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众筹”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2018-06-20 10:23沈铁松李增勇熊正明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九龙坡区闲置房屋

沈铁松,李增勇,熊正明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发展规划处,重庆 400052;2.重庆通宿科技公司,重庆 400050; 3.民革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员会,重庆 400050)

一、引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业,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要素,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产业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重庆市九龙坡区区位优势明显,西彭、陶家两大板块具有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区域内存在大量农村房屋闲置的情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笔者以九龙坡区为例,研究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农民参与的 “互联网+众筹”乡村休闲养老商业运作模式,以期为进一步发展新型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策略性参考。

二、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业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城市养老资源不足问题

乡村休闲养老是一种候鸟型、旅游休闲型相结合的农家寄养式异地养老模式,最早出现于1970 年代欧美工业化国家,其后流传到在我国,其代表有德国慕尼黑绿丝带项目、北京怀柔区田仙峪村乡村休闲养老社区、崇明岛农家养老和浙江天目山农家养老项目。据重庆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重庆市城镇化率年均以1%的速度增长,农村人口持续往城市转移,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9.6%。此外,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59.27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2.01%。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家养老以它特有的资源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养老模式,实现了城乡养老资源的互补,弥补了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科学解决社会老龄化困局的有效途径之一。

2.有利于解决农村房屋闲置问题

当前,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房屋大量闲置,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农村房屋闲置的原因有多种:富裕农民对住房产生新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房屋闲置;房屋流转不畅造成闲置;村镇规划管理滞后导致房屋闲置等。其危害也是巨大的:农村闲置房屋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闲置房屋大多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闲置房屋阻碍了村庄的治理与发展。目前,北京、浙江等省市开始试点农村房屋资产流转制度,把农民的闲置房租赁下来后改造成为乡村酒店,这盘活了现有农村闲置房屋,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形式,也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1]。该模式能够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配套设施有待改善。

3.有利于实施精准扶贫

乡村休闲养老是一种居住时间比一般观光旅游长,参与者多在当地租屋居住或长期保有居住设施的模式,亦即,乡村休闲养老者是以日常休闲活动为目的,而非单纯走访各处旅游景点,其身份是“生活者”而非“旅行者”[2],故乡村休闲养老亦有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支出,可以拉动当地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休闲养老者以自己的退休金或其他储蓄为生活来源,而不是在异地置产、工作,又与“迁移者”的性质不同,是一种兼具旅游休闲和迁移居住特色的活动,不会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农户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产业,让农民参与乡村休闲养老服务,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使之成为新型乡镇的新型市民。

三、现有的乡村休闲养老模式

1.慕尼黑模式。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慕尼黑市政府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3],在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利用郊区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农产品和活动,进而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新的、优质的农产品,以及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在慕尼黑模式中,农民是实施主体,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规划咨询、导向型资助补贴以及各种培训服务。

2.政府主导模式。浙江丽水充分利用丽水生态资源及交通区位优势,由政府主导建设了一些重点项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企业直接投资、委托经营管理、开发闲置农房等方式,打造了森林型、临湖型、环岛型、古镇型、宗教型等多样化养生养老机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生态养生养老养心服务体系[4]。

3.“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北京怀柔区田仙峪采取的是农村闲置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农民将所有的闲置房屋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社员后取得房屋租金收入并参与收益分配[5]。村委会把拥有闲置农宅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田仙峪休闲养老农宅专业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建设乡村休闲养老社区。

4.联众模式。由浙江联众农业投资集团公司与村委会签订整体合作协议,对整个村庄进行统一经营,不需政府、村民投入,不占用土地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村民拥有新房,一层归村民使用, 2~4 层租让给公司,同时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在联众公司的规范管理下经营农家乐, 租给希望到乡村休闲养老的都市人。

以上典型的成功案例和运营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借鉴,但是难以复制。重庆的地域区位特征和经济发展基础与北京、江浙等地不尽相同,城乡差距较大,乡村养老产业发展较慢,传统商业资本介入不深。近年来,九龙坡区西彭、陶家两大板块将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取得了成效,具备了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产业的资源禀赋和要素优势,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西彭镇真武宫村村民将自家闲置宅院租让给重庆帝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获得5000元的租金收入,帝景公司与重庆通宿科技公司合作,将房源放到重庆通宿科技公司“度假交换系统”线上平台进行置换和流通。金凤镇九凤村把自家闲置房屋及周边土地、果树整体出租给漫时光公司进行包装经营,收取房产租赁金每年4万元。

