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18-06-14 06:59叶少杰郑桂风
体育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中国篮球后备

叶少杰,郑桂风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厦门 363105)

中国男篮国家队在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上均未获得一场胜利,在所有参赛队伍中成绩都是垫底。中国男篮近些年不仅没有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实现成绩和名次的突破,相反在严重下滑,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男篮的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中国男篮后备力量培养的落后,中国男子篮球青训体系的种种缺陷和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客观地评价中国男子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的现状,分析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中的种种问题,并形成一种理性的认识,是改变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落后状况的重要工作,对于完善和提升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文献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的查阅,了解和掌握国内男子篮球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相关信息和研究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

(2)理论分析法: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课题展开探讨和研究。

(3)调查访谈法:走访福建省内专业队、高校和高中篮球教练以及福建省内知名国家级裁判,和他们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观点和看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1.2 研究对象

(1)中国男子篮球职业俱乐部二、三线队伍。

(2)部分省市体育局下属体工队男篮青年队。

(3)中国大学生联赛队伍以及部分高、初中篮球传统校队伍。

2 分析与讨论

2.1 关于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概念

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某一个竞技项目上的实力。竞技人才的质量以及梯队建设,决定着一个国家在该项目上的发展后劲。欧美篮球之所以能够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他们在国际赛场上的统治地位,和他们健全的篮球后备力量培养机制和严谨科学的训练体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所谓篮球后备力量,指的是一个国家竞技篮球青训体系内长期接受系统专项训练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2]。青训体系是一个国家篮球运动发展的基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储备量,青少年篮球训练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程度,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篮球运动中的层次和所能达到的高度。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篮球后人才的储备厚度和质量,决定着中国篮球发展的未来[3]。

2.2 中国篮球现行后备力量培养的基本模式

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始终是以苏联竞技人才的培养体制为模板,即青少年业余体校——青年队——省(市)队——国家队的模式。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体制,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历史时期,这种体制为中国篮球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否认的[4]。

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的竞技体育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也有了一些变化和突破。随着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开创和高校篮球联赛的推行,目前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也从单一的少体校——青年队——省市队——国家队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多渠道的格局逐步变革[5]。目前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本分为职业俱乐部、省市专业队和教育部门下属的传统校三个体系(图1)。

图1 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本途径示意图

2.3 中国篮球后备人才三种培养体系的基本状况

2.3.1 俱乐部体制下的青训体系

中国职业联赛经历了23年(1995年开始)的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在不断完善和健全。2005年,时任篮管中心主任的李元伟曾为CBA规划了CBA准入制,其中一大重点就是CBA球队必须建立三级梯队。制度规定球队除了征战CBA联赛的一队外,必须建立U18和U16两支青年队,其中,U18被称为CBA二队,而U16则是三队[6]。2008年颁布的中国职业联赛准入制第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俱乐部必须拥有或协议拥有一支不少于12名球员并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二线队伍,二线队伍的年度经费不少于70万元。”[7]

在准入制明确的限定下,目前中国职业联赛的CBA和NBL都有自己的二线、三线队伍。大部分俱乐部都有独立的二、三线队伍,也有一些俱乐部是和当地体育局合办,双方共建二、三线队伍。但目前尚无和大学合办的情况。

俱乐部二线、三线队伍的训练和管理规范,训练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长远的规划,教练员队伍也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青少年运动员在俱乐部的二、三线队伍中能够接受到严谨科学的训练,专业水平提升很快。同时,有完善的竞赛体制和参赛要求,二线球队参加篮管中心组织的全国性的青年联赛和俱乐部二线队伍联赛(U-19、U-17、U-15)。在这种体制下,青少年的训练和比赛都相对规范和严谨,二线、三线队伍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俱乐部一线队伍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俱乐部体制下的青训体系是中国目前相对比较完善和规范的青少年篮球后备力量培养模式,也是中国培养高层次篮球运动员的主要渠道[7]。

2.3.2 体育局体制下的青训体系

县、市级体校——省市体校——省市青年队——省市成年队—国家队,这是体育局体制内的培养体系。除了每四年一届的全运会篮球比赛之外,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以省市为单位参加的国内甲、乙级全国篮球联赛和全国青年篮球联赛,各省市以及各大军区都有各自的男女成年队和青年队,坚持常年的系统训练[8]。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在中国的逐步推进,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男子足球和男子篮球率先进入了中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进程。自CBA创建以来,以省市为单位参加的全国联赛停办,国内的省市篮球队也随之先后解散,如今除了属于部队体系的男女篮之外,国内的省市代表队都不复存在了。随着省市代表队的相继解散,一些省市的青年队也随之被取消,政府体育局体制下的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也随之逐渐地初小被削弱,一些省市保留了青年队,主要是和CBA的队伍合作,作为CBA的二线梯队和三线梯队而存在。这样既可以确保CBA队伍准入制达标,又可以为本省市参加全国青年联赛和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培养后备力量。从2017年全运会青年男篮比赛参赛队伍的情况看,目前在体育局体制下国内至少还有21个省市(包括解放军)保留了青年男篮的队伍(表 1)。体育局体制内的青训体系,在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大系统内,依旧有着重要地位。

