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犁,徐伟峻,章 悦,朱夜晴
(1.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 200438;2.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上海 200023)
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高等体育院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更是迅速减少。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的停滞为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依托高等体育院校拥有的优势资源发展非学历教育,成为发展继续教育、满足体育专业人才终身教育需求的创新途径。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内涵发生巨大变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并行发展[1]成为历史必然。
当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继续教育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趋势;三是新时期教育与体育事业全方位发展对人才培养多元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中,非学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各类培训班。非学历教育对已经从事体育工作岗位或者即将踏入体育领域的工作人员来说,是自我提升的机会。时间短、适合社会需求的岗位培训是更新体育人才专业知识与促进其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与方式。
高等体育院校拥有优质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培养和满足体育专业人才终身学习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非学历教育是推动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综合类高等院校,非学历教育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非学历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授课教师教学授课内容陈旧等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2]。因此找到正确的、合适的非学历教育发展模式是高等体育院校继续教育部门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高等体育院校继续教育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与必由之路。基于以上分析与考虑,针对我国9所高等体育院校的非学历教育开展深入研究,探寻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探索其创新发展路径,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创新发展与体育人才的终身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为研究对象,以9所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管理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9所代表性的高等体育院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网查阅近年来有关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方面的文献资料,对所收集的信息加以整理、分析,了解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培训的现状。
1.2.2 专家访谈法
分别与各高等体育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等部门领导进行访谈,初步了解各院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开展的现状,对各自在实际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发展提出各自的看法。
1.2.3问卷调查法
编制《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人员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表进行信度检验与效度检验。采用克伦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进行信度检验,得到α=0.878,信度可接受。针对问卷的内容效度,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检验。专家一致认可问卷内容有效。针对结构效度,通过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性,得出问卷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的结论。向调查对象共发放正式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为85.18%。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数据进行提取,将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多选题进行常规分析,并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1.2.5 逻辑分析法
将回收统计后的数据和文献整理后的资料,运用归纳、演绎推理、分析等逻辑方法,得出相关结论,发现存在不足,并提出发展对策。
“终身教育”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受到了国际组织的大力提倡,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并首先在发达国家应用和推广[3]。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提出的观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换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我国一些学者对终身教育也提出了独特见解,认为:“终身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个人一生的主动自愿学习为基础,以个性化、多样化、非职业化学习为特征,它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品质为优、能力为先、服务为核,它的本质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纵观国内外学者的见解,我们认为终身教育思想主要涵盖的基本内涵:1)贯穿人一生的学习原则;2)为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学习建立有机联系;3)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种不分年龄,不分人群的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教育。
非学历教育则是基于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为弥补和完善学历教育的不足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5]。在当今科技与知识飞跃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历教育体制和模式的限制使其赶不上科技与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学历教育应运而生,并形成自身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非学历教育是指学历教育以外的、根据各种实际需求而进行的教育形式。它是不以取得学历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侧重于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学习过程的重复性和延续性,诸如岗位培训及各种辅导班、进修班、职业技术培训等[6-7]。非学历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应用性、目的性与市场性,实质就是一种应用性与目的性鲜明的市场化教育。此外,和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短期性、实用性和快捷性等特点。
