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

2018-06-20 03:45谢玮玉
关键词:因变量人际主观

谢玮玉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一、前言

当今中国的社会全面转型仍在继续,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分化,并且还在持续分化。研究发现,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学校中,但其近20年的成长背景——家庭,对其人际交往的影响不容忽视。人是社会中的人,实践表明,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判断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对不同家庭经济地位背景的学生及其人际交往特点的研究比较少,且偏重研究父母受教育程度或家庭收入等单个因子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对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整体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关系,以揭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而能丰富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以期为学校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基本理论和事实依据,同时能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主观和客观之分,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个人对家庭在社会所处的地位的主观认知,是个体主观的感受;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一个家庭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或社会等级,通常以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三个指标来衡量,[1](P500~506)反映了个体目前获得或控制的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的多少。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或文字、肢体动作或表情等将某种信息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2]

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非常严峻,更有少数同学存在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而且人际交往能力受经济状况的影响非常显著,贫困大学生的人际焦虑水平比经济状况良好的大学生高很多。[3]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更好,在与人交往中更主动、更外向;而家庭经济贫困和特困的大学生自卑内向,小心翼翼,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更被动、更内向。另一方面,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也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家庭偏向于民主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自小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类型,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而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在子女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使得子女性格软弱,不敢与人交往,自卑内向。[4]但也有学者提出,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辅导中,要更加注重主观因素教育。[5](P983~985)对于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则没有太多文献描述。

Lianne和David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困难的9岁儿童来自社会背景不利的家庭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6](P67~86)Thomas发现低家庭经济地位的孩子更容易形成拒绝型同伴关系。[7](P76~97)

综上研究可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已经成为了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背景因素,然而相关的研究还较匮乏。因此,本研究将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深入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与取样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湖南省各高校(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主)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有效回收率达96.33%。网上收集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回收问卷134份,纸质档回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回收问卷155份。样本年龄阶段为17~24岁,平均年龄为20.12±1.04岁。其中男生样本102人,女生样本187人;汉族样本263人,少数民族样本26人;农村生源样本198人,城镇生源样本91人;独生子女样本106人,非独生子女样本183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样本分别为66、89、42、92。

(二)研究思路

首先,查阅国内外关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文献,找出研究匮乏和争议的地方,进一步确定研究思路、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提出合理的假设: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交往有显著相关关系;

再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完成回收以及统计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人格的中介作用,总结出普遍性,得出结论。

(三)研究工具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本研究采用师保国等人编制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α系数为0.88。问卷包含父亲、母亲职业,父亲、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五项指标,[8](P30~34)其中最后一题调查大学生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认知。本研究将采用张玲的硕士论文计分方法,将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年收入上的等级得分标准化后求和,得出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得分,取值范围为5~29,得分越高意味着其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9]

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本研究采用王孟成和戴晓阳等人编制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共40道题目,分别测量神经质、尽责性、开放性、外倾性、随和性五个维度,采用六点计分法,各维度对应题目得分累加即为该特质对应的得分。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在0.76~0.81之间,重测信度在0.74左右,有较好的信效度。[10]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本研究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共包含28个项目,分为交谈行为困扰程度、交际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和异性交往困扰程度四个方面。计分方式为打“√”的给1分,打“×”的给0分,计总分,即为人际焦虑水平,各因子也单独就对应的题目计总分。得分越高意味着人际焦虑水平越高,人际交往困扰程度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9,结构效度为0.67,有较好的信效度。[11](P454~457)

数据分析策略:本文采用SPSS22.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验证假设。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人际焦虑水平分为交谈行为困扰程度、交际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和异性交往困扰程度四个方面。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均值为9.70(总分28分),交谈行为困扰程度、交际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和异性交往困扰程度均值分别为2.61、3.21、1.74、2.13(总分均为7分),据量表评分标准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具体表现为与朋友的关系不稳定、交谈能力较弱、能够诉说内心感受但难以表达清楚,想成为好的倾听者但不够努力,害怕孤单又不太善于积极主动,但大学生群体比较尊重他人,真诚宽容,勇于承担责任,社会适应性强,并且常常因此获得社会好感与认可,除此之外,大学生也比较能够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能轻松自然地与之交往。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做描述分析可知,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总得分为9.7分,且标准差较大,说明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其中交谈行为困扰程度和交际困扰程度较为严重。交际困扰程度得分为3.21,且标准差偏大,说明交际困扰程度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

