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婷
(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重症监护室 郑州 450003)
本研究为探讨PDCA模式对100例心脏手术后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应用价值,在100例心脏手术后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了PDCA模式,并以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参照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00例心脏手术后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研究组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42.3±9.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37例,大学33例。对照组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 15~72 岁,平均年龄(42.9±9.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35例,大学34例。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神志清晰,有正常的口头、书面交流能力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病情危重,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配合行为较差,或中途退出者;合并精神障碍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体检、导管维护、情绪安抚、术后宣教、病情评估等基础和无计划性的护理服务,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1.4.2 研究组 采用PDCA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计划P:经分析,患者出现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包括导管滑脱移位、堵塞、静脉炎和穿刺部位出血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的体格生化检测结果、文化层次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提升业务和操作技术水平,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置管护理。同时,加强手术前后的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和其在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此外,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记录导管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2)执行D:评估患者的术后一般情况,排除危险因素,处理其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预防置管后并发出血症状。术前开展心理护理,普及手术方式和愈合时间等,强调术后留置深静脉导管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加其信心。置管后交代注意事项,确保导管通畅,并每日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长度,预防扭曲、折叠等情况。此外,嘱咐患者避免剧烈活动,熟练掌握导管自我维护知识。(3)检查C:制定考核标准,细致、全面地检查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的健康程度和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等。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训练,加强导管的护理和观察,提升导管应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穿刺痛苦和并发症。此外,在护理期间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缓解其抑郁、压抑等不良心理状态。(4)总结A:统计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不良事件等,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总结经验教训。
1.5 观察指标 (1)统计比较置管并发症发生率;(2)制定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操作技巧、手卫生规范、置管专护和健康教育等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反之越低。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95.3±1.6)分,高于对照组的(88.9±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2,P=0.000<0.05。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心脏病的技术和材料均有了较大的进步,治疗方式也随之出现了重大转变[1~3]。手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心脏病治疗有效性方面的优势也较突出,但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手术风险较高,身心压力和经济负担均较大,且手术后需留置深静脉导管,因此,需提供周密、优质和系统的护理服务[4~7]。
PDCA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可发挥护理服务的优势,提升护理质量,其包括四个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总结阶段[8~10]。在心脏手术后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护理中应用PDCA模式,即将留置深静脉导管后的护理内容按照上述四个阶段进行操作,从而避免护理的无计划性和片面性,提升护理的质量。首先,计划阶段护理要求工作人员全面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预防措施,随后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其次,在执行阶段则参照护理计划严格执行,避免遗漏;再者,检查阶段要求对护理效果进行检查,并在下一个总结阶段中回顾护理的错误操作,总结经验教训,在下一轮循环中吸取正面经验,规避错误,最终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95.3±1.6)分,高于对照组的(88.9±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DCA模式的护理效果更佳。综上所述,PDCA模式对心脏手术后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的护理应用价值显著,可提升护理质量,并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1]周萍.PDCA护理管理对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护理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33):3137-3138
[2]江霞,刘丽莎,黄志容,等.PDCA护理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6,8(4):286-288
[3]侯冬梅.PDCA循环模式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4):72-74
[4]朱颖.PDCA和护理程序在延长外周静脉导管更换时间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242-244
[5]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结合PDCA循环在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30-34
[6]刘广秀.健康教育联合PDCA循环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8):24-26
[7]秦德华,山慈明,杜书明.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患者术中DVT形成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29):3641
[8]徐宝琴.PDCA循环在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预防措施落实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6):664-666
[9]彭爱霞,朱小兰,冷晓辉.FOCUS-PDCA法在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实践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4):4934-4938
[10]石彩晓,张永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颈内深静脉置管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3):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