表1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青年男篮参赛队伍统计表

2.3.3 教育体系下的篮球后备力量培养

中小学篮球传统校——大学球队——职业队,是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重要的体系。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训练、竞赛的宗旨和目标,和体育局以及职业俱乐部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教育体制内的中小学篮球传统校和大学球队从性质上讲是业余训练,学业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其次才是发现和发掘有一定前途和天赋的青少年并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篮球训练。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的联系和衔接,形成教育体制下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内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高校。2016年之前,中国有两个大学生的重要赛事,即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两个联赛的区别在于运动员的资格。2016年两个联赛正式合并,统称为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属于中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下属的高校联赛。赛事的宗旨是发展高校篮球事业,培养篮球后备人才。CUBA在中国的所有篮球赛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仅次于CBA的国内重要篮球赛事。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1996年开始酝酿,1997年建立章程,1998年正式开始联赛运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在组织和管理、推广和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已经非常成熟。CUBA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篮球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推动了高校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中国篮球基础的整体厚度。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也是尝试借鉴美国NCAA(全美大学篮球联赛)到职业队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力求通过大学联赛,促进大学篮球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担负起为中国篮球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逐步将高校建设成为中国高水平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重要基地。

2.4 三种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2.4.1 俱乐部体系下存在问题的分析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职业俱乐部,受财力和物力的局限,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投入依旧是有限的,这也就造成后备人才储备上的不足。按照每支球队15人满额计算, 20支CBA队伍二线、三线队伍总数也不过600名左右的在训队员,这种基数无法构筑强大的中国篮球后备人才梯队。

目前国内的篮球职业俱乐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所面临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梯队建设中招生的巨大困难,职业体育竞争的残酷性和高淘汰率,以及青少年在未来发展进程中的巨大风险,导致家长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职业体育,而更愿意让孩子选择在大学球队打球。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职业体育保障体制的缺失和不健全。

另外,俱乐部体系下的二、三线队伍,运动员能够接受到严谨系统的高质量篮球专项训练,却无法接受系统的文化课学习,运动员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中去了,即便俱乐部也会安排一些最基础的文化课,但上课的质量、队员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都无法和在学校学习的同龄学生相比。有比赛任务的时候,运动员基本就是停课训练。忽视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以及青少年的整体教育和必需的文化理论知识的缺失,对于这些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以及未来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当他们的运动生涯结束或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由于文化课的底子薄弱,他们在上学深造或步入社会就业的时候就会非常困难。

还有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一些进入到一线队伍的竞争中被淘汰的队员,由于大多参加过俱乐部或者是体育局系统的青少年的比赛,都在中国篮协或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注册过,而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又明令禁止这类青少年运动员参赛,这就导致这部分青少年运动员虽有多年篮球专项训练的经历,有比较好的专业水平,但大学球队却不招收这类运动员。最终的结果是这一部分运动员进不了一线队伍,同时也进不了大学球队。这种现象暴露出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过程中高校和俱乐部、地方体育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战略协作体系,局部之间的相互扯皮、相互封闭、不配合、不协作的状况,最终受害的是中国篮球,是大批热爱篮球并有很好天赋和训练基础的青少年运动员。

2.4.2 地方体育局体工队体系下存在问题分析

省市专业队体系下的青少年篮球训练,实际上也和职业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在体育局体系之下,现在没有以省市为单位的全国性联赛,除了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基本没有什么篮球比赛任务,二、三线的运动员每年只有一次全国青年联赛。

受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的影响,省市的体育局在人力和财力上更多投入到一些重点项目和拳头项目中,对于篮球这种获取奖牌的机会偏低的集体项目都缺乏重视。一些和职业俱乐部没有合作关系的地方二、三线青年队伍则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和俱乐部相比较,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低下,很多训练、比赛的基本需要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在训队员人数逐年萎缩、训练质量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一种状况下,省市体育局体制下的篮球青训体系令人堪忧。

有一些省市的二、三线队伍是和俱乐部联合运作的,省市的青少年队伍也是俱乐部的梯队,俱乐部会在经费和训练上提供必要的支持,球队属于双重管理。这些省市的二、三线队伍情况会好一些,但也由于相关法规建设的不够完善,在运动员的管理、经费投入、运动员转会、各种比赛的参赛资格选拔、培养费等问题上存在很多矛盾和纠纷。

