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菲菲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传承。当前我国的高校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不够成熟。鉴于此,主要介绍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思维培育的路径,旨在重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精神,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自身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09203
引言
批判性思维目前在学术界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批判性思维持不同的观点与态度,批判性思维最早是从古希腊流传出来的。苏格拉底曾经说:“没有经过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的生活。”这种思想便体现出了批判性的精神。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这一定义表述也曾得到了欧美学术界的认可。批判性思维这种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了中国,在中国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对中国学界产生了影响,中国人将这种批判的精神与国内的其他学科进行交插,尤其是教育界的一些泰斗,对中国教育体系的更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国内诸多学者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批判性的思维指的是当我们面临新事物的时候,不能够依据事物的表面就得出一些结论,而是要对一些现有的观点进行质疑,不断地反思,分析事物所产生的原因,并且结合历史背景、具体现状,得出理性的判断。
一、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1批判性思维从质疑开始
批判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质疑的精神,质疑是批判性精神的核心,质疑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思想进行理性的批判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观点,利用一些证据能够证明批判者的想法是正确的,对现今已经存在的观点的一种质疑,并且请求相关人员的解答。古希腊有很多哲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师生关系,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思想,但是学生在继承教师思想的基础上同样进行了发扬,长江后浪推前浪,学生汲取了教师的思想精华,也对教师的某些思想进行了批判。其中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便是: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1]。世界的发展不是依靠传承已有的文化与知识体系,而是依靠事物在矛盾运动中的发展而形成的,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是勇敢者勇于批判传统思想并且大胆创新才取得的。当“地心说”被“太阳说”而取代的时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更新,最主要的是真理战胜了谬论,是充满批判与质疑精神的勇敢者利用有利的证据而使自己的学说站住了脚跟,成就了今天的科学。
2批判性思维倡导缜密审慎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作为批判性思维者具有缜密审慎的思考态度和独立思考的精神,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缜密审慎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现实中的客观情况,并且利用自己清醒的头脑以及现实中的有利证据,扫除思想中的障碍,对于生活中让人们普遍困惑的难题提出理性的思考。作为具有批判性精神的人如果能够拥有清醒的头脑,并且具有判别是非的能力,那么,这种人在思想层面一定会取得一些成果,因为这样的人能够在大多数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展现出来,为社会上的人们做出更多的贡献。高校的大学生就应该加强这种缜密思维的训练,使自己保持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不和谐之处。
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今天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之中,每个人都会因为周围的信息而对自己形成一些影响,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目前,中国存在很多缺乏科学考证的信息,在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社会等生活领域中,虚假的信息充盈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眼花缭乱。高校的大学生虽然已经过了18周岁,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走出大学的校园,对于社会上的一些虚假信息不能辨别,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随着煽动者的思维而误入其流,甚至在其鼓吹下会做出不当的行为,这对大学生的未来生活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便显得尤为重要[2]。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人类的早期社会,是一个相对落后的野蛮社会。英国人类学家斯宾塞在经过多方研究后提出了自己的古典进化论的思想,这个理论是在进化的视角下通过人类文明的发展来总结的。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没有劳动分工,人与人之间通过一些采集与狩猎等活动补充自己日常的生活需要。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渐渐地走向集合,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从野蛮社会过渡到了蒙昧社会,在蒙昧社会里,在生活方式上渐渐地成熟,饮食等方面也相对正规化。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加强,彼此之间建立了关系,为了社会的团结,渐渐从蒙昧社会过渡到了文明的社会。在文明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提升,教育体制日益完善,人们在批判中找寻新的社会发展道路,人们在现有的社会中发现自然带给人们创新的灵感。因此,批判性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
中国在古代时,为了选拔能够为国家效力的人才就采用了科举考试的方式,在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一直延续,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很多人才,促进了古代中国的进步,并且增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经济实力渐渐增强,中国人渐渐地摆脱困境不断地进步,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的需要,这种应试的教育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在课堂上,学生仅仅听教师讲授,而没有对教师讲授的相关课程进行消化与理解,也缺乏对于教师的批判性的精神,那么只能说明学生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3]。因此,批判性的精神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质疑的精神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面上不断地扩展思维能力,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中国的未来提供更多的人才。
3有利于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以互联网为沟通平台的世界,互联网以数据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各种各样的信息,世界上的人民似乎每一天都在这种膨胀的信息中生存,这种信息化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整天眼花缭乱,并且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的斗志。无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只要上网百度一下就可以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很多人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搜索一些信息,并且结合自己的观点形成一种带有他人观点的新思想。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的课堂上,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往往都是利用手机在网上百度,得出一些定义之类的观点,这是典型的“网上说”“别人说”,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学生们因为这样的状态而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观点,只是一种盲目地跟从,网上的信息与言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创造意识,缺乏对于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因此,如果能够在高校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则会促进中国的学生激发自己的个性,并且得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解决社会在不断变迁中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培育的路径
