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志国
(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四川 眉山 620010)
近年来,四川洪雅县立足生态优势,专注于绿色发展,以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优化区域布局,推进规模养殖,建立绿色发展机制,整县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有效破解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难题,推动了畜牧业稳量提质、转型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1.1 全面完成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关闭搬迁工作 2017年,根据中央及四川省环保督察工作要求,制定了《洪雅县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科学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118家,关闭搬迁圈舍4.4万平方米,督促指导394家养殖场完善配套了粪污处理设施,每年可减少畜禽粪污排放3.6万吨,畜禽养殖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大幅减小,境内清衣江等主要流域水质明显转好,水体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1.2 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机制基本建立 洪雅县是四川省第一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县、四川唯一的全国生态文明奖获得县,享有“绿海明珠”、“天府花园”等美誉。近年来,通过项目整合、企业投入、社会融资等渠道,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在现代牧业万头牧场、新希望阳坪种牛场、雅河猪保种场等大型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密集区域开展畜禽粪污大循环利用管网建设,已建成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加工厂1个,自动化沼液前置处理中心1个,大型沼液集中存贮池12个,沼气池集中供气站2座,配备沼液输送加压设备26台,铺设沼液输送管网600余千米,管网覆盖已建成的农业经济循环园区3个,面积5万余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园区畜禽养殖粪污干湿分离后,干粪用于生产有机肥,沼液经处理后以全密闭运行方式,通过管网输送到田间地头,用于种茶、种草、种菜等。园区内每隔100米左右便有一个沼液输送管道接口,接上管子就可向田里喷施沼肥,可以随时取用,年利用沼液达30余万吨。园区内种植业替代化肥施用量达80%以上,每亩每年节本增收1000元以上。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先后受到全国人大、财政部、农业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眉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也进行了广泛报道。
2.1 加强组织领导 洪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农业,每年将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之一,纳入县政府对部门和乡镇的年终目标考核任务。为推动畜禽粪污大循环利用管网建设,该县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督查组,围绕重点任务进行分工,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做到时间节点明确、进度要求明确、具体举措明确,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出经验、出成效。
2.2 强化规划引领 充分考虑农民意愿和种养习惯,科学编制了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洪雅县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和《洪雅县畜牧业绿色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和总量。优化种养殖业布局,整合区域优势,促进种养业对接,畅通粪污还田渠道,实现粪污就地就近利用。引导奶牛散养农户以入股、出资共同购牛计股或租赁的方式进入奶牛小区,把散养方式变成小区养殖。完善奶价协调机制,切实保护奶农的养殖积极性,确保加工企业稳定生产。
2.3 强化监督管理
2.3.1 印发《洪雅县农业循环经济设施管护办法》,按照属地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公司进行设施管理、维护等,将权、责、利明确到每个环节,建立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的长效机制,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长期发挥作用。
2.3.2 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环境准入制度,明确要求所有养殖场必须在环保部门、农牧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每100头猪配套15亩消纳用地,配备12m3沼气池、36m3贮液池、12 m3干粪棚、1 套抽排设施,督促养殖场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2.3.3 强化监管执法,确保中央、省环保督查期间关闭的养殖场不恢复、不反弹,确保已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2.4 强化宣传 为解决大循环管网建设初期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该县每年投入100万元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攻关和新技术转化。先后成功改良牛粪干湿分离、节水节料、沼液固液分离、粪污管道防堵等10余项技术,总结提炼异位发酵床治污等新经验、新模式4项。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广粪便处理工艺。全县每年举办种草养畜、污染治理培训班30期以上,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先后培训指导5000余人次。
2.5 强化典型示范 近年来,洪雅县在大循环管网建设的同时,整合农业、畜牧、水利、农发、环保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形成了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合力,实现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双赢局面。
2.5.1 抓好以奶业为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发展 洪雅县是全省最大的奶源基地、中国南方优质奶牛繁育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乳制品加工基地,奶牛存栏量、生鲜乳产量和优质高产奶牛群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一。为推动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洪雅县出台了《关于巩固提升现代奶业发展的意见》,稳步推进奶牛品种改良、散养奶牛进小区。建立了奶价协调机制,按照“容量控制总量”原则,调整奶业发展思路,实行“限量提质”,加快形了成健康养殖的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奶农利益。近年来,该县奶牛常年存栏量均稳定在4万头左右,日产鲜奶250余吨。
2.5.2 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种草模式 洪雅县根据当地草地、耕地资源情况,利用黑麦草、牛鞭草、青贮玉米、高丹草等牧草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坚持开展牧草栽培试验,筛选适合当地的主推品种和栽培技术,采取多种模式发展种草养畜。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形成了黑麦草+青贮玉米轮作、黑麦草+水稻轮作、林下常年种草及荒山荒坡常年种草等四种适合南方农区的种草模式。在该县人工种草1.5亩 (可饲养一头奶牛),一年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而一亩稻田两季收入不超过1 500元,通过种草每亩可增收1 000元以上。
2.5.3 建立牢固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目前,洪雅县已发展草业专业合作社4个,实现人工种草21万余亩(含复种指数),其中万亩草场2个。该县主要采用以下模式推动牧草种植:一是牧场+农户的订单模式。牧场与农户签订购草协议,农户自行组织生产,按订单交售牧草。二是牧场+草业专业合作社模式。牧场与草业合作社签订牧草种植收购协议,草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牧草,农户通过土地租金或土地入股分红获得收入。三是农户自给模式。农户或养殖小区根据养殖规模,自行租地种草。
新时期,畜牧业面临环保政策趋严,土地供应紧张,发展空间变小等现实问题。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快发展转型 要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公司+农户模式创新,加速全产业链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开展生态示范牧场创建,加快培育新主体、新业态,鼓励发展环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机制,采取养治分离的PPP模式,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新机制和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农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畜禽养殖向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转型。
3.2 推进升级改造 要充分利用大型养殖企业迅速扩张、散户加速退出的时机,推进中小养殖场的规模升级。要引导企业建立规范标准,推动自主创新和标准升级。抓好奶牛夏季饲养、异位发酵床治污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创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升级和环保升级。争创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推动品牌升级。提高现代化设施装备水平,促进设备设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