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飞 顾炜
摘 要:传统的急救模式存在着信息传递不畅的弊病,容易带来急诊患者救治不及时等隐患。本文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急诊抢救信息系统构建为实例,重点介绍了如何整合原有的信息系统,并进行升级调整。在分析实际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构建的要点,主要包括预检系统连接挂号、拓展急诊电子病历和HIS收费功能改造三方面。本系统在医院的实际使用效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急诊抢救;急诊信息系统;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R319;TP31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7.005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7-0014-04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Information System in the Closed-Loop Mode
PAN Jun-fei,GU Wei
(Information Center,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Zhenjiang 212000,Jiangsu,China )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irst-aid mode has the disadvantages of po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making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other hidden dangers.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information system in Zhen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integrate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upgrade and adjust i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actual business proces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mainly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connecting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pre-test system,expanding the emergency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nd reforming the function of HIS charging.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in hospital proves that the schem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effective.
Key words:Emergency rescue;Emergency information system;Internet
急救医疗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接诊对象往往是是急危重患者。在时间短、任务急的情况下,急救工作必须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范确保对患者及时开展正确有效的诊治,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传统的急救模式经常会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救治不及时等隐患[1]。目前医院急救信息系统、社区医疗机构信息系统、120急救信息系统都是信息孤岛,在急救工作的整个过程还未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各个系统的信息数据仍旧通过纸质和电话进行信息传递,缺乏高效准确的统一工作平台,在此背景下,一种新的急救信息平台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强。而建设急诊抢救信息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全流程支持的信息采集及共享系统,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患者的无效移动和等待时间,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1 业务流程分析
医院急诊按照不同业务场景,可以分为三大环节: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后续治疗。
1.1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功能是根据院前急救环节各方医疗机构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信息共享需求进行建设。该系统可以将病患在120救护车、急救现场或社区医疗机构的急救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急救视频等信息通过4G网络专线实时传输到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让急诊医生提前了解病患的状况,并远程指导救护人员提供技术保障,院前急救流程见图1。
图1 院前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功能建设包括医院远程急救监护系统(见图2)、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社区医疗机构、120救护车的各个终端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搭建4G网络专线,实现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急护人员在救治现场(例如家中、救护车、社区等)利用患者身份证、就诊卡等介质通过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和4G专线实时上传患者的急救信息(病情查体、心电图、检验报告等)到急诊抢救信息系统平台,同时平台实时结合患者主索引系统实时返回救治患者的健康档案,包括所有的既往史、用药史、手术史、历史检查报告以及就诊记录。现场急救信息一经上传,相应的就诊医院的抢救室终端就是自动响起警报,通知急诊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院前急救功能建设为精准急救提供了信息保障。
图2 远程急救监护系统
基于“遠程急救监护系统”这一信息技术的纽带,我院还成立了“胸痛中心”,实现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及院内外合作,优化流程,快速诊断、提高效率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避免浪费、改善临床预后,进行区域协同、持续改进、全员培训和社区教育。为保障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医疗保障,我院后期还成立了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
1.2院内抢救 从急救患者进入医院急诊起,发生的一切医疗行为都可以纳入院内抢救流程。患者进入急诊后首先在急诊预检台进行分级诊疗,根据分诊级别确定下一个就诊流程,3、4级患者自主进行挂号就诊,1、2级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治疗。然后利用预检系统一键挂号,并在急诊医生站、急诊护士站处理医嘱、处方等。具体流程见图3。
预检分诊系统则是急诊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重重要支撑(见图4)。基于急诊抢救流程,我院在急诊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首先建立了急诊预检系统,由急诊预检护士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研制的急诊预检系统能够按照急诊患者就诊流程,满足急诊预检护士的要求,代替传统手工记录预检信息的操作,也极大方便了急诊医生查看患者预检信息[2]。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预检工作的有效运行包含预检评估方法的选择、预检系统的设立、有能力的预检护士配备等,其中高效预检系统的设置至关重要[3]。这一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急诊工作效率,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实现急诊资源合理使用。
