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

2018-06-18 18:16潘玉成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

摘 要 西方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当前我国已将其作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可从注重外部环境建设、校企协同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改革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及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完善。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2-0015-05

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2015年8月,教育部遴选100所高职院校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标志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已上升为国家意志。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建设中采取了许多有创新意义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境。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理解并不相同,既有从宏观层面上认为它是一种教育制度,也有从中观层面上认为它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还有把它看作是一种学习方式[1]。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对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实质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注重理论和技能的双重培养,学校老师、企业师傅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师傅带徒弟”形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其职业认同感的建立,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形成基础、内涵及意义等已有很大的变化,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一)建立政府支持下的校企深层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改革,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校企双方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共享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共同参与完成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达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培训、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的。

(二)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变革和创新。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通过工学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把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贯穿于人才的培养过程,遵循针对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生自我提升和个性化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个人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2]。

(三)签订多方合同明确责任与义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中要签订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的相关合同。学生与企业需签订学徒合同,使其具有“企业学徒工”的身份,在学习期间企业应提供一定的工资待遇。企业和学校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和具体内容上也要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与义务,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共同保障教育过程的顺利完成。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就越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情境教学,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都处在一个教学情境中,对学生(学徒)的疑问、难点可及时做出指导和建议,学生(学徒)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完成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通过学习项目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这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五)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现代学徒制教学中,学生有1/2~2/3的时间是在企业中完成学习任务,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受职业训练,得到企业环境与文化的熏陶,接受各种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从而扩大眼界、开阔知识面,使得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方面能力。

二、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所面临的困境

(一)参与主体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

任何制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参与主体的暂时妥协和利益均衡,现代学徒制的构建也是各个参与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诉求相互博弈互动的结果。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利益主体有企业、高职院校、政府、学生(家长)、企业师傅和行业协会等,在构建现代学徒制时,各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3]。企业的利益诉求:获得企业所需的优质人力資源,节省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因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政府应给予相关拨款、免税等政策支持,为企业带来良好企业形象、社会声誉等隐性利益。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节约办学成本,获得优质办学资源,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并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政府的利益诉求: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作用和资源统筹作用,给社会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资源,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学生(家长)的利益诉求:更好地提高自身职业能力,获得较好的工资待遇与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企业师傅的利益诉求:获得额外的经济报酬,提高自身在企业或行业内的地位和声望。行业协会的利益诉求:发挥行业组织的监管作用,确保整个行业内技能传承的有序开展与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满足不同的参与利益主体的诉求并寻找利益均衡点是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基础,若参与主体的某一方利益无法取得或各参与主体不能达成利益均衡,就会影响和阻碍现代学徒制有效开展。当前,我国制度环境和劳动力市场特征造成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难以达到自身的利益诉求,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使得高职院校推行的现代学徒制流于形式。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高职院校探索现代学徒制时间不长,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还不能完全区分现代学徒制与普通职业教育二者课程体系的差异,将普通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移植到现代学徒制中,背离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其内涵和意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有些高职院校则没有完全理解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只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企业实践的课程,加强对学生一技之长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关注,没有体现出“高等性”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不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学徒培养标准的现代化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西方国家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都由国家组织专门的机构针对某一职业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徒制课程框架,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学徒培养的质量。开发统一的学徒培养标准,这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难点,需通过由政府委托行业协会等方式来实现。

(三)企业师傅指导方式难以保证学徒培养的质量

现代学徒制实施中企业师傅是一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师傅主要由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学徒技能的学习通过他们的指导而得以完成。传统学徒制中师傅的指导方法一般都比较落后,主要靠学徒自身领悟,若现代学徒制还按这种模式实施,学生可能会产生对师傅的不满情绪,导致师徒之间关系紧张,从而影响到学徒的学习效果。现代学徒制师傅与教师一样也是教育者,他们除了应具备精湛的技能,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水平高超的师傅未必就是合格的师傅。

现代学徒制“现代性”的一个体现在于师傅指导方式的现代化[4],师傅指导学徒能力包含对自己技能掌握过程的清晰认识和对指导学徒进行技能学习的策略掌握两个方面,师傅若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通过专业的培训。我国企业内部大都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企业师傅”这一角色并未得到真正的认同,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正式群体,他们仅把它视为企业安排的一项任务,或看成另一取得经济收益的途径,不会把自己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徒,更不会以这一角色的要求主动去提高自身指导学徒的能力,其指导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因此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中必须加强企业师傅队伍建设,国家层面要建立企业师傅资格的专业认证制度,企业内部也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来提高师傅指导学徒的积极性。

