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018-06-20 09:36王天亮
关键词:中学地理培养教学

王天亮

摘 要:地理形象思维是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才能细致地分析和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落实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要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11-0053-04

当今,地理教学轻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倾向并未完全得到改变,使丰富多彩的时空在许多学生头脑中变成了蒼白的文字,趣味横生的地理知识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概念。随着对地理课程教学理念与教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彰显。地理教师要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加强对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生动透彻地理解地理规律、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地理科学研究和学习都离不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以直观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部分教师常把形象思维与感性认识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虽有交集却是不同认知的过程。地理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很大,要揭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离不开形象思维。爱因斯坦这样描述他的思维方式:“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

学习已知科学知识与研究科学尖端问题的思维活动具有一致性,因此学生形象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较高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助于学生探寻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有助于认识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如学习北欧峡湾地貌的产生、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现象的出现、热力环流的形成等知识,都需要学生伴随着教师的讲解,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地理现象发生的不同阶段的画面,并将这些画面串联起来,依次“播放”,从而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再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问题,倘若教师帮助学生能想象出太阳光照情况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形象,再有一幅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的形象图,就能把这一类计算问题转换成利用地理形象,结合推理而得出结论的形象思维问题。当然,地理形象思维所使用的形象是经过加工改造了的地理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和运动性等特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指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活动,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过是一些抽象的结论而不知道在地理科学研究过程中是怎样从现象深入到本质的。脱离实际现象的概念犹如空中阁楼,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对专业性人才培养极为不利。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必须经过训练和培养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有计划、分层次地达成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多渠道、多角度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巴甫洛夫也强调:“观察,观察,再观察。”丰富的表象必须被充分的感知才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机会,创设观察社会生活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查实地,思考自然以及人类经济活动;要注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如,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暖锋为锋前雨,雨过当然天晴;冷锋主要为锋后雨,冷锋雨过后,雨区虽然移走,但仍需在锋面之下控制一段时间,天气往往仍是阴云密布,由雨转阴后再转晴,所以只能用“天气转好”来描述。学生之所以能对这一问题达到顿悟,是因为他们通过读图洞察了锋面运动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多器官、多媒体感知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知器官,最大程度地认识地理事物,形成清晰的地理印象。例如,学习矿产的特征、区别黄铜矿和黄铁矿,在教室中让学生传看两种矿物,并小刀刻一刻,学生对两种矿物的形象记忆就非常深刻。讲述土壤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教师采几枝铁芒萁,让学生传看,效果很好。地理标本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地理事物实体,一般保持着地理事物原来的形态、大小、色泽和气味。地理模型是根据教学目的模仿地理事物的形象或按一定地理知识制成的立体教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对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有很大帮助。教学中要多展示、操作地理标本和模型或让学生动手触摸、制作,以促进学生头脑中地理表象的建立。

(三)多方法形象记忆

没有充分的直观经验的积累不足以形成认知和记忆,形象思维更无从谈起。通过无意间耳濡目染存储的一点形象是很不够的,教师不仅要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直观材料,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形成清晰的、牢固的形象记忆。如学生对某地地理位置的记忆,教师不应只要求记住它的经纬度,还要引导学生读图,注意看它在图上与其他地点或其他重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关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不应单纯要求记忆几个干巴巴的数字,而应记住其示意图,通过二面角把握角速度,通过纬线圈长度把握线速度的变化。所谓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就是要求教师讲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时,注重的是形象记忆而不是线性的逻辑记忆。

运用地图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形状、方位、大小、高低等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内容,都可以用地图来表现——甚至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后的描述、阅读效果的反馈、画地理简图、写观察日记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形象记忆的培养。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分解、组合记忆片段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类比、联想的方法可以是发散跳跃的。例如,在 “大气的热状况”的教学活动中,大多学生对南半球大陆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的原因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复习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的原因,帮助学生形成类比和联想,并得出结论: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缘故,此时大气热量正由盈余转为亏损。如学习等压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等压线与等高线作比较,能促进学生头脑中等压面形象的建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等压线的含义。如学习秦岭——淮河这条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时,当学生掌握了冬季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及我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线等的形象分布图后,通过启发可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南北方的农业特色、耕作制度、作物分布以及自然环境如植被、土壤等的差异,更深刻地理解南方和北方的区域特征。可见,类比、联想等想象活动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活力。

想象能使人在主观上填补某些信息的缺失,得出超越现实的结果,这就是创造力;而重塑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思维方式——知识是用来验证学生重塑效果而培养其创造力的良好素材。如学习世界各地人情风貌时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塑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某地地势起伏特征和地形形态类型时,也要根据地图进行再造想象,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真实的地势起伏状况、地貌形态。再造想象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所学知识,有利于理解所学知识。相反,如果学习中不注意再造想像,就难以根据语言、图形产生新的形象,因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肤浅而空洞,这是学生对地理知识死记硬背的一个重要根源。

三、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原则

(一)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

创造性的思维始终应伴随着生动的形象。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已知领域里指导学生进行重复探索,所依据的地理现象只不过是有限的典型事例,因此更应该侧重帮助学生把握住具体的事物的本质,通过联想、假设等展开形象思维使其合理的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离开清晰的现实会使学生思维缺乏依据,思维方向就会发生偏移而成为不理性的幻想,久之则学人成了百无一用的意气书生。如学习“季风的形成原因”时,应给学生提出“在盛夏的中午和傍晚游泳时,在水中和岸上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等类似问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的体验,以理解海陆性质的差异。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必须运用等高线模型等直观教具,使学生看到等高线在山体上是如何分布的,又是如何转绘到平面上的,从而理解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不能放纵学生想当然地“看山不是山”。

(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是对立而统一的——为解决实际问题這个唯一目的而存在的两种互补的思考方式。成功的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良好结合。如在“大气环流”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大气的运动,象“风的存在”,在形象知识的基础上抽象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即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接着在学生已掌握“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读“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图”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图”,运用形象思维初步理解“三圈环流”以及由此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并在形象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描述达到对“三圈环流”以及由此形成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的抽象理解;最后通过读“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图”和“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季节变化图”,运用形象思维理解“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关系”,并概括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季节移动而移动”的规律,从而达到对“大气环流的特点及成因”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具备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思维,从而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素养之一,是新教学理念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于以往授课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偏颇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理念赋予地理教师的重任。教师要根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本地学生的实际,制订全面的、不同层次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并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加以实施和完成。要加强有关人类思维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使之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训练和培养,使形象思维成为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自觉而稳定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李功爱.教研员视角[M].上海:中华地图学社,2012.

[3]杨润勇,王 颖.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