表1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二)人口学因素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差异性检验

人口学因素与人际焦虑水平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男生的人际焦虑水平均分为8.92,女生为10.12,虽然男生人际焦虑水平低于女生但两者差异不显著;18岁以下人际焦虑水平均分为10.63,18~21岁人际焦虑水平均分为10.02,21岁以上人际焦虑水平均分为9.01,年龄与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且得分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低;汉族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均分为9.59,其他少数民族为10.81,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均分略高于汉族大学生但差异并不显著;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均分为9.86,城镇为9.34,二者差异并不显著。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均分10.56,非独子女为9.20,显著性水平为0.09,与其他人口学因素相比略微显著但未达到0.0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均分分别为9.53、9.72、10.21、9.52,可能是由于分层取样数量不同影响了分析结果,导致数据没有逐增或逐减,但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差异依旧不显著。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年龄、生源地、年级、民族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人际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为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其中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又由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水平三个指标评定。分别与人际焦虑水平做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可知:大学生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焦虑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3,显著性水平<0.0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人际焦虑水平越低,人际交往能力越强;大学生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焦虑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显著性水平0.053>0.05,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但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的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水平与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07、-0.09,显著性水平分别为 0.05、0.25、0.13,即只有父母职业与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余二者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大学生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焦虑水平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大学生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焦虑水平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父母职业与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余二者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表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研究

(四)人格的五大因素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之间的相关研究

通过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可知,神经质、尽责性、开放性和外倾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22、-0.28、-0.38,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神经质与人际焦虑水平为正相关关系,尽责性、开放性和外倾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为负相关关系。随和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4,显著性0.52>0.05,说明随和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分析表明,人格特质的不同,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接下来的研究分析中,将探讨人格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交往过程之中所产生的作用。

表3 人格的五大因素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之间的相关研究

(五)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回归分析

因为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所以,本研究只针对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做回归分析。

以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做回归分析可知,显著性水平<0.01,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该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B值为-0.91,截距为14.21,所以建立一元回归方程为:Y=14.21-0.91X。显著性水平<0.01,因此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之间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且回归效果非常显著,回归模型的设定可以接受。

表4 回归系数表

(六)中介效应

据以上分析,人格五大特质中,神经质与人际焦虑水平为正相关关系,尽责性、开放性和外倾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为负相关关系,随和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人格与自变量、因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里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人格特质作为中介变量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中起作用。

本研究采用温忠麟等人的中介变量研究方法进行检验,分为三步:

1.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自变量X,中介因素神经质、尽责性、开放性、外倾性分别作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判断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显著;

2.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作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判断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否显著;

3.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介因素作为自变量X,人际焦虑水平作因变量Y,检验二者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是否显著。[12](P614~620)

结果如下: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神经质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具有0.01水平上的显著性;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神经质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依旧具有显著性;在加入假设的中介变量神经质后,回归系数显著降低,所以神经质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表5 神经质的中介效应

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尽责性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不存在显著相关;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具有0.01水平上的显著性;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尽责性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依旧具有显著性;在加入假设的中介变量尽责性后,回归系数显著降低,所以尽责性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表6 尽责性的中介效应

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开放性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具有0.01水平上的显著性;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开放性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依旧具有显著性;在加入假设的中介变量开放性后,回归系数显著降低,所以开放性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表7 开放性的中介效应

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外倾性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具有0.01水平上的显著性;以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外倾性为自变量,人际焦虑水平为因变量,依旧具有显著性;在加入假设的中介变量外倾性后,回归系数显著降低,所以外倾性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表8 外倾性的中介效应

四、讨论

当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人际焦虑总体水平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不少大学生与人相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尤其是交谈行为困扰程度和交际困扰程度较高,能够诉说内心感受但表达不清楚,害怕孤单又不积极主动,交际困扰程度的个体差异较大。但在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上,大学生表现出该有的真诚、宽容、责任心,获得了社会和异性的赞许。这可能和大学生这个独特的群体有关,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能够得到社会和异性的认同。但中国教育偏向于应试教育,重视成绩分数,对学生从小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没有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际活动。中华民族传统以谦逊为美德,但过度谦逊可能导致学生自卑自弃,对自己没有全面的认识,不敢与他人交流沟通。