(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与现代学徒制不匹配

现代学徒制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企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学空间的延伸、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更加灵活、富有弹性。然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结构刚性,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固定、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以学分制为主要形式等已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要求。教学管理中教学运行、监控和管理以学校为主,企业很少参与其中,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不能有效沟通与衔接,甚至出现教学责任不明确而相互推诿的现象[5]。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转变固有的学校教育管理思维,做到工学衔接合理、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

三、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一)注重外部环境的建设

无论从教育制度还是从劳动制度的角度,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都必须有政府主导的宏观政策、法律法规作保障,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但这些政策性文件还比较宏观,存在法律权责关系不明晰之处。而且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施中,企业需向学徒提供实训场地、机械设备、工作岗位、劳动报酬、指导师傅等人力、物力和财力,短时间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享受不到国家政策上的优惠,且学徒毕业后又往往留不住,现实中校企合作常出现“校热企冷”的局面。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明确的法律政策和财政补贴,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积极性,避免企业出现“失位”的现象[6]。

除了政府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以外,企业也应树立正确的人才招聘和人才储备观念,企业不仅是人才的接受者,也是人才培养主体。要得到企业岗位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就应该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相应义务。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协调、组织、服务、监管的作用,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为沟通政府和企业关系提供一个快捷的渠道。“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造成社会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且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难以得到社会认同。现代学徒制能否有效实施离不开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与配合。

(二)校企协同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直接载体,如何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适应企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前提。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转换、学习场所的校企交替要求对学生学习载体进行重建,即对课程体系的重构和课程内容的重组[7]。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不同于普通教学方式的课程,要树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应形成相互交融的“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学校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等组成,企业课程是基于工作本位学习的课程,学习内容基于由简单到复杂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在工作现场进行,并在师傅辅导下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取技能。同时,企业课程应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使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课程体系的重构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内涵要求,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能力为导向,要与行业、企業协会以及国家的职业资格认定紧密结合,需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只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教学团队的特殊性,需要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支撑,加强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由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团队中的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及职业实践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呈现出高学历、低技能、低应用能力,青年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为加强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其了解现代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理念,应派遣其到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这也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教学团队中的兼职教师即“师傅”这一角色由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完成企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但兼职教师大都缺乏教学经验,应加强对他们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通过校企双方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提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中“工”与“学”的交替,需要专兼教师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发挥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实现教学团队目标的集聚效应[8]。

(四)改革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教学空间跨越了企业与学校,企业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学过程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学校教学进度与企业生产任务连续性之间的矛盾等,使得现行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这种要求。因此必须改革现行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参与制订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同实施课程管理、制订学习评价机制和参与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等,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为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提供管理上的支撑[9]。作为一种“跨界”教育,学校领导、管理干部和教师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传统在学校办教育和在企业办培训的思维,不断创新、完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企业课程标准、师傅标准、学徒标准等教学文件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校企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建立教师、师傅与学生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做到“工”与“学”的有效衔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特别是在企业工作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学校、企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完全不同,需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学管理新模式,适应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组织管理的变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五)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要依据现代学徒制学生双重身份、多元主体等特点,构建“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要以目标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方式,体现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10]。要改变过去高职院校偏重知识维度,轻视对能力与素养的考核,以“一卷”决定成绩的评价方法,也要克服企业注重以考勤、工作量和业绩等可量化内容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责任感、协调能力、工作态度及创新能力等的考核。要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即自我评价、学生(学徒)互评、教师(师傅)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学生(学徒)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监督,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学生(学徒)互评,有利于营造一种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师傅)评价是整个考核评价的核心,其作用一方面是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督促和检验,另一方面是企业师傅对学徒工作岗位技能、关键能力和职业道德考核等;第三方评价是一种有别于学校内部评价的外部评估形式,是考核评价的落脚点,能促进考核的客观公正和得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从而为自身发展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以利于在竞争中形成自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扩大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学峰,徐国庆.现代学徒制:对象、意义与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76-81.

[2]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3]汤霓,王亚南,石伟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或然症结与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5(5):85-90.

[4]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5]桑雷.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三维透视:内涵、困境及突破[J].现代教育管理,2016(6):94-98.

[6]李晴晴.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外部环境保障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7]徐春.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研究——以江苏Y校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6.

[8]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9]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首届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交流研讨会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5-9.

[10]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an Yucheng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ode of training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t present, China has regard it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novat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ilemmas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launch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suggested to focus on construction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re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dual-quality”teaching staff, reform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establish“double standard”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Author Pan Yuche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i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an 355000)

作者簡介

潘玉成(1964- ),男,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福安,355000)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FJJKHX16—101),主持人:潘玉成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评价体系现代学徒制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