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扬博
摘要:声乐属于听觉范畴的艺术,表演属于型行动范畴的艺术,两者相互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了舞台表演艺术。在具体的情景演唱之中,利用表演以及整体性构想,全方位将声乐魅力呈现出来,这么做既能够让舞台表演的演唱内容更加的丰富,又能够让整个表演更具外延的魅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演唱同舞台表演两者相结合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舞台表演 情景演唱 行动表达 唱演结合 演出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101-02
高校发展之中,增设影视表演、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一批艺术类型的专业之后,我国的影视艺术事业随之诞生了很多优秀的表演人才,更多种类的艺术作品不断的流入市场之中,舞台剧、歌舞剧、音乐剧、魔幻剧等各式各样的舞台艺术作品大量的涌现,致使对我国高校人才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此时,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把学生的表演同演唱两者有效的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完善相关艺术表达方式和途径,为声乐表演增添新动力”。[1]
一、表演和演唱两种艺术相互结合的意义
当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之中开设的表演课程大致都是由声乐、表演、陶瓷以及形体四方面的内容构成,这几部分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形成了独立而又统一的特性。作为其中主课之一的声乐艺术,从中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在其具体的教学之中,不仅能在台词方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通过表演者的歌唱表达出相应的思想情感。
作为表演内部基础课程的声乐,需要将唱与演两者相结合寻求其中的切入点,通过将唱与演两者相互融合的形式,利用情景演唱的方式更好的凸显出其對舞台表演方面的有效帮助,尽可能的达到以唱为演,以演促唱,唱与演共进的目的,不断强化声乐同表演两者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声乐注重对“听”方面的教学转变为情景演唱之中注重对“看”方面的教学,倘若说,声乐演唱是一门听觉方面的艺术,那么具有情景方面的演唱则是行动方面的艺术佳品,可以说,情景演唱让声乐艺术由原本的主题变为了前提的条件。“情景演唱方面的具体形式能够让声音同实际行动两方面进行一系列有效的结合”。[2]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也从最大程度上和最大角度上提升了学生综合方面的表演能力。
二、教材的选取以及表演素质方面的具体培养
关于情景声乐教学的效果如何,最关键的因素实际上就是声乐教材方面的选取以及表演素质方面的训练培养。然而面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学习较短、修养有限的学生来讲,更加需要同多视角全方面予以考虑,准确地区分开话剧演员方面的声乐教学方式以及歌唱表演者声乐教学的方式,有效打破惯例,制定出表演主课的声乐授课规划。在这一过程之中,要求授课内容应同表演相结合,台词方面的内容需要将台词同声乐发声练习进行必要的融合,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将表演课同声乐表现力相结合进行二度创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情景演唱选取教材方面需要掌控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选取环境内容方面与人物形象相互明确的系列作品。譬如《龙船调》(湖北民歌)这部作品是使用的划龙船这一民间唱腔作为主题,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魅力活泼的姑娘在回家途中请艄公帮忙渡口过河的真切场景。在这一过程之中,姑娘同艄公的整个对话将本首乐曲的情绪的调动方面瞬间激发了起来,而且凸显得也是十分流畅。
二是选取乐曲结构清晰明确,方便定位演唱情感心理的作品。譬如《茉莉花》(江苏民歌)这部知名度极高的作品塑造出的则是美丽贤淑的姑娘被茉莉花的芳香所深深吸引的主题。按照乐曲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其情感心理方面的内容划分成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通过一唱三叹回旋递进的形式,准确地将少女这种钟情于茉莉花芳香的情感予以呈现;第二部分通过摘花时的“三怕”心理将姑娘心中欲摘又不忍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到位,姑娘善良羞怯的性格凸显得淋漓尽致;第三部分为结尾,通过不断的反反复复,准确地刻画出了姑娘爱惜花朵却又欲弃不舍的矛盾心理。
