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鲍杰
现实生活中,不少独居老人真的“孑然一身”,他们和身边人形同陌路,遇上危险也不知向谁求助。在专家看来,独居风险高,应学会用好身边人。
苏秀清感到庆幸。半个月前,苏秀清在小区楼下被推销保健品的年轻小伙子搭讪,因为没有表现出完全拒绝的意思,对方一边跟着她,一边想要说服她买点保健品。到了家门口,小伙子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苏秀清只好开门进屋,没想到小伙子稍用力就挤进了屋子。苏秀清愣了一下,有些生气地请对方出去,可小伙子仍旧死缠烂打,最后直接说:“奶奶,你买点东西,我也好回单位交差。”
苏秀清心里胆怯,她不敢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我儿子住得远,要是出点事情,他一下子也赶不过来。”于是,她礼貌性地去烧水泡茶,恰巧看到水壶旁边放着一张名片,那是她之前去社区做“养老金认证”时,主任随手给她的。于是,她趁着烧水的间隙,去厨房打了个电话:“主任,我家里来了个推销保健品的,赖着不走了。”社区居委会离家不到1里路,主任几分钟后就赶了过来。小伙子见有人上门,立马拿着东西走了。
在健康问题的倒逼之下,广州68岁的陈玉珍学会了“用人”。
陈玉珍一直独居,有高血压的她经常发生晕倒的情况。一次探望生病的同学,陈玉珍受到了启发。由于和这位同学交好,每日她都会电话联络,“那天反复打无人接听,后来打给她老伴,才知道她意外跌倒。”到了医院,陈玉珍惊奇地发现,一些平日来往并不多的同学,反而比她先到一步前来探望,“一问得知,原来她们用微信建了群,早就通了消息。”
回家后,陈玉珍开始寻思在小区建个独居微信群。她先和同单元的邻居通气,建了个互助小群。陈玉珍偶尔血压高犯头晕,就在群里说一声:“请来个人上来陪我半小时。”一次,楼下的李大姐上厕所不小心滑倒,陈玉珍赶紧下去救助。后来,陈玉珍和李大姐互留了家门钥匙,“互相探望时,就像回家一样,自己开门进屋。”
独居风险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储兆瑞建议,独居老人要懂得用人和搬“救兵”。他分享了一些值得尝试且很有帮助的招数。
日常生活中,应留存好3个救急电话——
1.社区主任电话。遇到风险,对方有义务和能力解决。
2.对门邻居电话。遭遇危险,对方能第一时间赶到。
3.社区医生、医院主治医生电话。遭遇健康危机,能及时求助。
储兆瑞还考虑到,很多老人因日常交际少,存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他建议尝试从4个圈子去突破。
1.独身圈。那种在小区花园独坐的人,心里同样需要朋友。
2.宠物圈。有研究显示,同样养宠物的人,更易在日常社交中成为朋友。
3.带孙圈。有调查显示,老人在谈论孙子时,即使再内向的人,都能插上话。
4.义工圈。实在找不到朋友,可以先加入社区义工组织,善良的人更易被群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