在对终身教育、非学历教育产生的背景与概念内涵分析中发现: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始于20世纪上中叶;非学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随着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在“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今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终身教育的影响下,教育已绝不仅限于学校阶段,而扩展到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人生存的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各个领域。显然,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非学历教必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新鲜血液”。因此,发展非学历教育可以被认为是推动终身教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创新途径,而终身教育思想则是非学历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先导与支撑。
2016年颁布的《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中,强调面向市场需求,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职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足球行业人才,加大技能的培养培训力度。另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强调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其他体育政策也都强调了加大体育行业的培训力度。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各高校非学历教育提供了指导思路,为非学历教育的具体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也会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保障了非学历教育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与新时期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对我国9所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现状分析主要包括非学历教育基本情况、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情况、非学历教育实际业务开展情况等3个方面的内容。
3.1.1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基本情况
3.1.1.1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管理部门与制度 目前,在调查的9所体育院校中,除个别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只负责成人学历教育外,绝大多数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不仅负责成人学历教育,还程度不同地承担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工作。此外,上述学校除继续教育学院外,校内其他二级学院以及有关部门各自负责相关培训,会随机不定期地开展非学历教育。还有2所学校主要以继续教育学院(部)负责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开展。
调查显示,有5所学校已制定了全校性的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如上海体育学院制定了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从总则、办学资质、申报、广告和招生简章、教学、收费、责任和附则8个方面为非学历教育的开展实施提供了依据。当然,未制定全校性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的学校,校内有关部门也有各自的相关规定。
3.1.1.2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基地与经费管理 培训基地是开展培训工作很好的平台。调查表明,有6所院校各自拥有不同的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最多的学校拥有9个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在师资力量、教学等方面带来了保障。
多数学校采取收取培训管理费的办法,其余部分由培训院系部门支配,按照办班预算执行。受调查的对象认为是严格按照非学历教育经费管理或者是一班一议的管理方式进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办法对经费进行统筹,确保经费真正落实在培训的开展上。调查发现,经费的管理与收入分配对开展非学历教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非学历教育的举办数量和规模,还能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1.2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教学情况
3.1.2.1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培训项目与对象 石华中[8]认为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985院校或部分211院校的非学历教育,主要以较高端的金融、管理人才培养为主,培养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的高管、职位较高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但是我们发现高等体育院校主要开展岗位培训项目、行业协会认证证书考试类项目等。由表1可知,以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体育相关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属于中高等的培训层次。开展培训的院校借助优良的培训师资水平、教学保障条件,为各学员获取体育最新知识和参加培训提供便捷,全面提升受训人员的岗位素质和能力水平。
表1 培训项目及对象情况表
3.1.2.2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状况 根据调查可知,有3所院校具有相对固定的专门性的培训师资队伍,以本校优秀教师为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教练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团队,为非学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缺乏相对固定的培训师资团队学校而言,基本都是根据非学历教育班的课程安排,找到相关领域教师临时组建师资团队,授课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3.1.2.3 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 由表2可知,有97.8%的调查对象认为培训主要的教学形式以集中面授为主,有48.9%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学历教育以训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少数课程的教学以自学或者网络学习为辅助。非学历教育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撰写论文或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为主,考试、考查、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比重较小,反映出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方式主要为以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和撰写论文或学习体会的考核方式。与学历教育不同的是,非学历教育融合课堂教学,以讲座的形式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终通过短期的学习、比较容易的考核方式,获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以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丰富和完善了知识修养。
表2 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N=46)
3.1.3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实际业务开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继续教育学院(部、处)负责,相关二级院系部门都有各自的非学历教育。以下统计的数据,主要以9所高等体育院校继续教育学院(部、处)开展的非学历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主。
3.1.3.1 培训班数量、培训人数以及培训经费情况
通过对2013—2015年3年期间9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培训数量统计情况来看,高等体育院校总体的培训班年平均数量较少,跟其他综合类院校的培训班数量相差较大,但总体上培训班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从2013年的平均4个班增加到2015年的平均7个班。在此期间,除3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培训班数量呈现明显的增加外,其他6所院校的培训班数量并无明显变化,院校之间办班数量的差距较大,说明培训班数量的明显增加与学校对非学历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明显的关系。学校举办培训班的质量也将影响学校开展培训班的数量,有关院校加大培训班的开展力度,保证了培训班的办班质量,得到了培训学员和培训单位的认可。学校的培训声誉提高,势必会增加培训班的数量。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随着非学历教育工作领域的不断扩大,预计“十三五”期间培训班的数量还会出现明显的增加。
