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食管癌术后反复出血的诊治反思

2018-06-17 05:15高洁李少峰
医学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胸管血块抗凝

高洁 李少峰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6.071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6-0192-01

1 临床资料

患者朱××,男,66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于2017年5月16日入院。入院后胃镜病理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入院后查糖化血红蛋白8.9%。5月31日行胸中上食管癌根治术,术中探及胸中上段食管肿瘤,大小约10 cm×6 cm×5 cm,侵犯食管壁全层、侵犯左侧胸膜、与左主支气管、隆突粘连紧密。手术共11 h,术中出血200 ml,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

1.1第一阶段治疗 6月7日介入室放置空肠管后患者出现心率快,约136 次/min,血压90/56 mmHg,血红蛋白111→87 g/L,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6月12日回抽胃液时见鲜红色液体,量约100 ml,血红蛋白95→87 g/L;6月14日患者开始呕鲜红色血凝块,继而排暗红色血便,心率140 次/min,血压124/70 mmHg,SpO2 99%,估算外出血总量为150 ml,考虑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胃镜检查:可见食管及胃中至大量鲜红色血,食管术后吻合口上方附近见一暗红色凝血块,周边见少许渗血,未见责任血管。6月25日行右胸探查:术中探及右肺、胸腔胃、胸壁、纵隔之间广泛粘连,部分粘连较为致密,胸腔胃与主动脉弓之间大量凝血块,部分机化,与压迫气管与左右主支气管,在下肺静脉水平离断胸腔胃,胃吻合口下方约1 cm处左侧胃壁有一直径约1 cm左右的破损孔与胸腔相通,在胃壁破损处斜下方的主动脉弓处有一约牙签大小破损孔喷血,予缝合修补。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稳定,未见明显出血迹象。

1.2第二阶段治疗 6月29日患者体温升高(Tmax 39.3 ℃),考虑感染,予拔除右上胸管、下胸管,腹腔引流管,并加强术部换药。7月3日下肢静脉超声可见腓静脉血栓,且D2聚体逐渐升高,给予克赛抗凝治疗。7月6日拔除后纵膈胸管经治疗后患者热峰逐渐下降,血流动力学较前稳定,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呼吸机支持力度逐渐下调。

1.3第三阶段治疗 7月10日血红蛋白降至69 g/L,胸部B超提示胸腔積液,考虑再次出现出血,行CTA提示降主动脉破裂出血,7月11日患者多脏器衰竭死亡出院。

2 讨论

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不张、心律失常、手术吻合口瘘、狭窄与出血等[1]。此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以出血为主,同时出现重症肺炎、ARDS、心律失常等多重并发症,基本上覆盖了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

回顾整个治疗过程,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方面患者年龄较高,有糖尿病病史,肿瘤面积大,手术时间长,手术创面广,肺损伤严重。无形中给后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须万分重视每一步治疗策略。另一方面我们认为:①积极查找出血部位,早期手术探查是关键。此患者第一阶段主要表现吐血及便血,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曾两次胃镜探查,由于胃内有大血块,未见明显的活动性出血点,经内科保守治疗,患者血红蛋白继续下降,效果差。②抗凝时机的选择:术后出现血栓的风险很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何把握抗凝时机,值得思考,此患者两次出血前均进行抗凝治疗,无法评估出血与抗凝治疗是否有关。可以肯定的是,患者有多年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好,对血管的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可权衡利弊,也是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③重视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对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例患者术后仅留置一条鼻胃管,给早期肠内营养带来困难,1周后在介入操作下留置空肠管,在后来整个治疗过程中,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时期,肠内营养的实施一直是个疑难点,出血是否与肠内营养滞后有关,空肠饮食是否会加重出血,如何去把握中间的折点,值得思考。

参考文献:

[1]崔凯,李云云,张圆,等.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 1 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5):728-729.

收稿日期:2017-8-1;修回日期:2017-8-14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胸管血块抗凝
经血发黑还有血块,超过3天要警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
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
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研究
磕掉了牙齿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痰管替代尿管清除膀胱血块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