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湖北大学校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幽门螺杆菌也叫HP,可诱发一些消化系统疾病例如胃癌、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据相关调查可知,目前冠心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和幽门螺杆菌也存在着某种关系,冠心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之所以会发生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也许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效果,而本组资料通过对66例冠心病患者开展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期对这一结论加以证实,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本组资料合计112例,均属于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经过尿素酶试验显示阳性,在全部患者中男性占66例,女性占46例,年龄41~66岁,平均(52.4±3.6)岁。全部患者具有知情同意权,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批准。将其中66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将剩余66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两组间在一般资料(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调节血脂、抗凝、改善心力衰竭以及补充心肌营养等,一个疗程2周;观察组需要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前提下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每天给予20mg奥美拉唑,1.0g阿莫西林,0.4g甲硝唑,均每日2次给药,一个疗程2周。
(1)对治疗前后两组TG、FIB以及hs-CRP变化进行记录和对比;(2)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和对比。治疗后如果患者胸闷痛、呼吸短促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且心功能改善程度不低于2级,另外心电图显示心律正常,则属于显效;治疗后如果患者上述症状有所改善,且心功能改善程度为1级,另外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也得到改善,则属于有效;治疗后如果患者上述症状没有任何改善,且心功能也没有较大变化,另外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和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大或者恶化,则属于无效。其中显效和有效合起来即为总有效,相应的比率为总有效率。
本次研究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采用(±s)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即为P<0.05。
治疗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63/66)以及80.30%(53/66),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情况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TG、FIB以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相比于对照观,TG、FIB以及hs-CRP水平明显较优,即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情况见表2、表3。
表2 治疗前两组TG、FIB以及hs-CRP水平情况对比
表3 治疗后两组TG、FIB以及hs-CRP水平情况对比
冠心病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对人类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威胁,据有关调查可知,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较多,例如吸烟以三高,另外还和一些致炎性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关,例如肺炎衣原体、人类巨细胞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等。另据相关报道显示[1],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发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因素,其通常通过以下五种机制引发冠心病:第一,幽门螺杆菌可使炎性细胞被激活、进而聚集,数量上升,而炎性细胞会大量释放炎性介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等,对机体冠脉平滑肌造成损伤;第二,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极易和机体皮细胞进行交叉免疫反应,由此产生的免疫复合物会损伤到血管壁;第三,幽门螺杆菌能提升血液CRP以及FIB值,加速形成氧自由基,激活血小板使其聚集,导致凝血和血栓发生;第四,幽门螺杆菌能激活肿瘤坏死因子使其得到释放,进而造成脂质代谢紊乱;第五,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影响患者胃功能,使得维生素以及叶酸得不到很好的吸收,使得血浆同型半肤氨酸得到上升,造成粥样血栓。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能切实改善患者症状,促使血液TG、FIB以及hs-CRP水平降低。
[1]刘明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8):1599-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