通过对近3年实际培训的人数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办班数量的增加培训人数也呈现明显的增加,由2013年平均约460人次的培训人数上升至2015年平均约926人次的培训人数,足足增长了1倍。数据分析表明各院校的办班人数也出现较大差异。根据对培训人数和培训班量的对比,虽然年办班数量较少,但是每次的办班人数较多,对培训场地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培训质量的保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管理方面也比较复杂。因此,鼓励高等体育院校加大培训班数量,严格控制每个班的培训人数,每次培训人数控制在100人为最佳,这样既能方便工作人员的管理,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位学员,也易于保证培训的教学质量。
随着培训班数量的增加,培训人数的增多,培训经费也势必会明显增加,各院校培训经费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有的学校培训经费增长1倍左右,个别学校培训经费3年增长的速度高达3.7倍。培训经费的持续增长使得主办院校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双丰收。
3.1.3.2 培训周期和培训月份 调查结果显示: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单个办班周期一般以7日为主,少则3日,多则10日,以短期培训为主。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主要集中于7、8月份,其他月份也会安排培训,下半年的培训数量和培训规模较大。合理的培训时间安排对相关培训工作有序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乔楠[9]、王志刚[10]、姚静[11]等学者一致认为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高、非学历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正是因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限制,使目前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更为窘困。因此,探究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存在问题成为促进非学历教育走上正轨的关键。
3.2.1 缺乏对非学历教育的合理认识
由表3可知:有31人认为社会对非学历教育的认识不足,29人认为办学单位重视学历教育的发展,轻视非学历教育。因此,高等体育院校相比较综合类院校而言,发展比较缓慢,主要的思想认识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对非学历教育的办学理念认识不深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明显增加,已使得高等体育院校意识到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发展潜力。
表3 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N=46)
3.2.2 缺乏统一的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
由表4可知:对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市场准入和管理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选择的人数较多,同时选择普通高校内部没有制定非学历教育的相关行政制度和管理制度的问题也比较多。高等体育院校内部缺乏非学历教育制度的建立,造成非学历教育的开展没有相关规定,培训承办单位无法实施,不知道如何开展非学历教育,不熟悉培训的相关流程和实施办法。在调查的高等体育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中制定了全校统一的管理办法,其余4所院校都没有校级层面的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因此,学校内部虽然各二级学院(部门)都在开展非学历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定,造成非学历教育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使得非学历教育开展受到层层制约。
表4 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N=46)
3.2.3 教学内容不符合需求,教学条件受限
由表5可知:培训讲解内容重视理论和轻视实践运用,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和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是开展非学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体育院校开展的非学历教育,主要以岗位培训为主,应该重点培训学员的专业技能。但在实际培训课程的设置中,多数教师的讲解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造成教学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同时,多数院校非学历教育缺乏专门的培训师资队伍,只是根据非学历教育的需求临时找到相关专业的教师给予授课,大多数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内容学员不感兴趣。另外,有些高等体育院校对非学历教育没有设置专门的教室,教学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等资源无法得到保障。
表5 教学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N=46)
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达到教学效果的关键,内容难以有效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是目前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将成为制约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将要思考与改革的重点。树立教学目标领引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思想,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重视学员的个性发展,构建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我们努力的重点方向。
3.2.4 培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由表6可知: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员的综合水平成为目前非学历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等体育院校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是体育总局科教司或项目运动管理中心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教育培训任务。在纵向项目培训中,学员必须按照报名条件才能参加培训,但是在实际的报名中部分学员不符合报名条件仍向培训单位递交报名表。多数高等体育院校为了达到规定的开班人数条件,选择让不完全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培训,造成培训质量的降低。另外,高等体育院校还开展与其他社会机构、单位的教育培训,发现这类培训本身层次就不高,培训对象主要以社会人员为主,学员人数较少,规模较小,培训结束后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也比较单一。
表6 质量层面存在的问题(N=46)
3.2.5 各自为政,部门工作难以协调
由表7可知:从整个学校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各个二级学院都想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院系各自为政,各部门之间互相不配合,使得学校无法实行统筹管理。在实际调查中,大多数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或部门)都开展非学历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人员身兼多项工作,不仅负责非学历教育,还要负责学历教育工作。部门员工分工不明确,同时缺乏经验丰富的专职培训管理人员,是非学历教育管理受阻的关键。
表7 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分析(N=46)
