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平面超宽带领结型UHF天线

2018-06-22 06:38罗海群李思敏曹卫平
无线电工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特性阻抗功分器超宽带

罗海群,李思敏,曹卫平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言

随着现代无线和移动通信的发展,UHF超宽频带、多频段天线一体化设计是一种趋势,同时为了方便应用,需要天线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体积小,并尽量覆盖多的通信频段。要兼顾上述的性能指标要求,将会使得天线体积过大、加工制作不够灵活。

目前,主要是基于立体双锥结构[1],通过尽量增大双锥的张角[1-2],或者套筒结构[3]来实现双锥天线的超宽带特性。但是其横向体积比较大不利于天线体积小型化,且设计制作不够灵活,在工程应用方面会有所限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用普通介质板在双锥天线张角较小的情况下,利用介质板背面结构设计天线微带匹配结构以实现超宽带特性,同时兼顾天线设计的简便灵活性,并具有较小的横向尺寸。

1 天线设计

1.1 理论分析

一般天线的输入阻抗与电长度有密切的关系。而输入阻抗随频率变化的剧烈程度主要是取决天线的特性阻抗。

无限长双锥天线是一种宽频带天线,这是因为它的输入阻抗具有频率不变性,能够实现超宽带特性。对于有限长双锥天线,高频端的特性仍然可以保持,但其低频辐射性能会降低。天线的长度决定了天线的低端工作频率,频带可以通过增大锥角来展宽[1]。

双锥天线是超宽带全向天线的典型代表,无限长双锥天线上的电流呈纯行波状态分布,其输入阻抗呈纯电阻特性。天线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双锥天线结构

双锥天线的特性阻抗表示为:

(1)

式中,θ为领结天线辐射单元的张角;Zc为天线的特性阻抗。

由式(1)可知,双锥天线的特性阻抗取决于圆锥张角的大小,随着张角的增大而减小。有关测量数据表明,增大张角可降低特性阻抗的虚部,并且实部随频率变化不明显,这有利于拓展天线的带宽[4]。

锥角较大的双锥天线虽然具有很好的宽频带特性,但是在工作频率较低时不易架设,此时可以采用双锥天线的一种变形——领结天线。这种天线具有和双锥天线相近的电性能,一般张角越大频带就越宽,具有重量轻、易架设的特点。与其他微带贴片天线相比,领结天线具有更良好的宽频带特性、平面结构以及加工容易等优点。但如果张角太大,则会增加天线的横向尺寸,既不利于领结天线单元的组阵,也不利于与其他类型天线共轴。

1.2 天线结构设计

考虑到天线实际应用体积尺寸和成本等问题,以及设计加工制作的简单、灵活性,天线选用介电常数为2.55、厚度为1.6 mm的普通FR4介质板设计。天线采用二单元阵列结构,通过设计优化匹配网络和功分器拓展带宽、提高增益,以改善天线的性能。

领结天线与双锥偶极子天线具有相似的辐射性能。它的性能主要是由天线的张角θ和臂长H因素来决定的,臂长H能够决定天线低端特性,其长度与低端频率相应波长的关系为[5-7]:

(2)

式中,λ为天线低端频率对应的波长;Zc为天线的特性阻抗。

以上述的领结天线单元为基础,将2个天线单元共轴放置后组阵,组成如图2所示的2×1阵列,图中的过孔都是同轴线馈电点。组阵后宽带领结天线主要包含三大单元:天线单元、匹配单元和功分器单元。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两单元天线输入信号的一致性,从功分器2个输出端口引出的同轴线长度应该要等长。这样能够有效保证两单元输入信号同幅、同相和等时延,以减小对天线远场的影响。

图2 天线阵列结构

天线采用平面一体化设计,辐射体单元、匹配结构和功分器集成在同一介质板上,使得天线设计、制作和调试相比较而言更简单快捷。两单元天线相距离的太远耦合太小,则对于改善增益不明显,同时也会增加天线的长度;太近会造成远场方向图有分裂,也会对增益改善不明显,只有合适的距离才能有效提高的天线的增益。对于参数G以及功分器与天线的间距,在仿真设计时通过参数扫描综合考虑以选取合适的值。

2 天线单元仿真分析

根据上述设计分析,建立模型利用ADS和CST联合进行相关仿真与优化[8-11],仿真设计思路框图如图3所示,天线单元匹配前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3和图4可知,与之前理论分析较为吻合,兼顾低频段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低、高频段的性能基本满足要求,匹配设计主要是改善中间频段性能。天线在整个中间频带内的阻抗都相对较大,采用渐变的微带巴伦结构完成天线与馈线之间的匹配设计[9-15]。

