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华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 陕西 宝鸡 721000)
小儿肺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有患儿健康状况、生理原因、环境及气候等,常发生于春冬季节,患儿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急促、乏力等,且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其他病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本文旨在探析持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的作用,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7岁,平均(3.53±2.05)岁,病程4~17d,平均(9.76±2.27)d;研究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1~8岁,平均(3.54±1.06)岁,病程4~18d,平均(9.77±4.28)d;两组基线资料(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环境、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护理、饮食干预等,研究组予以持续性护理模式,内容包含:(1)指导患儿家属搭配合理的饮食,主要给予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防止由于饮食不当发生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现象,同时提醒患儿家属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防止由于过多进食出现横膈升高的情况,进食时动作要轻柔,以防出现误吸或呛咳情况;(2)及时与患儿家属取得有效沟通,向其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注意事项等,以减少由于认知错误而发生不配合治疗的现象,患儿由于身体不适存在哭闹、不安等现象,护理人员需温柔、耐心安抚,实施有效的方法分散其注意力,帮助患儿改善其心理素质,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其面对治疗;(3)及时对患儿呼吸道内存在的分泌物进行清理,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的排痰与咳嗽方法,必要时为患儿轻拍背部,以促使分泌物的排出,针对排出较为困难者,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排痰;(4)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指导家属掌握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儿有充足的睡眠,室内空气保持清新,饮食仍需坚持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适当携带患儿开展户外运动,流感季节避免接触人多场合,防止感染。
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包括咳嗽、发热、气促、肺啰音缓解时长;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情况,应用GQOL-74量表进行评估[3],各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
全部数据由SPSS21.0统计软件包处理,(±s)表示计量单位,计数单位由[n(%)]表示,χ2表示组间对比,当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s,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s,d)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 咳嗽缓解时长 发热缓解时长 气促缓解时长 肺啰音缓解时长研究组(n=42) 4.13±1.12a 1.75±0.63a 2.71±0.63a 4.32±0.54a对照组(n=42) 5.97±1.85 2.86±0.96 3.46±0.87 5.78±1.26 t 5.5140 6.2648 4.5250 6.9023 P<0.05 <0.05 <0.05 <0.05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研究组(n=42) 84.29±8.68a 82.37±8.26a 80.20±7.56a 81.07±7.41a对照组(n=42) 68.12±7.58 66.38±7.21 68.59±7.80 67.47±7.40 t 9.0936 9.4574 6.9267 8.4163 P<0.05 <0.05 <0.05 <0.05
小儿肺炎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相关资料显示[4],该病在我国住院数中的占比大约为40%,若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患儿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并发症,同时由于患儿年纪较小,自控能力及自主意识较差,治疗依从性亦较低,因此,在治疗期间施以有效合理的护理服务,对其治疗效率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经过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该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小儿肺炎患者给予持续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持续性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护理服务的中心始终为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与医护行为上为患者全面考虑,密切关注患者需求,充分考虑其利益,以提升服务质量[5]。首先,通过合理调整患儿的饮食习惯,指导家属正确的饮食搭配,可确保患儿必要的营养摄入,提升其抵抗力,同时叮嘱其进食遵循少吃多餐原则,进食时动作需轻柔,可有效降低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其次,对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可及时纠正其错误认识疾病的情况,有效防止治疗不配合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的发生概率,同时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安抚,采取有效手段分散其注意力,可提升患儿对治疗的依从度,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积极作用[6]。最后,通过对患儿呼吸道做及时的清除护理,可有效避免发生不良现象,正确指导家属咳嗽排痰的方法,能有效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同时督促家属出院后按照护理服务内容进行护理,确保其掌握基本的护理手段,使患儿得到延伸性的护理服务,有效促使其病情恢复,同时进行合理的运动训练,可有效减轻疾病对其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升其生活质量[7-8]。受时间、样本数量等因素限制,关于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持续性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患者中实施后,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吴恩莲,刘琴,冯国莲,等.持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对小儿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4):307-309.
[2]魏葳.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9):257-258.
[3]张新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J].内科,2015,10(2):271-273.
[4]黄红梅,刘娟,陈清华,等.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及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15-118.
[5]祝晓琼.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母婴世界,2017,(6):209,213.
[6]张玉清,周海丽,邓佳,等.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228-229.
[7]余婷玉.延伸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4):93-95.
[8]黄玲,蔡秋月.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