3.3.1 转变思想,统一对非学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刻认识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改变院校重点发展学历教育的现象。在确保学历教育正常开展的前提下,积极推动非学历教育发展。要把非学历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将非学历教育培训作为学校品牌推向社会。鼓励各二级学院走向社会办学,走向市场办学,通过多种途径为学校获得更多的利益和社会知名度。此外,各二级学院也要提高认识,树立市场化的培训观念,内部统一思想认识,这样才能为非学历教育的开展提供统一指导。作为从事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人员,既要完成好教师或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同时还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做好相关培训教育工作。
3.3.2 制定培训制度文件,加强非学历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体育院校首先需要建立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或者相关制度[12],必须从制度上加以明确办学资质、申报、招生、教学、收费标准等流程,给非学历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南,从制度上实行统一归管,所有二级学院举办的培训都需要经过学校非学历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批,获准后方可开展相关培训。只有完善制度才能保证非学历教育的正常开展。其次,加强学校培训的体制改革。面对市场需求,要做到及时更新和调整非学历教育的相关办法,多渠道开拓市场,积极鼓励培训部门或承办单位学习市场培训的机制,主动寻找非学历教育的资源,及时调整培训工作思路,为非学历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3.3 发挥体育专业优势,创建非学历教育培训品牌
目前,我国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正步入市场划分和品牌时代,创建培训品牌是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做精、做强、做大的基础。高等体育院校拥有丰富的体育专业人才,有众多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创新理念。因此,应该结合高等体育院校的自身优势,组建一支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13],开拓符合社会人员、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培训课程内容。除了具有较强的培训师资力量外,高等体育院校还具有良好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高科技的体育器材,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培训外部条件。应发挥二者优势,探索出体现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特色的培训课程,创建非学历教育培训品牌。
3.3.4 提高非学历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非学历教育培训有明显的市场特征,社会认可是根本前提。要实现社会认可目标,唯一的标准就是质量。为保证非学历教育持续有效开展,必须确保每次培训的质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明确的考核制度,通过学员的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应该建立班主任制度,派专人进行管理。其次,应建立培训质量评价体系,让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对此次培训进行评价,不仅需要对培训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对培训中满意的地方进行说明,让办班单位及时清楚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除了建立学员对培训的评价外,培训单位应该建立证书统一制度,为培训合格的学员及时颁布证书,不仅能够激励学员的培训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培训质量。
3.3.5 加强非学历教育管理,加大培训管理人才的培养
面对高等体育院校存在的各二级学院都在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学校领导应该高度认识非学历教育工作开展的复杂性。建议由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归口管理[14],完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能,给予继续教育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加强培训资金监管,合理使用每一笔培训经费,做到专款专用、预算合理。此外,还需要加大对非学历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借鉴其他高校的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加强培训人员自身的素质,提高培训人员的综合能力,便于形成高绩效的培训团队。
3.3.6 拓展培训领域,寻求非学历教育新的增长点
为进一步扩大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规模,提升教育培训的社会影响力,推进非学历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院校的培训部门要改变以往的办班做法,变被动承接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为主动开发培训市场,拓展培训领域,不断提高培训班的数量和承接能力,使学校的非学历教育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做好培训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打造培训品牌。一是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开拓政府主导的教育培训项目;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细分市场中开发培训项目;三是依靠学科优势,建立与校内二级学院培训项目联合开发体系,创新培训项目,不断寻求非学历教育新的增长点。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受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必须做出适时调整。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及教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指针,做好非学历教育工作,提出总体思路,积极组织相应的研讨,推动高等体育院校非学历教育的持续发展。高等体育院校需要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制定详细的培训制度,加强体制改革,重点发挥体育专业优势,建立特色课程,提高培训质量,以满足日益增大的社会需求。
[1]余玲玲.当前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50-51.
[2]赵婷婷.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22-223.
[3]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
[4]吴遵民.现代中国终身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6.
[5]苏永红,羊健.普通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08(2):15-16.
[6]姚静.浅析终身教育观念下的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J].继续教育,2010(7):22-25.
[7]李艳丽.我国综合性普通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2.
[8]石华中.上海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发展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6):28-29.
[9]乔楠.云南省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非学历教育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36.
[10]王志刚,章映欢.高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和谐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3(4):4-5.
[11]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17.
[12]张兆沛,张玉洁.普通高校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11-13.
[13]刘建东.新时期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机遇与对策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2-13.
[14]王练,苏杰,刘淑芳.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机遇与策略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