图3 仿真设计流程

由仿真阻抗结果可知,单元结构在中间频段阻抗都比较大,需要做降阻抗的匹配结构以完成与同轴馈线的匹配。把单元天线的阻抗Za导出后,代入到ADS仿真平台进行相关的设计仿真与优化。

对于功分器,可以快速利用ADS完成相关仿真与优化设计。经过扫描、优化设计后天线结构参数值如下:θ=20°,L=210.5 mm,L1=120 mm,L2=80 mm,L3=25.5 mm,L4=12 mm,L5=24mm,W=35 mm,W1=32 mm,W3=3.5 mm,W4=2 mm,W5=2.5 mm,H=90 mm,D=0.5 mm,D1=3.2 mm,D2=0.5 mm,G=15 mm。

图4 匹配前天线单元仿真

3 天线制作测试、调试

完成对整体天线模型的优化改善设计后,进行实物的制作并测试、调试,具体驻波测试结果与仿真对比,如图5所示。

图5 天线驻波仿真与实测试对比

在仿真设计中,天线单元的阻抗等特性在CST中完成,而匹配与功分器部分则通过ADS设计。即通过把天线单元的阻抗特性导入到ADS,二者联合仿真设计,快速完成微带匹配和宽带功分器部分的设计要求。

从对比结果可知,驻波仿真与实际测试在中、高频段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如下因素:

① 仿真使用的理想材料、环境与实际测试不可避免会存在差异;

② 天线模型仿真和实物测试时馈电位置的不同,导致仿真模型的阻抗与实际天线的端口阻抗有较大差别,从而造成天线实物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③ 实际应用中一定长度的同轴线馈线,在频率相对高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损耗等影响。

4 结束语

针对UHF频段超宽带天线应用中存在的体积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款结构简单、改进的平面领结型结构超宽带天线。天线的主要结构由功分器、领结型辐射体和匹配网络实现一体化设计。与传统的立体双锥天线相比较,该领结型结构天线充分利用介质板背面结构空间设计匹配网络,实现了天线的宽带、体积小型化,制作简便、灵活。仿真与实际测试表明,天线具有较好的驻波特性,能够满足UHF内多频段移动通信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1] 阮成礼.双锥天线的普遍模型[J].电波科学学报,2001,16(1):39-41.

[2] 王琪,阮成礼,王洪裕.任意锥角有限长双锥天线电磁特性的仿真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3,16(6):704-708.

[3] 周世钢,孙保华,刘其中.一种改进型全向宽带双锥天线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9,24(2):224-227.

[4] 周游,潘锦,聂在平.时域背腔领结天线的工程化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34(1):115-119.

[5] 陈轶鸿.宽带匹配网络的现代设计方法[J].电波科学 学报,1996,11(2):102-109.

[6] 杜晓燕,牛忠霞,周东方,等.传输线变压器巴伦的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3(4):75-77.

[7] 雷雪,张广求,周慧琴.超短波宽带二元双锥天线系统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4(4):40-43.

[8] 高凌洁,张雄伟.超宽带双锥天线的仿真设计[J].电子测试,2015(5):60-62.

[9] LESTARY A A,YAROVOY A G,LIGTHART L P.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ircular-end Wire Bow-tie Antennas over a Lossy Ground[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4,47(1):26-35.

[10] 黎安尧.宽带匹配网络的理论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2.

[11] YASUHIRO N,OSAMU M,TORU U.FDTD Analysis of Resistor-loaded Bow-tie Antennas Covered with Ferrite-coated Conducting Cavity for Subsurface Radar[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1999,47(6):970-977.

[12] TANIGUCHI T,KOBAYASHI T.An Omni-directional and Low-VSWR Antenna for the FCC Approved UWB Frequency Band[J].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03,3(3):460-463.

[13] SCHELKUNOFF S A.General Theory of Symmetric Biconical Antennas[J].J.Appl Phys,1951,22(11):1330-1332.

[14] BROWN G H,WOODWARD D M Jr.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ical and Triangular Antennas[J].RCA Review,1952,13(4):425-452.

[15] SANDLER S S,KING R W P.Compact Conical Antennas for Wide-band Coverage[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gation,1994,42(3):436-439.

猜你喜欢
特性阻抗功分器超宽带
基于多模谐振器的超宽带滤波器设计
一种C波段一分八微带功分器的设计
一种改进的威尔金森功分器设计方法
一种端接负载的同轴传输线特性阻抗时域测量方法
天馈系统四功分器故障处理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超宽带雷达建筑物结构稀疏成像
一种基于射频开关切换的伪随机编码超宽带多发多收雷达设计
驻波比调试辅助工具在短波馈线调试中的应用
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