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06-19 09:41陈健
科技经济市场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陈健

摘要:作为互联网思维更进一步的实践成果,互联网十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极其巨大。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暴露出一些缺陷和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及时更新认识,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工作,将互联网十融入到计算机课程体系中,整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结构,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互联网十的影响出发,就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0 前言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职教育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情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想要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就必须积极探索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做好教学改革。

1 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社会推进到了互联网经济时代,而随着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互联网+的概念也因此得以产生。所谓的互联网+,实际上指的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经济的持续融合创新,形成全新的发展业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对于各类资源的整合分配,也可以将互联网创新成果融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白诞生至今,互联网+的影响就在不断扩大,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等,实际上都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后诞生的新事物。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也为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此,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充分考虑互联网+的背景,做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确保计算机课程体系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1]。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设计不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学效果影响巨大,但是如果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时存在缺陷和漏洞,则要想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將会存在较大的难度,甚至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资源产生厌恶,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资源更新缓慢,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结合自身需求对数字化资源进行选择,学习时间更加自由,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不过,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更新相对缓慢,导致其内容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并不能充分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存在着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学到的都是数年前的旧知识,难以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陈旧

面对互联网+的大背景,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容相对陈旧,更新速度严重滞后于教学发展。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是被动进行的,幅度较小且效果甚微,并没有能够将互联网+的核心思维融人到计算机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依然保留。

2.3 课程结构僵化

对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分析,长期以来其所呈现的都是一种“刚性”课程结构,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缺乏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虽然最近几年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有了一定的变化,不过受教育体制改革缓慢的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完全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处于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环境,也就无法为社会提供急需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2.4 课程设置不当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包括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而除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外,其他课程的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也不算很高,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毕业后想要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也需要经过更加专业,更加系统的培训,如果单纯依赖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只懂得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不具备软件编程能力,则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并不具备明显优势。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3.1 做好资源整合

面对互联网+的大背景,高职院校想要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互联网+的特点出发,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设计,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一味要求其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是不现实,但是如果占用一些闲暇零散的时间,要求学生阅读一些简短的信息还是可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教师应该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设置,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短小的单元内容,采用微课、慕课等形式,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还能够实现对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应该做好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确保资源内容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避免出现脱节问题。事实上,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构建有独立额定教学资源库,也收集了大量的计算机教学资源,但是受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资源库的更新相对缓慢。基于此,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从网上搜索资源,将其整合到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中,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也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实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3]。

3.2 推进课程融合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的情况,应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融合,构建起能够与互联网+的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结构,借助互联网在信息收集和信息更新方面的优势,促进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调整创新。例如,可以在传统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的内涵,构建“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模式,实现课程的高度融合,以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教学需求。

3.3 创新课程体系

必须认识到,课程结构的调整对于计算机教学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也能带动计算机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互联网+的大背景,加快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的改革,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创新,确保在课程结构中能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适应互联网+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新要求。

3.4 改进教学模式

高职教师可以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划分,改进教学模式。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关于编程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前提前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对于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做好相应的标记工作,在课堂上向老师集中提问,这样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在正式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供学生参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5 激發学生兴趣

相比较课堂教学,课外实验活动的趣味性更强,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例如,在完成《VB程序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后,可以针对校运动会等,制作相应的比赛评分系统,向学生展示最终效果,然后鼓励学生对源代码进行反推和编写。如果由于技术问题导致部分功能难以实现,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在网上进行资料查找。在练习完成后,可以进行评比,由学生相互评价,选出最佳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4]。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暴露出一些缺陷和问题,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重视,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工作,通过资源整合、课程融合、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改进等措施,将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田甜.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10):92-93

[2]陈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5,(10):69

[3]张亚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6):89-90

[4]孙焕志.“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 79-80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