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是对人脑的一次革命性的再开发,对于指导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价值和积极意义,不仅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对于探索新课程改革而言,思维导图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 研究性学习 历史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创始人托尼·博赞(Tony Buzan)开创的一种学习记忆工具,他对于拓展思维,增强记忆,增进学习效果有很好的帮助。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组运用线条、箭头、关键词、图像、色彩连接成的具有逻辑结构、知识结构的思维图形。是表现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将相关知识的各个主题(关键词)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关系表达出来,符合人脑思考的习惯和方式。大脑思考不是凭借语言文字,而是依靠图像与联想。当我们意识到一个事物时,大脑中总是先反映出这个事物的图像形状,然后才是语言与概念。因此,思维导图就是将我们需要认识的对象转化为更适合大脑思考记忆的图片与线条。
二、思维导图的结构
思维导图的结构图形与我们大脑的物理结构和思维模型结构图形类似,由中心事件、思维线索、关键词、构成事件等组成,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组织形式,如图:
三、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
思维导图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重点:对于事件或知识的重点一定要写在中央,并通过较大的字体和醒目的颜色给予强调。
2.发挥联想;在分支模式由内向外连接时,可以使用箭头或各种色彩与代码连接,并发挥自己的联想,积极建立知识联系。
3.清晰明白:每条分支上都只注明一个关键词,切忌面面俱到①。
四、思维导图在学习历史的优势
1.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关键知识点间的连接线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2.思维导图可帮助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既有具体知识又有整体性结构,兼顾了知識的整体和细节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思维导图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
人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对称,但功能是有区别的,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单侧化”。一般而言,习惯于使用右手的人(右利手)其大脑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亦即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占优,而对于主要功能与言语不相关的空间知觉、形象思维如音乐、美术活动的右半球则未得到积极开发②。
4.思维导图的趣味性
导图中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动性并提高思维稳定度。同时保持学生的精力在关键知识上,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五、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案例
以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例:
工具:四张大白纸,四套彩笔。
过程:
1.根据授课内容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分别是“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同时创设一定地情景,每个小组一张白纸一套彩笔,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对教材的理解通过组内讨论的方式确定本小组承担的知识点的配图。在四个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随时观察小组对知识逻辑关系的理解并给与适当的帮助,但不评价对错,只关注逻辑关系是否合理。(10分钟左右)
2.在黑板的中心用彩色粉笔写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将本小组的分支模式添加其上,在添加同时讲述教材中心知识让其他小组的学生掌握,以便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性。(15分钟)
3.当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完整全面后,学生互相评价其他小组思维导图分支模式,然后在黑板上改进,最后形成全班都能接受的思维导图全图。教师最后按图进行课堂复习。(10分钟)
六、思维导图对教学观念的指导意义
通过思维导图的设计、修改和确定,加强了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不仅摆脱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方法,而且不同于师生双向交流模式,是一种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双向互动变成多变互动。这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趋势③。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它通过与他人的探究合作,集合众人智慧,经过充分讨论,让不同的思维在摩擦碰撞中体会思考的快乐,体现动脑的乐趣。
可以说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教师和学生都打开了一扇大门,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注释】
① 思维导图[M]. 中兴出版社2009:77.
② 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③ 解读优质课堂教学[M].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48.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