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体育供给现状与需求研究

2018-06-14 07:00:44梁法泽聂瑞莲
体育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福建省体质老年人

梁法泽,聂瑞莲

(阳光学院基础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015)

体育总局等12部门2015年发布《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体育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全面发展”[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实现全民健康的过程中,特别要突出解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2]。《意见》肯定了体育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纲要》的发布为发展老年人体育,关注老年人健康指出了正确方向,明确了工作重点。《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简称《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体育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应当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体育休闲服务。”[3]鉴于此,对福建省的农村老年人体育供给和需求方面进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通过本次研究以期为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福建省60周岁及以上(1956年1月1日前出生)居住在福建省农村的老年人,共计1 146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与农村老年人体育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现阶段农村老年人体育的研究现状,体育需求问卷调查的指标,福建省体育场地、基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等。

1.2.2 特尔菲法

向在农村体育和老年人体育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问卷咨询,请专家对拟定的体育需求问卷指标和访谈提纲进行筛选和补充,最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检验,分值分别为4.75和4.81。对该群体专家进行访谈,获得发展农村老年人体育的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对福建省9个地区的23个村庄的老年人进行体育需求的调查,样本的选取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按照地区总人口进行村庄抽样,再对每个村庄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员为我校大三、大四学生,经过严格培训,确保按要求完成问卷的发放与信息收集。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87份,回收率98.92 %,有效问卷1 146份,有效率为96.55 %。

1.2.4 访谈法

对福建省体育局群体处郭科长、体质监测处的吴科长和省老年人体育中心兰主任进行了访谈。笔者在莆田大旺村进行了7天的观察和访谈,获得了农村老年人体育供给及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2 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需求及存在问题

2.1 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状况

体育公共服务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技术指导、体育组织、体育活动、体育信息服务[4]及国民体质监测等6部分组成。由于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从这6个方面对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和供给情况进行分析。

2.1.1 老年人体育工作的制度、政策支持

政府对老年人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制度和法规的顶层设计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5]。福建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福建省老年人保障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增加对老年体育投入等措施[3];《福建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指出继续将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推进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人群体育均衡发展,增加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6];《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简称《计划(2016—2020年)》)发布后,各地市县发布了各自地区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制定了目标,全力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各级政府的各项条例、计划和规划均指出支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创造条件。

2.1.2 体育场地设施供给

福建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7.96个,人均场地面积1.59 m2,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相比,体育场地数量、面积和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分别增长125.92 %、45.63 %和108.84 %,人均场地面积增长34.75 %,体育场地数量、规模等增长速度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缓解。福建省场地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布特征,城镇和乡村场地面积分别占67.4 %和 32.60 %[7]。根据访谈得知,福建省老年人活动的场地人均面积为0.8平方米,由此推算,乡村人均拥有面积约0.4 m2。调研的23个村庄中,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多选择在路边、自家庭院和广场公园。在促进农村老年人体育场地的建设上,美丽乡村建设和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建设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农村建设了一批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活动室、广场和健身步道等设施,老年人满意度逐步提升。

2.1.3 体育技术指导供给

从表1看出福建省平均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为15.9人,各市拥有率较高的是龙岩、南平和厦门。根据《福建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全省未来五年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要提升到16人以上,社会体育辅导员数量达到7万以上,《纲要》指出,到2030年要达到23人以上[6]。访谈得知,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身处城市,农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极少,且缺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的制度管理,进行体育指导主要依赖主观意愿,多为无偿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福建省的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员培训也在迅速开展,目前福建省已经登记注册3.1万余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缺乏体育指导的局面,在培训通知文件中要求参与培训对象须有一定比例的村镇老年人,这有利于推动农村老年人体育的开展。

表1 福建省各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一览表

注:数据截至2015年底。莆田和宁德数据为通过电话访谈获得,其余地市数据是从福建省体育局群体处获得

2.1.4 体育信息供给

福建省不断加大对老年人体育宣传的力度,各大主流媒体均开设了体育栏目,报道数量逐步增多。 2017年报道的新闻稿件和健身信息数量达到404篇(条),省电视台报道数量为42条(次)[8],南平、三明、福州三个地市的老年人体育协会开通了网站,为宣传老年人体育构建了平台。截至2017年1月福建省康乐大讲堂工程已经开展了30次[9],各地市也有跟进,为老年人获得健康及体育保健知识提供了帮助。