在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年龄、生源地、年级、民族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六个人口学因素与大学生人际交往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大学生人际焦虑问题与人口学因素关系甚微。但男生人际焦虑水平比女生低,可能与男生心胸更豁达,女生性格更细腻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焦虑水平越来越低,可能和经验、见识等增长,处理问题更加成熟有关;农村生源学生较城镇生源学生人际焦虑水平较高,这可能和农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有关,同时也造成了主观评价较低,能够部分验证最初的假设;少数民族学生人际焦虑水平较汉族学生高,这可能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经济落后,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有关;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的人际焦虑水平低,可能和从小一直保持与兄弟姐妹沟通的习惯有关,持续的交流沟通锻炼有利于降低人际焦虑水平。虽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这也可能是长期以来国家重视男女平等、城乡一体化,民族大团结,以及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结果。

大学生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焦虑水平存在非常强的负相关关系,且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这符合最初的假设。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焦虑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不高,其中父母职业与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大部分前人的研究略有出入,可能是取样误差所导致。

人格的五大因素中,神经质、尽责性、开放性和外倾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神经质与人际焦虑水平为正相关关系,尽责性、开放性和外倾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为负相关关系。随和性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对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有很大的影响,人格特质可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过进一步回归检验,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倾性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尽责性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符合最初的中介效应假设。这也就是说,大学生一直以来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评价,可以影响自身人格特质形成,从而在人格的中介作用下,进一步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产生影响。研究表明,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除了直接影响人际交往,还通过对个人人格特质产生影响,从而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人际焦虑总体水平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交谈行为困扰程度和交际困扰程度较高,但交际困扰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困扰程度较低。

2.不同性别、年龄、生源地、年级、民族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人际焦虑水平差异均不显著。

3.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焦虑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际焦虑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不高。

4.大五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尽责性、开放性和外倾性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人际焦虑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

(二)建议

1.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人际焦虑的应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人数逐年攀升,高校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就业创业的压力不断增大,在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预防与疏导大学生的人际焦虑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现在各大高校均已设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同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仍有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欠完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单一,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的指导甚微,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功能,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宣讲团、心理游戏、人际交往相关心理讲座,教育大学生有人际交往的正常方式,教给学生分辨各种人际焦虑症状,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人际焦虑等知识。通过这些,一方面,增强大学生对人际焦虑的敏感性,能够时刻关注自身心理与行为方面的变化,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向辅导员和心理教师寻求帮助;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提升大学生面对人际焦虑的应对能力,促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从青春期向成人期良好地过渡。

2.建立良好的家校合力,改变大学生社会阶层的主观认知。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建立良好的家校合力教育,能有效地增加父母对大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领悟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处于劣势客观家庭经济地位的大学生的保护因子,能够改变大学生社会阶层的主观认知,从而减少其对人际交往的不良影响,缓解大学生的人际焦虑。首先,父母与院系辅导员加强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和心理需求,及时为子女提供温暖、关爱与鼓励,从而进一步增强,亲子关系、加强沟通交流,避免人际焦虑的产生。其次,学校可以以父母为主体,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为其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专业知识,使其子女在出现焦虑等与人际交往和适应方面相关的心理问题时,能及时给予帮助并正确引导。言而总之,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提高其心理素质,预防各类焦虑的产生,改善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适应能力。

[1] 曲可佳,邹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5).

[2] 刘娟.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4).

[4] 李辉山,郭殿声.家庭环境对“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5).

[5] 赵崇莲,郑涌.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9(4).

[6] Leonard M.Horowitz,Kelly R.Wilson,Buleni Turan,Pavel Zolotsev,Miehael J.Constantino,Lymne Henderson.How Interpersonal Motives Clarify the meaning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A Revised Circumplex Model[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006(10).

[7] Kathryn R.Wentzel.Social-Motivational Processe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at School[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9,vol.9l,No.1.

[8] 师保国,申继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

[9] 张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教育启示[D].湖南: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李进会.社会阶层视角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王孟成,戴晓阳.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4).

[12]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

猜你喜欢
因变量人际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搞好人际『弱』关系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