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宪,刘桂荣
(1.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4)
1935年由Stein和Leventhal首次报道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其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无排卵、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1],是妇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中医虽无此病名,但依照其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不孕症”“月经后期”“闭经”“癥瘕”等范畴。《万氏妇人科》中有与本病症状相似的记载:“惟彼肥硕者,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挟痰者,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闭,为无子之病。[2]”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虚,脏腑功能失常,产生痰湿、气滞、血瘀等诸多病机变化,病位在肾、肝、脾,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难以治愈,西医学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中医治疗在传统调经方法的基础上,顺应月经周期的变化而产生了中医周期疗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按照“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针对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月经期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特点,分别选用不同的治法与方药,维持脏腑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的功能[3],其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整理相关“中医周期疗法”治疗PCOS的文献,基于数据挖掘归纳总结中医周期疗法分期治疗PCOS的用药规律,结合天癸的理论探讨中医周期疗法作用机制的关键点。
应用计算机检索1980至2016年11月之前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发表的文献,检索途径为篇名和关键词,检索词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PCOS)、中医周期、中药周期、调周及相关同义词,逐篇筛选。
中医周期疗法分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方法,且分期、方药基本明确,重复性文献只保留资料最完整的1篇,不符合纳入标准之一者不纳入本研究。
参考《中药学》[4]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如破故纸规范为补骨脂、北芪规范为黄芪、坤草规范为益母草等。
应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病例数、月经分期、方药组成、疗程、疗效等数据的录入和管理。
应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分析(Apriori算法),并对中医周期疗法各期的药物使用频率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篇,其中4篇涉及辨证分型治疗,共计56种周期治疗方案。4期均用药的40篇,3期用药的2篇,2期用药的7篇。
表1显示,共应用药物134味频次2252次,其中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28味,频次1566次占总频次69.54%。
表1 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汇总
分别选取频次最高的前15味中药,频次相同者亦计入统计范畴。
2.3.1 经后期 频数分析:涉及经后期临床用药研究的文献共49篇(56种周期治疗方案),共计应用94味中药,总应用频次为616次。高频药物总计应用372次,占总应用频次的60.39%,依次为菟丝子、熟地黄、当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淫羊藿、白芍、何首乌、墨旱莲、茯苓、陈皮、甘草、香附、黄芪。2)关联分析:表2显示,设置最小支持度为40%,最小置信度50%,最大前置项为1,选取规则支持度在40%以上的规则进行排序。熟地黄、菟丝子、当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在经后期配伍关系最密切。
表2 经后期纳入药物Apriori关联分析结果
2.3.2 经间期 频数分析:涉及经间期临床用药研究的文献共41篇(49种周期治疗方案),共计应用94味中药,总应用频次为555次。高频药物总计应用288次,占总应用频次的51.89%,依次为当归、香附、菟丝子、丹参、红花、淫羊藿、益母草、熟地黄、桃仁、川芎、泽兰、甘草、茯苓、皂角刺、鸡血藤、山药。关联分析:表3显示,设置最小支持度为40%,最小置信度50%,最大前置项为1,选取规则支持度在30%以上的规则进行排序。当归、丹参、香附、益母草、菟丝子在经间期配伍关系最密切。
表3 经间期纳入药物Apriori关联分析结果
2.3.3 经前期 频数分析:涉及经前期临床用药研究的文献共46篇(53种周期治疗方案),共计应用97味中药,总应用频次为587次。高频药物总计应用295次,占总应用频次的50.26%,依次为菟丝子、续断、当归、熟地黄、淫羊藿、何首乌、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香附、女贞子、桑寄生、茯苓、白芍。关联分析:表4显示,设置最小支持度为30%,最小置信度为50%,最大前置项为1,选取规则支持度在25%以上的规则进行排序。菟丝子、当归、续断、淫羊藿、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在经前期使用中配伍关系最密切。
表4 经前期纳入药物Apriori关联分析结果
2.3.4 月经期 频数分析:涉及月经期临床用药研究的文献共43篇(50种周期治疗方案),共计应用91味中药,总应用频次为506次。高频药物总计应用333次,占总应用频次的65.81%。依次为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益母草、熟地黄、牛膝、桃仁、香附、泽兰、丹参、甘草、茯苓、白芍、陈皮。关联分析:表5显示,设置最小支持度为50%,最小置信度为50%,最大前置项为1,选取规则支持度在40%以上的规则进行排序,当归、川芎、益母草、赤芍、牛膝、红花、熟地黄在月经期配伍关系中最密切。
表5 月经期纳入药物Apriori关联分析结果
PCOS是育龄女性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病因尚未阐明,可能由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影响而发病,多表现为持续无排卵、月经失调,约占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75%[6]。目前西医学对PCOS的治疗大多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其病程较长,不良反应多,且西药促排卵可能引起卵泡黄素化、卵巢过度刺激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依从性差。中医周期疗法的特点在于因时制宜,针对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治则治法。现已证明,在促排卵、改善黄体功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方面疗效显著[7],能整体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可长期用药。
