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2018-06-17 07:18罗艳琴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护理干预

罗艳琴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间住院治疗的8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其中常规组共42例,入院后采取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有计划地制定并完善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治疗9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依存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0. 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SCI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康复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脊髓损伤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脊髓损伤;康复依从性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残性疾病,根据脊髓损伤程度和不同节段,可造成不同的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等,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幅降低了其日常生活质量。这些旷日持久的不良预后,使不少患者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情绪,可进一步影响其对康复的依存性。为了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以后功能康复,要对他们制定合理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负性心理情绪,尽快建立患者的康复信心。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的84例SCI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康复依存性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总结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的脊髓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排除标准为:①非脊髓损伤急性期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者;⑧有明显精神障碍,无法配合康复治疗和护理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常规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3.2土12.4)岁;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残损分级:A级13例,B级19例,C级6例,D级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3.8工13.8)岁;ASIA残损分级:A级11例,B级20例,C级7例,D级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以及ASIA残损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都进行营养神经等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然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康复常规护理措施,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与监测,呼吸道、皮肤、二便护理及防止继发性损伤及预防并发症等。

而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程度等制定以下护理措施,即①健康教育:由于该病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又不可能长期住院,所以患者刚入院时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这无疑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功能康复的方法和意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要进行心理关怀,安慰、鼓励患者和家属,使他们看到患者疾病好转的方面,使家属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学习康复知识。同时要帮助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督促其执行,以促进康复。②安全护理:根据患者恢复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安全护理,特别是对处于抑郁反应阶段的患者,要保证家属时刻在患者身边,同时在患者能够到的范围内不能有利器,以防止其自杀等行为的出现。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和支持,并用同情心让患者完成角色转变,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鼓励其及早恢复重归社会的信心。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同时要帮助患者制定近期目标,使患者看到疾病康复的效果和希望,循序渐进地达到实现远期目标的理想,逐步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保持心理的健康。④生活护理:大部分患者存在大小便不能控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育能力的丧失,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状况的恶化,而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料理个人卫生,要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用鼓励、暗示、诱导的方法,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组患者不同方法的护理90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本次研究将康复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能依从三项。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xl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84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治疗90d后,进行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42例,总依从率为90.4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1.43%。比较

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脊髓损伤大多是由外力造成脊柱骨折,进一步会对脊髓结构或功能带来损害,可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负担。其致残率较高,很多患者都将面临长期卧床、生存质量低下的困境,形成来自社会、心理方面的巨大压力。及早采取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的重要保证。

但由于本病发病突然,患者毫无心理准备,所造成的身体残障一般较为严重,康复又时日较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状态,导致不少患者出现各种负面心理倾向,被迫以自我否定,畏惧退缩的方式应对生活,这会使得他们对治疗的依存性大幅降低,甚至出现拒绝治疗或自残等过激行为。对本病患者进行特殊心理障碍的排除,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的本身,增强其锻炼恢复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执行各种康复措施,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所以,护理人员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指导,多给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緒,使患者看到治愈的希望和生活的自信心,重新树立阳光向上的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康复依存性,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康复治疗30d后,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0.4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提高其康复依从性,尽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帮助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护理干预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