1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以教育人为目标,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为重要的任务。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改变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从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上改进,争取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要改革教育的方式。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可以不需要过多思考,只要保证出席率,那么在期末考试中就可以通过考核,这种课堂使得学生渐渐地形成了学习的惰性,学与不学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因此,要将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更新,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将学生的学习看成是重中之重,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水平[4]。
其次是要革新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评估系统。目前很多高校的考试方式仍然是以应试为主,即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授课内容而整理出一套习题,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形成笔记,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对教師讲授的内容进行整理,仅仅是通过考试来核查,这种考核的方式不足以体现出学生的水平与素质。
最后是要创新教学的组织形式,优化课程体系。在具体教学中,要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多提一些问题,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思考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适当地留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下与同学进行讨论,得出一个整个集体都相对认可的结论。在小组讨论中,设置一个组长,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建立“能力+实践+反思”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展示批判性思维培育教学的真实性、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等新要求,通过教师模式的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批判思维的能力。
2注重方法创新,塑造多维批判文化
批判性的思维不仅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同样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国际的大环境下,尽管各个国家都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奉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但是国际中仍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仍然会对世界的和平造成不良的后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如果具有较高的批判性的精神,那么就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且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首先,要注重学生基本文化知识的积累。学生之所以在精神领域缺少批判的意识,是因为中国的学生在教育阶段就一直是言听计从,对于家长、对于教师,从来都没有反抗,一直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带领下,认真地复习功课,导致缺少质疑的思维。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储备,并且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
其次,倡导鼓励学生培育批判精神,营造良好的批判氛围。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授课中对学生有一个新的要求,并且在授课中多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开拓批判性精神的课题,参与学生之间的课题探究,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加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自我反思,在授课中可以结合案例来说明现实中的客观情况,加强师生的互动,同时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通过系统化的导向式措施创新,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文化氛围。
最后,遵循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创新工作载体。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在社会人眼中,大学生不仅文化水平高,同时素质也高,大学生同样是年轻人中的楷模。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这种好奇的心理,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3强调价值导向,着力培育理性人格
一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坚持正确育人的宗旨。批判性的思维固然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学科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但是,批判的思维仅仅针对一些社会上的现实问题或者一些学术上的探讨,与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今天中国的价值相比,批判精神便存在不可涉足的领域。马克思主义要求中国的大学生要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坚决克服一切虚无主义的形式变革。
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批判性思维的系统运用,注重发挥整体的育人功效。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的参与,那么社会的一切行动便会无从谈起。尽管批判性的精神能够培养人的个性、能够彰显人的本性,但是,批判性精神要以人格为主旋律,以尊重人性为大前提。在反思的训练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理性意识的培养,通过文化渗透、学生参与、教师主导、活动开展等多角度实施,将学生打造成适应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优秀大学生。
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类文明在不断地发展,如果全世界的人民都对传统的思想文化始终奉行,那么社会只会处于静止的状态,甚至会倒退。为此,要想社会继续前进,要想历史的车轮不断转动,就要求人类必须具有批判的思维,在矛盾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崇高的时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志望.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生批判思维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56—57.
[2]肖薇薇.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0):30—31.
[3]田华银.批判性思维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126—127.
[4]王小卫.反思与构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J].江苏高教,2011(5):103—105.
Research on Critical Think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ZOU Feifei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hengdu 610073, China)
Abstract:The critical think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living sou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ritical spirit of Marxism. Currently, because of the factors, including education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training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ma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al thinking,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critical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it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rxism; critical thinking
(責任编辑:陈树)2018年4月第37卷第4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pr.2018Vol.37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