3.1.1 药味繁杂 134味药物中频次≤3次的有40味频次占45.45%,说明药味比较繁杂,间接证实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
3.1.2 药物多期通用 有的药为各期通用药,如当归、熟地黄、香附等,在不同阶段均可应用;菟丝子在经后期、经前期、经间期均可重用、久用。
3.1.3 “补肾”贯穿始终 表1显示,使用频次居于前10位的药物中具有补肾作用的有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淫羊藿,且分期出现的次数均≥3次,初步证实“补肾”贯穿于中医周期疗法的始终。
3.2.1 经后期 经血排出后冲任胞宫处于相对空虚的状态,子宫藏精血而不泻,促使“阴长”。治疗以益精养血为主,配合温肾助阳使“阳长阴生”,为卵泡发育、月经来潮提供物质基础,用药以四物汤合二至丸、左归饮加减。
3.2.2 经间期 即“的候”“真机”期。此期重阴转阳,若阳气内动之时阴阳转化不协调,会影响正常的排卵过程。治疗以活血化瘀、调畅血脉为主,辅以补血、温阳阴阳并补,促使阴阳顺利转化。用药以桃红四物汤及一众活血调经药配伍加减,配合皂角刺归肝胃经辛散温通,具有散结通窍透络之效,可促使卵泡排出,亦对应西医学提出的卵巢增大、白膜增厚、坚韧、卵泡不易排出的病理特点。
3.2.3 经前期 排卵后阳气渐长,阴阳俱盛,以备种子育胎。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辅以补血、补阴促使“阴生阳长”,用药以右归饮、四物汤加减。酌情配伍理气之香附,以防补益太过而致气机壅滞,亦对应阳盛推动心肝之气、心肝气火稍旺的病机特点。
3.2.4 月经期 此期“重阳转阴”,在阳气的推动下,子宫泻而不藏排出经血。以活血祛瘀为基本治法,辅以补血之品,以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遣方用药以血府逐瘀汤合四物汤加减,加入理气药使气行则血行。
各期高频药物均未涉及化痰药,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文献数量有限,因此统计结果与临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二是治痰证应据成痰之因,“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津液,聚而化湿生痰。根据本统计结果各期多用茯苓、陈皮健脾利湿,使湿无所聚,痰液自消。《世补斋医书·文十六卷》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8]”且痰湿易阻滞气机,陈皮兼可理气使“气行则痰消”。
3.3.1 天癸来源 中医学之天癸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女皆有。先天之精是天癸形成的先决条件,在后天之精的滋养下肾气逐渐充盛,天癸成熟泌至,在肾气的激发作用下控制天癸的释放。王冰注释《素问》云:“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9]”
3.3.2 天癸主宰月经潮与止 月经的产生与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盛、经络通畅有关,但以天癸的激发、推动作用为必要条件[10]。《血证论·胎气》云:“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
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事乃下。[11]”天癸先于月经存在,是促使月经来潮的关键物质,主宰着月经的来潮与竭止。
3.3.3 肾气通过天癸发挥作用 肾通过对天癸产生和藏泻的调节作用,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天癸功能正常,通过冲任二脉的相资来发挥其调经助孕的作用,使“经调然后子嗣”。肾“调经种子”的机制,是通过对天癸的影响而发挥其作用的。
3.3.4 “补肾”贯彻调周始终 月经各期均应用具有补肾功效的药物,经后期应用菟丝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淫羊藿、何首乌、墨旱莲9味,经间期应用菟丝子、淫羊藿、熟地黄、山药4味,经前期应用菟丝子、续断、熟地黄、淫羊藿、何首乌、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女贞子、桑寄生11味,月经期应用熟地黄1味,提示“补肾”贯彻周期疗法的始终。
3.3.5 调天癸是中医周期疗法调经作用机制的关键点 调经以补肾为主,中医古籍中没有关于“补天癸”的记载,但临床应用补肾方药治疗生殖功能障碍确有一定的疗效[12],说明通过补肾以调整肾阴肾阳的消长转化,即有调天癸的含义。有医家提出,通过补肾调冲任能够达到治疗天癸病的目的[13]。由此推论,通过补肾气以调天癸,是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关键。
综上所述,根据分期用药规律,探讨周期疗法作用机制的关键,可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的结论是基于数据分析提出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59.
[2] 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万氏女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65.
[3] 程泾.月经失调与中医周期疗法[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9.
[4]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2-612.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386.
[6] SELLE,DULEBA AJ.Optimizing ovulation induc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2,14(3):245.
[7] 李亚萍,刘金星,崔文.中药人工周期疗法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6(3):58-59.
[8] 陆懋修.世补斋医书[M].汇刻本.山左书局,清光绪十二年.
[9] 黄帝内经素问[M].王冰,次注,林忆,等,校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0.
[10] 李丽玲.浅谈天癸与月经产生的关系[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4):44.
[11] 唐宗海.血证论[M].魏武英,曹健生,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4.
[12] 王波,闫巍,侯丽辉,等.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障碍表现为天癸失序[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1):1018-1022.
[13] 张超,侯丽辉,吴效科.天癸与女性生殖关系浅谈[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1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