2.1.5 国民体质监测供给

2014年福建省对三个国家抽样城镇(福州、厦门、三明)进行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老年人(60—69岁)834人,合格率为86.8 %[10];乡村老年人体质优良率为19.8 %,合格率及以上83.5 %;城镇老年人体质优良率为32.7 %,合格率及以上89.8 %。可知,城市优良率和合格率均高于农村。

从福建省体育局了解到,福建省体育中心、福建省体科所和9地市均建立了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站。访谈得知,按照福建省体育局的要求,每年测试不少于2 000人的样本数据,部分地市如宁德市每年监测人数为3 000人。2005—2006年间,福建省体育局曾要求每个县建立一个国民体质监测点,并下拨一定经费给予支持,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但鉴于经费和人员的缺乏,运行不理想,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存在困难。

2.1.6 体育活动供给

2014年至2016年福建省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性比赛活动3 003场、3 050场和3 108场,影响人数分别为433万、153万和160万[11],政府部门的支持使得群众体育获得较好的开展。福建省组织参加了全国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了福建省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各市县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百村行”活动,为农村人提供了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充满泥土气息的体育趣味项目,吸引了农村居民参加,截止到2018年1月已在300多个村庄成功举办各种健身活动[8],有力促进了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各级比赛和老年人体育展示活动举办前,下级体育部门均提前进行相关队员选拔,其中不乏农村老年人。体育比赛及表演活动的举办,展示了福建省农村老年人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也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2.1.7 体育组织供给

福建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体育协会制度,建设率不断提高,截止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省、市、县、老体协组织的全覆盖,乡镇、街道建设率达到93.81%,村(社区)建设率为77.47%[12],正朝着《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95 %的创建率努力,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在老年辅导站方面,借鉴三明经验福建省按照市级成立辅导总站,县设立健身辅导站,各乡镇设立健身辅导点的模式,逐步健全辅导站点网络。

2.2 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分析

2.2.1 福建省农村老年人概况及需求量现状

截止到2015年底,福建省常住总人口数为3 839万人,农村人口1 436万,老年总人口514.8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3.41 %,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数313.7万[13],占老年总人口数量的60.94 %,占农村总人口数量的21.85 %。按照国际标准,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10 %以上,认定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说明福建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计划(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期间每周参与1次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达到50 %[14],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老年参与者将不断增加,又因农村老年人是城市老年人数量的1.5倍,因此,农村老年人成为体育需求的重要服务对象。

2.2.2 体育场地设施服务需求

根据福建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农村老年人人均场地面积是城市老年人的一半,约0.4 m2,与《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平均达到2 m2的目标相差甚远,必将阻碍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调研的23个村庄中,均有政府部门提供的健身路径,其中有3个村庄拥有2处,健身路径普及率较高,这是福建省倡导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但其他场地设施相对较少。有72.16 %的老年人认为需要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其中,希望建设小型广场的老年人占43.5 %,希望增加健身路径等器材数量的老年人占51.4 %,65.3 %的老年人表示要就近建设场地。

2.2.3 体育技术指导服务需求

调查可知,63.9 %的老年人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指导,平时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听其他锻炼者告知或自行摸索,他们对体育技术动作的认识存在不足之处,对动作规范性和合理性缺少正确认知。在有体育代表队的村庄,比赛前能从县里聘请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如大旺村和太山村。62.4 %的老年人表示需要体育技术指导,不参与体育活动的563人中有20.9 %的老年人表示有专业人员指导将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有86.3 %老年人认为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应由村集体或上级出资。

2.2.4 国民体质监测服务需求

在调研中发现76.3 %老年人把国民体质监测和体检当作一回事,反映出政府部门及基层组织对国民体质监测的价值意义宣传力度不足。经过现场交流和解释,13.26 %的老年人认为需要进行国民体质监测,53.4 %的老年人认为无所谓。访谈得知,不管是地市级的监测站还是县级的监测点,测试所需费用由同级政府拨款,所测数据未被要求向上级申报,工作积极性被打了折扣,也未建立老年人体质健康数据库。各地市均对本区域内的群众进行了体质测试服务,但人员多为城镇居民,农村老年人参与体质测试的较少。

