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雷,李红玉,杜海霞,娄燕伟
(1锦州医科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锦州 121002;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1],解决好养老问题不仅需要家庭成员的付出,而且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人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所获取的一种社会资源,它既包括物质上的援助,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2]。人们通常将社会支持分为正式支持(由政府、组织机构等提供的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由亲朋好友、邻居、同龄群等所提供的支持)两种。同一地域老年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非正式支持上,这些由家人社区所提供的情感精神方面的非正式支持是其他支持不能替代的,对维护老年人健康非常重要。[3]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尤其与老年抑郁症及其他心理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近年来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所关注的对象各有不同。本研究主要对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1.调查对象。在湖北省十堰市、襄阳市农村3个较大的村子向老人发放调查问卷531份,得到有效问卷500份,问卷有效率为94.2%。在城镇社区向501名老人发放调查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00份,问卷有效率为99.8%。纳入标准:年龄>60岁;户口在本社区,连续生活半年以上;同意并能够配合此调查。排除标准:视听及表达障碍者;精神障碍者;认知思维障碍者。
2.调查工具与方法。问卷采用英国利物浦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Copeland教授设计的Minimum Data Set调查表。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包括老年人口学一般资料和社会支持与联系量表。本次调查方案由安徽医科大学专家论证修改,对调查人员统一集体培训后再进行调查完成。实际调查中采用了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以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
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非参数u检验统计学方法。
1.城乡社区老人的人口学特征。本次调查有效样本为1 000例,城市和农村各占500人,城乡比为 1∶1;男性 478人 (47.8%),女性 522人(52.2%),男女之比为:0.92:1;城市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8.8±6.9) 岁,农村老人平均年龄为(70.8±7.9)岁,其中农村老人平均年龄较大,这是由于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所造成,因而出现了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延缓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4]。(见表 1)
表1 城乡社区老人年龄构成情况〔n(%)〕
2.城乡社区所调查老人文化程度构成情况。城市社区老人有74.6%的人受过小学及以上的教育,城市社区中的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老人;农村中老人文盲所占比重较大(48%),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很小(10.6%);城乡老人受教育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χ2=109.59,p=0.00)。 (见表 2)
表2 城乡社区老人文化程度构成情况〔n(%)〕
3.城乡社区所调查老人职业构成情况。城市社区老人职业构成上工人所占比例较大(60.8%),收入相对稳定,有较好的社会福利和医疗养老保险;而农村老人绝大多数为农民(90.8%),他们以种地为生。城乡老人职业构成上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33.35,p=0.00)。 (见表 3)
表3 城乡社区老人职业构成情况〔n(%)〕
4.城乡社区受调查老人社会支持情况。本文主要从老人和亲人的居住距离、与亲友以及邻居的联系频率、能否得到需要的帮助等方面来对城乡老人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城乡之间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一是居住方面。城乡老人主要和家人、亲友居住在一起,独居老人也占到一定的比例,城乡比例分别为12.8%、13.2%,他们多半丧偶独居,子女因为工作和其他原因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在居住距离上,城乡老人存在差异(P=0.00),农村老人主要以农民为主,他们以种地为生,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将他们与乡土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他们离亲人距离较近,与最近亲人住在同村或同街道的比例较大(70.4%),与兄弟姐妹住在同村的较多(30.2%);与农村老人比较而言,城市老人最近亲人居住在同村或同街道的比例较小(39.4%),最近亲人住在省外的占6.8%,由于求学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与兄弟姐妹的居住距离也较远,城市老人与兄弟姐妹不住同一省份的占52.4%。
二是与亲人、朋友联系方面。因为居住距离较近,城乡社区老人与邻居联系都比较密切,城市社区老人(2~3次/w、每天占79.4%)、农村社区老人(2~3次/w、每天占83.8%)。城市老人与社区朋友间联系更紧密(2~3次/w、每天占87.4%),这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相对集中,所调查的对象他们大多集中在老年公寓和其他社区,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交际圈。
三是获得的帮助方面。城乡老人所能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34,P=0.002),这主要是由于农村老人离亲人比较近,在需要时能够更多地得到亲人的照料;城乡老人对获得的帮助都很满意(城市95.6%,农村96.8%);人际上,城乡老人与他人相处是否很融洽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703,P=0.006),这主要是城乡社区老人生活环境所造成,城市社区居民由不同社会经济身份特征的人聚合构成且流动性较大,交往缺乏一定的稳定性[5],而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小,人际交往相对稳定,相处也更为融洽。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社区老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有一定的差异,这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居住情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6]。而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支持、社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7]。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素质,节约医疗服务资源,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表4 城乡社区老人社会支持情况〔n(%)〕
1.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养老模式的构建。目前,我国城乡养老机构由于人员、场所、设备、经费等各种条件限制,发展很不均衡[8],这就需要卫生部门根据城乡老年人口分布状况及日常卫生服务需求,确定投资的优先顺序,建立相应的养老机构和老年活动中心;大力引导和鼓励民营养老机构的建立,拓宽融资渠道,让老年社区的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在农村地区针对高龄、空巢、低收入及残疾老人大力推行“日间养老模式”,这对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起到一定的补充。
2.完善社区养老机构自身的建设。社区是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正式组成部分,与民众生活联系最为密切[9],社区自身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社区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同时要加强与当地的卫生院校和医疗机构协作,大力培养并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逐步建立起具有老年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建立社区老人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体检并进行随访,对社区内有居家养老的家庭照顾者有针对性的给予技术支持和知识宣教。
3.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因时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娱乐活动,以兴趣为媒介,促进老年人在一起相互交流,建立友谊,畅谈心声;农村地区可以开展爬山、歌咏比赛等,对于城市文化水平较高的老人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下棋、书法、话剧表演等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队伍进社区与老人交流沟通,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1]周文静.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积极应对[J].经营与管理,2014,(2):14-16.
[2]Cohen S.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ealth[J].Am Psych,2004,59(8):676-684.
[3]李淑杏,陈长香.老年人健康维护的社会支持[J].医学与哲学,2014(13):41-45.
[4]邹湘江,吴丹.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4):70-79.
[5]付文宁,柴云,刘巧艳,等.城乡社区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调查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5-27.
[6]李磊,施帆帆,张强,等.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6):412-415.
[7]齐玉玲,张秀敏,史秀欣,等.城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099-3102.
[8]王春颖,刘新研,樊立华.城乡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0-121.
[9]杜海霞,刘冰.城乡社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情况及养老服务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5,(10):118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