三是选取具有旋律感以及朗朗上口的艺术作品。譬如《阿拉木汗》(新疆民歌)这部作品刻画出的是阿拉木汗吐鲁番的女孩如同花朵一样漂亮,乐曲采用了两人边歌边舞的形式,整首乐曲既有歌唱性又具有舞蹈性,切分节奏也使的乐曲的旋律轻松快活,朗朗上口。
倘若说声乐是针对演唱者体验能力方面的练习,那么情景演唱则是针对演唱者体现能力方面的练习,并且是按照词曲方面的涵义进行相应的创作,然而却又区别于舞蹈。模糊情节则是表演者在舞台中外部方面的体现能力的主要练习内容。情景演唱之中,歌唱的内部表演同情景的外部表演呈现出里表的关系,这也恰恰符合“情动于衷而行于外”的理论,这种内外相互作用的辩证思想符合情景表演的创作规律。所以,在具体的情景演唱以及在培养学生声音方面的练习的过程之中,还需要凸显出作品的舞台方面的形象特点,恰恰能够将体验和体现两者摆在一样的位置,做到唱与演两者统一结合起来。作为一门将实践性和技能型集合在一起的艺术课程,情景演唱在具体的学习之前,第一步就是需要搞清楚什么是“行动”。对于众多表演专业的艺术类学生来讲,他们在步入高校前后都会缺乏在舞台方面的表演经验,甚至是根本没有剧场理念,这样很容易引起歌唱之中的僵硬,此时的演出如同机械一般。实际上,对于歌唱表演专业来讲,它并不是指简单的外表方面的模仿,更不是来抄袭电视上一些经典形象方面的动作姿态,甚至不同乐句的手势动作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音乐效果,通过将实际的热情投入其中,塑造出一些模糊化或虚拟化的情景,再加上歌词的涵义,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方面的情景予以准确的进行定位。这种情感基调就是舞台表演动作的依据,只有这样,“歌唱演员的形体表现能力才能达到合乎常情、恰如其分的自如境地”。[3]
三、演出方面能力的塑造
舞台已经成为艺术语言交流的场所,舞台上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锻炼出学生的演出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舞台上进行互动与交流,这样能够通过娴熟高超的演出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欣赏者在欣赏方面的具体需求。舞台表演与电视表演是有区别的,其没有夸张方面的视觉效果,这些作品的演出能够不断重复,但是在观看效果方面是不能够有效复制的,这样就需要重视表演者在舞台表演心理方面塑造和提升。
一是要从学生习惯方面着手,提升表演者的表演气质。在日常的声乐训练之中,大部分的师生都注重在声乐专业技能方面的练习,过分的忽视在形式形象方面的练习,导致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形体十分松懈,或者是全身比较僵硬,以至于学生毫无气质而言,形象方面极不自如,这样也使其表演效果大打折扣。这种类型的演唱也是我们所说的“怯场”,所以,在基础发声以及情景演唱方面,学生需要加强对“手”“眼”“唱”“走”等方面的综合练习。例如:声乐练习的时候可以对照着镜子,既能够保证声音方面的效果又能够练习表情方面的练习效果,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流畅旋律的同时还能够辅以合适的形体进行陪衬。
二是注重心理方面掌控能力方面的练习。在身体各方面器官的配合下,人体能够进行发声,因此,在歌唱过程之中要依照内心的心理活动。通常来讲,表演者的演出效果,直接受表演者现场心理方面的掌控力,这是因为声乐表演是比较特殊的,在面积不大的课堂之中,会有四个人左右的学生进行上课,但是在实际的演出地点则会有四五百人的面积,有的甚至更大。两种不同大小的场地的氛围是截然不同的,其形成的心理反差很容易让一些没有经验的演员不知道怎么面对。在广阔的剧场之中,有的表演者甚至找到不具体的方向,心里难免就会出现忐忑不安,此时的歌唱气息就会紧张,歌唱的声音就会出现干涩的效果。因此怎样调节表演者的心理是关键因素,这样能够让表演者始终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
三是注重课程结构方面的系列改革。在具体的实施之中,注重加强剧目方面的课程设置,通过四至六人的小课堂的设立,让每学期的歌唱片段通过采用合作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情景类型的表演制定出具体的考核细则,以此促进表演者表演能力方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韬.提高声乐表演技巧的策略厘析[J].当代音乐,2017,(23):72.
[2]芦雪红.声乐艺术中对情感的融入探微[J].明日风尚,2016,(06).
[3]何婷.声乐艺术实践与形体表演能力的培养[J].当代音乐,2015,(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