2.2.5 体育组织服务需求

调研得知,有35.6 %的老年人参加过本级协会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29.23 %的人认为需要增加体育组织数量,相对需求度较低,这可能与现阶段福建省农村已经建立较完备的老年人组织有关。在不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中,有16.4 %的人认为有良好的锻炼环境及其他锻炼者的鼓动,将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36.4 %的老年人认为村庄内体育组织的作用发挥不足。

2.2.6 体育活动服务需求

福建省农村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健身走、棋牌和太极拳等活动上。57.07 %的老年人认为应增加体育展示或表演活动次数,要对参与体育活动进行宣传,营造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老年女性对活动氛围的要求较高,这与马宏伟[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中,有12.1 %的老年人表示今后有意愿参加到活动中去,希望参加的项目以健身走和健身路径活动为主;有61.6 %的人表示参与过民俗活动和与信仰相结合的活动。在莆田大旺村发现,平时很少参与活动的老年人为祭拜神灵而去参与登山活动;漳州崇福村的踏火节,全村男女老幼齐上阵,场面壮观;厦门一带的抓鸭子、抓猪等民间传统活动,不乏老年参与者。

2.2.7 体育信息服务需求

调研可知,16.67 %的老年人认为需要加强电视媒体和体育活动中的体育宣传。《福建老年体育》《福建省老年报》及各协会网站发布了较多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信息,拓宽了老年人获取体育信息的渠道,对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帮助较大,而对于识字能力较差、对电脑和现代终端设备掌握不熟悉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影响甚微,因此网站、手机及宣传栏等方式的影响效果不佳。康乐大讲堂的举办均在城市社区进行,对象多为各地市县级的老年协会负责人,农村老年人参与机会较少。

图1 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程度

从图1及以上分析可知,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程度强弱依次为场地设施、体育指导、体育活动、体育组织、体育信息和体质监测。

3 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思路

3.1 推进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建设,加大农村体育场地建设

政府层面的相关条例和实施计划为发展农村老年人体育事业指出了方向,但属于规范性文件,需要各地市县根据上级政府部门要求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保障农村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16]。根据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的程度,进行针对性发展,场地设施当前需求度最高,应当增加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建设的数量和补助资金,激发基层组织申报的积极性。

3.2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员培训与管理

福建省每年各级培训人数在200~300人之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指导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应增加培训期数和人数。老年体育健身辅导员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技术指导的难题,但主要依赖指导员的满腔热情,缺乏激励机制,应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员纳入社会体育公共管理体系,采取参与指导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办法,如抵扣社会志愿服务时长等措施,以激发大家参与技术指导服务的主动性[17]。

3.3 借乡村振兴战略东风,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福建省民间传统活动众多,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民间传统活动正逐步衰落,甚至消亡。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该积极挖掘并进行保护,这些离不开身处农村的老年人,他们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传承,能引导年轻人更加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与国家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策略形成良好契合,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在开展现代体育项目时要接合当地民间传统的文化,根据各地风俗习惯,举办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展示活动。

3.4 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宣传,逐步推进基层国民体质测试

农村老年人对国民体质监测的了解还处于普及阶段,现阶段应该逐步加大其价值宣传,让老年人逐渐正确认识国民体质监测的意义。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据可以从乡镇社区卫生院获得,其他素质数据借助社会志愿者协助完成;对于器材缺乏问题,可以由县市统一协调将器材设备带到村庄,让老年人就近接受测试服务,对于测得的数据应逐级上报,本级政府要建立动态数据库。

3.5 建立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公报制度,将老年人体育发展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宁德、三明、泉州和南平发布了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公报,其他地市均未发布。推行公报制度,有利于相关部门接受广大民众监督,督促各级政府领导重视老年人体育事业[18]。公报内容应包括城乡举办老年活动次数、参与人数、老年健身辅导员情况、国民体质测试情况等。应将老年人体育发展情况,列入政府及基层党组织绩效考核范围,如文明县、文明乡镇、美丽乡村的考核,激励各级政府组织真正将老年人体育事业放在心上。