四、九龙坡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SWOT分析

1.机遇与优势

(1)国家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托农村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等产业,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6年,重庆市政府提出了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区政府对西彭、陶家板块的产业功能进行了定位,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2)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九龙坡区西部片区到内环以内的城区只有半小时车程,交通便利,西彭、白市驿、陶家、金凤镇等都有公交线路直达,镇域经济发展良好。西部片区生态环境好,景点多,现有上邦高尔夫、天赐温泉、海兰云天、贝迪颐园、驿都花海、龙门阵、九凤山、尖刀山森林公园、西池度假村和大川西岛生态园等生态景点,成功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此外,九龙坡区西部片区休闲旅游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白市驿、金凤镇等地建成的总长约107公里的9条登山步道为市民提供了绿色的体育健身场地,上邦高尔夫、天赐温泉、海兰云天、贝迪颐园均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

(3)休闲观光旅游业态丰富。九龙坡区全力打造“都市休闲谷”和“五谷丰登·十泉十美”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都市功能拓展区内,各镇积极发展特色精品现代农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重点打造金凤镇九凤村、西彭镇真武宫村等10个旅游特色村,涉及农村村域面积共3404.47公顷,规划人口16321人。正规划建设寨山坪旅游度假区、金马旅游度假区、华岩中梁云峰度假区三个旅游度假大项目。目前,“西铜”片区以采摘体验为特色,白市驿片区以赏花观光为特色,金凤片区则以垂钓休闲为特色。同时,还开展了如走马观花旅游文化节、西部烤羊美食节、温泉旅游季等26个广受欢迎的节会活动。2015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达到了961.13万人次。

(4)市民乡村休闲养老需求强烈。九龙坡区城市家庭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9%的城市家庭有乡村度假居住需求,其中55%的家庭接受以获得部分时段使用权的方式参与众筹改造农民房屋;53%的家庭有短期度假居住需求,34%的家庭则有阶段性田园养老居住需求;有买房及建房需求的占30%,70%的家庭有租房、众筹需求。按照2014年重庆市主城区258.02万户测算,以租房、众筹方式开展乡村休闲度假需求的家庭是180万户。同时,全市主城区60岁以上人口数为140.08万人,剔除10%需要康复护理的老人,活跃老人数量大约是126万人,市民乡村休闲养老市场潜力巨大。(参见表1)

表1 重庆市主城9区人口数量统计

注:数据来源于2014年重庆统计年鉴[6]

(5)农村闲置房屋资源充足。据调查了解,重庆市农村房屋总量约116401万平方米,但空置率达到60%。根据九龙坡区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全区农村住房面积为1129.326万平方米,若按照60%空置率测算,大约有678万平方米农村房屋闲置,若按照500元/平方米计算,全区农村闲置房屋总价值约为33.9亿元。据九凤村村主任介绍,目前九龙坡区金凤镇九凤村90%以上的年轻劳动力都在镇上或者更远的城市打工,一家农户住房拥有量平均为2套,但至少有1套为空置,而与此空置房产相关的收入近乎为零。农村房屋大量闲置,造成房屋和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2.威胁与劣势

(1)现行土地政策的约束。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农村房屋交易等,都限制在特定范围、领域和人群之间,社会资本和城市居民难以介入农村财产性交易市场,这制约了现有农村闲置资源的改造盘活,影响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据九龙坡区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九龙坡区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仅为180元,并且以土地流转收入为主,作为农民重要财产的房产等相关财产性收入近乎为零。虽然九凤村倚靠生态环境良好的九凤山,拥有“九凤瑶池”“百年梨园”等优质旅游资源,但目前为止,只有九凤山上一户人家把房屋整体出租给专业公司进行包装经营,收取房产租赁金每年4万元(包括周边土地及果树),其他农户均以自住为主或空置。

(2)农村要素市场交易平台缺失。中央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措施将激活现有农村闲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类资源要素分散、权利人众多,所以整合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缺乏农村土地要素交易、租赁及运营平台,所以依附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各类农村房屋、宅基地、自留地、承包地等无法通过交易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最终,农民无法通过市场化交易获得财产性收入,只能使房产闲置浪费,无变现和增值空间。

(3)农业开发项目融资难。目前,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项目融资渠道比较有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资金补贴等方式融资。由于农业开发项目风险大、抵押小,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农民个体资金有限,也很难通过银行获得房屋抵押贷款来改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农民对于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也不愿意进行经营性投资。

(4)乡村休闲养老配套设施不足。农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农村的生活配套设施如道路、环卫、网络、娱乐、医疗等建设不足。现有农村闲置房屋的住宿条件较差、配套不足,难以吸引休闲旅游人群住下来,而农民自身缺乏改善条件的能力。综合配套设施不足限制了农村发展乡村度假、乡村养老产业,难以对农民财产性增收起到拉动作用。