2.4.3 教育体系下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分析

从目前国内中、小学篮球传统校的基本状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全国有篮球传统校5 000所左右,但绝大部分篮球传统校并没有坚持常年的业余训练,每年的篮球传统校比赛参赛队伍越来越少,2015年全国传统校初中篮球联赛在湖南长沙明德中学举行,参赛的队伍仅为16支[9]。2012年全国篮球传统校U16比赛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举行,参赛队伍为9支[10]。绝大多数的篮球传统校球队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传统校的发展和建设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体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等诸多方面,关系到小孩的中考、高考、学校的升学压力、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考虑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篮球传统校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大学生联赛在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之后,整体的竞技水平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升,为中国篮球培养后备力量的目标也没有很好实现。CUBA(包括2015年合并的前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在近20年的时间,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的大学队员包括目前在役的和个别已经退役的球员共计不超过20人(表 2),高校球员进入职业队人数仅占职业球员总人数的6.7 %。为了激活CBA转会市场,2015年篮管中心首次在职业联赛中推行选秀制度,参加选秀的主要来自国内各高校的大学生球员。第一届CBA选秀,除了握有状元签的重庆队,其他19支球队全部选择了放弃。2016年的CBA选秀,大学生球员同样被冷遇,联赛前8名的队伍均放弃选秀权,最终只有3名大学生球员(北大的郭凯、中国民航大学的谷玥灼、太原理工大学的王洪)被CBA联赛排名靠后的山西汾酒、佛山龙狮选中。大学生球员自身的能力问题,成为职业球队不愿接受的直接原因。大学想要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基地,要走的路还很长。

表2 CBA中的大学生球员统计表

职业体育的高风险和高淘汰率,决定了大学在招生方面相对于职业俱乐部和体工队有着一定的优势,除了一些顶级的高层次年轻运动员进入职业队或专业队之外,高校还是能够招到一些比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苗子。之所以没有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出自大学,关键还是高校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训练体系,包括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训练的管理、训练的各种保障等环节上的严重滞后,尤其是教练员的水平不高是训练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其次,中国目前的大学联赛基本形成规模,有一定影响力,但大学球队的管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在招生、队员的学习训练、保研以及平时的生活管理等方面都没有完善的法规体系的约束和规范。名校在招生方面的先天优势,决定了CUBA联赛最终比赛成绩上的基本格局,CUBA正在沦为名校之间的游戏,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一些普通院校的积极性,和NCAA相比,中国的高校球队和高校联赛管理的混乱和不成熟,决定了中国的大学球队和大学联赛低水平、低层次的现状[11]。

3 结论

3.1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完备

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把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放在一种应有的战略地位上,狭隘的思维模式和封闭的管理体制直接制约着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俱乐部体系、体育局体系、教育体系之间缺乏交流和协作,没有形成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大格局和统一模式。

3.2 没有统一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

作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中国篮球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长期以来没有建立长远的战略规划和统一的管理措施。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是一种松散、无序、盲目、随意的状况。缺乏统一的控制、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规划,这是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

3.3 缺乏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篮球各级管理层,不同层次队伍的教练员缺乏对中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向、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时至今日,中国篮球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依旧没有一种清晰明确的思路和科学完善的培养模式,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中国篮球后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1]侯海波.国外竞技体育强国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32(4):35-37.

[2]中国篮球协会.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实施方案[EB/OL].(2008-04-30)[2017-05-20].http://sports.sina.com.cn/cba/2008-04-30/10293632567.shtml.

[3]潘前,陈薇.美国业余篮球管理状况及其发展特征之解读——兼论我国业余篮球发展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3(6):72-76.

[4]侯德红,唐健倦.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75-377.

[5]杨勇.影响我国青少年篮球队凝聚力的主要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6):554-558.

[6]熊炎,杜鹃明,王涛.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2):10-12.

[7]祁龙祥,樊晨.快乐体育在中学篮球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6):109-111.

[8]李建英,曲宗湖.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0):3-11.

[9]王亮.全国传统校男篮联赛在长沙举行[N].湖南日报,2015-07-17(3).

[10]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青少部.全国篮球传统校U16男子篮球比赛工作小结[EB/OL].(2012-09-03)[2017-05-20].http://lqzx.sport.gov.cn/n5306/c640788/content.html.

[11]奥运会男子篮球竞技格局与发展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2):123.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中国篮球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篮球服饰文化研究
18届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篮板球数据分析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中国篮球掀起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