我院预检分诊系统建设主要有如下三大特点:①通过HL7标准协议,实现与监护设备的数据集成,自动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借助专业的内置MEWS系统,为患者诊疗及去向分流提供参考依据;②按照国家和省厅的急诊预检分级评价标准,实现预检系统智能评估,并可以实现一键挂号功能,即急诊病人预检完成后直接到下一环节就诊,无需挂
号;③实时将患者的预检系统推送到急诊电子病历系统(见图5),医生使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接诊时主动弹出患者的预检系统入口,并自动带入到急诊电子文书中,方便医生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全面了解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1.3后续治疗 患者在抢救室完成治疗后需要后期进行后续治疗,最后进行随访,见图6。
早在2006年,我院就在门、急诊开始使用HIS厂家提供的门诊工作站,使用诊断、处方、检查、检验等最基本的录入功能。后来,隨着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开始提出建设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信息系统。2011年我院的急诊电子病历系统正式上线,利用患者主索引EMPI、UIS数据中心和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一体化急诊电子病历综合系统,系统具有医生平台、护士平台、患者查询、患者信息汇总、工作指标统计分析、智能化的检索功能等功能,同时实现了与HIS、急诊护士站、急诊叫号系统、急诊预检、UIS数据中心等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急诊临床工作特点对信息系统的个性需求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7×24 h),来往的患者病情复杂,不确定性大,病情变化快。因此,急诊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更易发生医疗差错。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往往是全院最差的,在相对恶劣的环境里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急诊医务人员的精神压力很大;同时,由于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多种临床技能与操作能力,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判断、评估、处置等工作环节;完成相应工作的时候往往非常疲惫,交接班的时候极其容易有疏漏[4]。随着急诊抢救室管理发展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要求,原先按照普通急诊流程为主导建设的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急诊抢救室的特殊化流程要求。于是在急诊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我院重新升级改造了急诊抢救室信息系统。
2 系统改造
适用于急诊工作的信息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4]。根据系统总体需求分析,为达到急诊抢救信息系统闭环运行,我院对其他部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主要从如下三方面实现了系统平滑升级。
2.1预检分诊一键挂号 预检系统与HIS挂号系统集成,为患者完成分级评估后,可以使用“一键挂号”功能直接为患者完成挂号操作,避免患者或家属再次排队,更加节约了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缩短检查周转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提高抢救效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5]。
预检系统与患者主索引EMPI系统集成,不管初诊患者还是复诊患者,根据主索引合并规则(例如:身份证+姓名)实时完成数据合并,为临床提供最准确完整的就诊记录。
2.2急诊抢救室电子病历融合 急救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后,实现医嘱闭环管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而且对规范急诊用药及持续改进医疗护理管理质量有很大帮助[6]。急诊抢救电子病历主要包括急诊抢救医生站和急诊抢救护士站两部分:
2.2.1急诊抢救医生站 主要包括远程急救、文书录入、医嘱录入等功能。在急诊电子病历基础功能上,根据抢救室业务流程的特殊性,与院前急救系统实现对接,实时并提前获取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方面可以提前获取即将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大体情况,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完整的记录患者的整个治疗情况,并可以及时全面保存数据,以便后期的数据挖掘。
急诊抢救医生站使用专门的结构化病历文书模板,详细记录患者的抢救记录,并完整记录下患者的转归方式和离开情况。
2.2.2急诊抢救护士站 主要包括出入管理、医嘱执行、护理文书、体温单录入、计费管理等功能。急诊护士站与监护设备实现集成,自动获取患者的监护数据,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急诊移动护理PDA的使用,更加规范了急诊诊疗流程,实现数据的可追溯性。护士可以使用“一键计费”功能对处方、申请单、项目进行执行收费处理,HIS收费系统会从病人个人账户进行扣取。检验标本打印,完成计费后可以直接打印检验条码进行标本采集。
2.3 HIS收费功能改造 HIS收费系统进行改造,遵循“先抢救后缴费”的工作原则。患者可以在完成整个抢救治疗后,一次性补缴费用。急诊护士站在执行计费时,会将患者的个人账户进行欠费处理,患者只需在离开时将个人账户补缴费到0即可。该计费方式方便了抢救患者家属,解决了患者家属一轮轮排队缴费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抢救患者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该工作模式同时也代替了以前的临时欠费使用手工单据的模式,保证了急诊病人数据的完整性。
3 总结
急诊抢救信息系统的建立颠覆了传统急救医学模式,突破传统医疗活动在时空上的限制,同时倍增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扩大了医院影响力。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急诊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医疗风险,还可以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我院全新升级改造的急诊信息系统,简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减少病人的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为急诊精准医疗事业提供信息保障,从根本上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随着智能医疗和医疗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急救信息平台的价值会进一步呈现在医疗事业发展中,如何建设和利用急诊信息系统资源将会成为急救医疗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潘菲,赵卫燕,何史林,等.急诊抢救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07):301-303.
[2]魏岚,刘尧,费晓璐.急诊预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12):25-26.
[3]黄建一,孙红玲,项美华.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概况与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7,6(18):519-521.
[4]章满红,梁俊,杨琼.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策略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8(03):189-190.
[5]乐彦赟.信息化系统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8):145-146.
[6]杨桥,高燕,姜腾轩,等.急诊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医嘱闭环管理的实施[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05):272-274.
收稿日期:2018-1-11;修回日期:2018-2-26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