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儒英
(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51)
2型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大多患者均合并有脂肪肝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控制为主,如盐酸小檗碱,属于中药黄连提取物,亦被叫做BBR,对帮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将以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盐酸小檗碱应用下取得的效果。
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8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龄60~68岁,平均(64.5±1.0)岁。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13例,年龄61~67岁,平均(64.8±1.2)岁。入选标准;(1)B超检查结果提示为脂肪肝,同时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无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与严重感染情况;(3)无药物禁忌症。
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并配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择药物盐酸小檗碱(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589 生产企业: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口服一次0.1~0.3g,一日3次,用药治疗两个月。
对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观察比较,如BMI指数与血脂指标包括TC、TG等,同时对其他FPG、FINS、HbA1c与IR等指标观察,其中IR即HOMA-IR,表示胰岛素抵抗。其中脂肪肝评价,总胆固醇(TC)为3~5.2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mmol/L以上,视为正常。
所有数据结果均以Excel表格录入汇总,统计学处理借助软件SPSS21.0实现,血脂指标、生化指标均由均数±标准差(±s)形式描述,数据结果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D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BMI值、各项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BMI值、血脂指标观察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BMI值、血脂指标观察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43) BMI TC TG HDL-C LDL-C对照组 26.35±2.56 5.62±0.10 2.85±1.80 1.20±0.50 3.45±0.52观察组 24.20±2.00* 4.25±0.35* 1.58±0.30* 1.15±0.25 2.26±0.12*
生化指标检查,FPG、FINS、HbA1c与IR结果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检查(±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检查(±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FPG(mmol/L) FINS(mIU/L) HbA1c(%) IR对照组 10.26±2.35 21.05±8.55 8.53±2.20* 9.67±1.61观察组 7.05±1.65* 15.43±6.25* 6.30±1.00 4.65±2.20*
脂质异常在我国大多人群中存在,即使部分群体并无任何症状反应,但体检过程中均可发现有脂质异常结果。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归因于大多群体进食以高蛋白、高脂与高糖食物类型为主,且有饮酒习惯,致使脂肪大量积聚于肝内,当肝脏脂无法正常代谢时,便会有脂肪肝情况发生[1][2]。而2型糖尿病也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疾病,该类疾病患者通常合并有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情况,因人体内有过多的糖类与脂肪摄入,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脂肪的分解、合成过程受到影响,由此出现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情况。临床治疗中,强调以药物控制治疗方法为主,用药旨在使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增强,但用药过程中需考虑到如何降低肝所受损伤,用药原则应以护肝、调脂、降糖为主[3][4]。
具体用药选择中,考虑取盐酸小檗碱用药,其作为生物碱取自于草本植物中,以苯基四羥基喹啉为基本结构,一般在抗炎症、抗感染与腹泻治疗中较为常见。将该药物应用于2型糖尿病伴有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优势主要表现在:(1)肝功能改善、降酶作用等;(2)调脂减肥;(3)糖代谢改善。如陈奕名等在研究中[5],发现盐酸小檗碱应用下,患者在血糖指标、体重方面改善均较为明显,提示该药物应用下对于体重控制以及改善血糖指标上效果均有重要作用。而也有研究报道,盐酸小檗碱用药下,对于脂肪肝的控制效果显著,改善肝内大量脂肪积聚情况[6]。
本次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值、各项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血脂指标均提示观察组患者脂肪肝治疗效果明显。生化指标检查,FPG、FINS、HbA1c与IR结果观察组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TG与FPG等均是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独立主要原因,而研究中发现患者这些指标在治疗后明显改善,反映出胰岛素血症在盐酸小檗碱用药下改善效果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临床用药中选择盐酸小檗碱在各项指标改善效果上显著,但仍需对患者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如日常生活中饮食控制,降低蛋白质、脂肪、糖摄入量,同时注意在运动量上加强,通过强化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或改善疾病症状有积极作用。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盐酸小檗碱用药,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各项特征指标有积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隗丽,朱美玲,董月柳,等文.盐酸小檗碱在黄连水煎液中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属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07):1192-1197.
[2]马文转,王金铃,屠鹏飞.盐酸小檗碱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182-4188.
[3]李俊平,吴春芝,岳文,等.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新剂型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27(22):3154-3158.
[4]陈坚,刘杰.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16,37(03):26-30.
[5]陈奕名,孙广平,孙彦国.盐酸小檗碱对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体重的影响及治疗后转归[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01):54-56.
[6]李俊平,吴春芝,岳文,等.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新剂型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27(22):3154-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