcamp目前是比较有效的测试方案。受限于测试装置的短缺,理论上国内目前可选择的羽毛球测试方案包括两边敏捷性测试、4点敏捷性测试、前后场敏捷性测试、6点敏捷性测试、“米”字形敏捷性测试,正式使用前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1] 魏勇,刘宇,傅维杰 .羽毛球运动步法分类及使用频率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54-56,60.

[2] 冯秋明 .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移动技术[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4):90-91.

[3] Hong Youlian,Lam Wing-Kai,Wang Shaojun.Changes in comfort perception and direction change performance of badminton shoes with extensive usage time[J].Footwear Science,2016,8(1):13-17.

[4] Kusuma D W Y,Raharjo H P,Taathadi M S.Introducing a New Agility Test in Badminton[J].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2015,3(1):18-28.

[5] Loureiro Jr L F B,de Freitas P B.Development of an Agility Test for Badminton Players and Assessment of Its Validit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2016,11(3):305-310.

[6] Jr D F B L L,Costa Dias M O,Cremasco F C,et al.Assessment of Specificity of the Badcamp Agility test for Badminton Players[J].J Hum Kinet,2017,57(1):191-198.

[7] Faude O,Meyer T,Rosenberger F,et al.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dminton match play[J].EUR J APPL PHYSIOL,2007,100(4):479-485.

猜你喜欢
半场前场后场
羽毛球后场步法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
羽毛球(2023年12期)2023-12-10 22:36:52
?从前场出发
荷城文艺(2022年3期)2022-05-30 01:58:42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体育风尚(2021年4期)2021-04-14 08:21:46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荷城文艺(2019年2期)2019-12-09 01:58:30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运动(2018年11期)2018-08-29 09:33:50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车迷(2017年12期)2018-01-18 02:16:09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3:40
只在半场练球
意林(2012年20期)2012-05-31 02: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