4 结论

福建省在发展老年人体育方面给予了诸多政策和法规支持,为发展农村老年人体育提供了制度保障,虽然体育场地、经费等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供给主体相对单一[19],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表现为:

(1)福建省人均拥有场地数量和面积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乡村场地面积低于城镇场地面积,农村老年人人均拥有面积远低于全省人均拥有面积。

(2)福建省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高于全国水平,但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高。老年人健身体育辅导员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益补充,由于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员培训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技术全面性相对缺乏,组织体育活动能力和其他健康知识欠缺。

(3)福建省的老年人健身运动会及“全民健身百村行”活动吸引了农村老年人参与,但举行比赛和展示活动的数量相对较少,参与人数有限。从农村老年人对体育活动需求较高,而对体育组织需求较低的现象可以推测,基层老年组织的建设率较高,但功能发挥存在一定不足。

(4)福建省国民体质测试在地市级得到良好开展,但在农村地区尚处于初级阶段;“康乐大讲堂”工程是老年人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有效途径,但农村地区开展缓慢。

[1]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11-06) [2017-11-28].http://www.mca.gov.cn/article/yw/shflhcssy/fgwj/201511/20151100876794.shtml.

[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18-01-03].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福建日报.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EB/OL].(2017-01-24)[2017-11-28].http://www.fujian.gov.cn/xw/mszx/201701/t20170124_149-8744.htm.

[4]楚继军,楚霄.广州市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2):1-4.

[5]王占坤.老龄化背景下浙江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6):70-80.

[6] 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EB/OL].(2016-12-12) [2018-01-03].http://www.fjty.gov.cn/zwgk/ghjh/zxgh/201612/t20161212_128 5919.htm.

[7]福建省体育局体育经济处.关于印发福建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的通知[EB/OL].(2014-03-11)[2018-01-03].http://www.fjty.gov.cn/zwgk/gzdt/tycy/201403/t201 40311_1029060.htm.

[8]福建省老体协.王美香主席在2018年全省老体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8-01-17)[2018-02-01].http://www.fjsltx.cn/tbtp/201801/t20180117_1623504.htm.

[9]福建省老年人体育工作中心.省老体协举办第30次康乐大讲堂[EB/OL].(2017-01-13)[2018-01-20].http://www.fjty.gov.cn/zwgk/xwzx/zsdt/201701/t20170113_1294 385.htm.

[10]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14年福建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2016-07-04)[2018-02-01].http://www.fjty.gov.cn/zwgk/xwzx/sjyw/201607/t20160704_1197354.htm.

[11]中国网.今年福建开展40个全民健身项目不低于3000场比赛[EB/OL].(2015-03-18)[2018-01-04].https://www.toutiao.com/i1047172253/

[12]福建省社体中心.全民健身百村行走进闽北(2017-12-11)[2018-02-06] http://www.fjty.gov.cn/zwgk/xwzx/zsdt/201712/t20171211_1614793.htm.

[13]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统计年鉴[EB/OL].(2016-08-30) [2018-01-10].http://www.stats-fj.gov.cn/tong.jinianjian/dz2016/Index-cn.htm.

[14]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EB/OL].(2016-10-15) [2018-02-03].http://www.fujian.gov.cn/zc/zxwj/szfwj/201610/t20161017_1221286.htm.

[15]马宏伟.中部六省农村老年群体健康状况与体育需求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30-33.

[16]施学莲,王正伦,王爱丰,等.从特惠到普惠:公共服务视野下江苏省老年人体育需求研究——基于江苏十三个市县的实证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4(4):68-72.

[17]代俊,王辰辰.上海市不同城乡60—69岁老年人体力活动与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72-78.

[18]戴志鹏,马卫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体育的发展动向研究——基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18-23.

[19]陈建华,王德平.福建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绩效的评价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17, 21(3):39-47.

猜你喜欢
福建省体质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