五、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产业的建议

1.做好区镇两级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规划

乡村休闲养老产业规划编制,应坚持以农民为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一终极目标,强化规划引导,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生态景区。要依据自然风景等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鼓励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2.构建政府部门联动机制,促进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

在当前的农村现实情况下,实现企业与农户之间联动的合作经营模式,离不开政府的纽带作用。应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按照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整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集中力量解决农村危房改造、道路整修、改厕、沼气设施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问题,集中解决道路、环境、网络等方面的投入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审批方面的问题。简化审批手续,建立联审联批制度,构建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审批、经营许可绿色通道,确保乡村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对符合乡镇、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在政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同时,要下放审批权限,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一律下放,设立行政审批负面清单,为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户和企业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3.加大乡村休闲养老产业财政扶持力度

要拓宽农村公共配套资金来源渠道,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鼓励扶持农民、社会资本等参与休闲养老、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要根据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财政专项资金以奖补贴等方式,重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相关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全面启动村庄改造绿化工程,对按标准自行改造房屋的农户和参与房屋改造的社会资本予以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

4.建设“互联网+乡村”休闲养老示范点

以农民为主导,以农村为特色,以农村产业为基础,结合丰富的体验模式理念,开展“互联网+乡村”休闲养老试点,借此来丰富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层次需求,大幅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建议在西彭、金凤镇选择生态、环境、配套等基础较好的村庄,开展互联网+乡村休闲养老示范建设工作。(如图1)

图1 “互联网+众筹”乡村休闲养老的商业模式

(1)引进专业化服务平台。利用通宿科技开发的“通宿酒店联盟化直营系统”“度假交换系统”线上平台,为农房利用提供免费的技术及平台支撑,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空置房屋置换和流通使用。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对平台公司给予一定的补贴。

(2)利用“互联网+众筹”方式融资。在地方政府统筹指导下,利用公司互联网P2P平台,发布具体的乡村休闲养老改造计划,吸引社会资本、城市居民以众筹等方式参与农村闲置房屋改造、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众筹者一处改造,多处可住的功能,解决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3)市场化运营。引入统一化的运营管理公司,以农民为主导,协助农民成立合作社,专业公司负责商业策划,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运营培训、系统支撑、平台保障和营销服务,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5.建立健全农村法治保障体系

(1)出台农村要素资源租赁经营相关制度。政府要建立房屋租赁等涉农合约的第三方(村委会)备案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赋予农民对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权进行自主流转,突出“还权赋能”,让农民成为财产型增收的“主体”。政府进行引导,以市场的力量,使农民自愿参与、自我决策、自主管理、自愿合作。不断完善农村资源要素,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房屋改造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2)出台乡村休闲养老服务规范标准。政府可以出台制定乡村休闲养老产业方面的认证制度和相关评定制度,以加强对乡村休闲养老行业的质量监管,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乡村休闲养老的体验价值,防止出现城市化的倾向。

(3)建立镇村级基层协调监督组织。在市场机制及自愿参与的原则下,政府鼓励并保障企业投资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并促进其与农户间的互利合作。建立健全乡村休闲养老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并通过行业协会来充分发挥计划控制、协调引导、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引进和利益分配监督等工作,让企业、农户等参与方的利益有保障。

6.强化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区镇两级政府宣传部门要为乡村休闲养老项目做好宣传工作,将其打造成重庆市西部都市乡村休闲养老产业的知名品牌。可以利用电视台、报刊、广告牌、网站、微信等多种媒体手段宣传乡村休闲养老项目,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展销会推介本地的乡村休闲养老产品,拉动市场、提升人气。区镇两级财政每年从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形象宣传、人员培训、通景交通补贴等。对示范点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认真总结和归纳提炼,广泛宣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谢凤云.当前农村闲置房屋破解思路[J].人民论坛,2010(7):184-186.

[2]李松柏.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老人乡村休闲养老研究[J].经济地理,2012(2):154-159.

[3]石向荣, 田斌.从德国“绿腰带项目”看中国休闲创意农业发展趋势[J].经济纵横,2012(8):144-148.

[4]田春来.丽水生态休闲养老服务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农家顾问,2014(10)下:18-21.

[5]魏明俊.京郊试点首个乡村休闲养老社区[N].农民日报,2015-07-18(8).

[6]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统计年鉴2014[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570-571.

猜你喜欢
九龙坡区闲置房屋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前进中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九龙坡区“讴歌十九大,畅想九龙坡”诵读会在铁路中学举办
重庆市九龙坡区二氧化氮污染现状及对策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