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忆飞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郑州 45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文献报道[1],在确诊1年的糖尿病患者中DPN的发病率约为7%,病程≥25年者发病率可达50%。DPN患者可出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其症状及体征大多不可逆,若治疗不当可导致足部感染、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关于DPN的发病机制仍尚未阐明,存在多种学说,其中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是导致包括DPN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共同机制。本研究采用硫辛酸治疗DPN,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 46~75岁,平均年龄(60.32±5.10)岁;病程1~28 年,平均病程(11.40±4.44)年。参考组:男 31例,女29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89±5.22)岁;病程 1~27 年,平均病程(12.05±4.5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诊断标准[3]及DPN诊断标准:患者糖尿病病史明确;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检查提示患者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及有出血倾向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维持原有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停止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纤溶药物等神经病变治疗药物。参考组予以甲钴胺(国药准字 H20030812)治疗,500 μg/次,肌内注射,1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硫辛酸(国药准字H20066706)治疗,600 mg硫辛酸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肌电图检查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NSS)[4]。患者主观感觉下肢麻木、疼痛症状记2分,隐痛、乏力等轻微症状记1分,无症状记0分;足部出现上述症状记2分,小腿记1分,其他部位记0分;夜间出现症状加剧记2分,日间和夜间均出现症状记1分,仅日间出现症状记0分;行走时症状缓解记2分,站立时症状缓解记1分,坐、卧时症状缓解记0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陷评分(NDS)[5]。依照患者双侧大拇指震动觉、踝反射、温度觉以及足背针刺觉四项进行评分。大拇指震动觉正常记0分,减弱或消失记1分;踝反射正常记0分,重叩击记1分,消失记2分;温度觉正常记0分,减弱或消失记1分;足背针刺觉正常记0分,减弱或消失记1分。满分10分,轻度3~5分;中度6~8分;重度9~10分。(4)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电图显示运动神经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肌电图显示运动神经和/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不足5 m/s;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x±s)
2.2 两组治疗前后NSS、N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SS、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S、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SS、NDS评分比较(分,x±s)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呕吐恶心1例、头痛1例,症状较轻微,停药后自行康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参考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4,P=0.154。
国内外临床关于D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如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微血管以及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等。现阶段在DPN治疗方面,通常以降血糖为基础治疗,再辅以营养神经和改善氧化应激治疗。作为在少数细胞内合成的二硫化合物,硫辛酸的天然功能是作为丙酮酸脱氧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线粒体酶复合体中的辅酶,在线粒体内葡萄糖转化为能量中积极参与。其作用机制如下:(1)可刺激丙酮酸脱氢酶分泌,清除自由基,再生抗氧化物质,抑制脂质过氧化。(2)对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过氧化氢等导致的核因子kB的活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减少内皮细胞因子和内皮素的表达,缓解内皮功能紊乱,保护内皮细胞功能。(3)可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余小蒙等[7]研究表明,硫辛酸可纠正高血糖引起的内皮衍生性超极化因子和一氧化氮异常,降低糖尿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调节一氧化氮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增加神经营养血管血流量。(4)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及SNCV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说明硫辛酸治疗DPN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DPN神经的病理改变以节段性脱髓壳和轴索变性为主,硫辛酸能够促进轴突再生和神经髓鞘形成,修复受损的神经,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症状[8]。动物实验显示[9],硫辛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自由基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治疗后的NSS、NDS评分均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硫辛酸治疗DPN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纠正患者神经缺损,且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在降糖及甲钴胺治疗基础上,应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内氧化应激,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DPN临床症状。但本次研究受时间限制,未对患者远期疗效跟踪随访,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林敏.糖尿病血瘀证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筛查方法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4-6
[2]汪玮琳,朱红,王绍欣,等.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3,33(19):4854-4856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447-498
[4]刘文曲,汪志红,李启富,等.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与神经传导速度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6(4):224-228
[5]刘文曲.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与神经传导速度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6(4):224-228
[6]熊雨,龚智仁,张继承.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0-71
[7]余小蒙,吴剑,陈志武,等.内源性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对缺氧/再给氧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9):1258-1262
[8]刘伟,梁晓春.糖尿病周围神经修复再生中雪旺细胞的作用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8):1021-1024
[9]贲莹,张凤华,梁文杰,等.不同黄芪剂量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的作用[J].中成药,2015,37(1):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