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充填磨牙楔状缺损效果的优劣差异对比

2018-06-14 07:37:34许伟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菌斑指数患牙牙髓

许伟强 姜 岩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03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牙齿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牙齿硬组织渐进性丧失的疾病,因其呈楔形而得名。楔状缺损常发生于第一磨牙,临床上常引起牙本质过敏症、牙髓病、尖周病症状,甚至造成牙齿横折[1]。玻璃离子是一种由铝玻璃和多丙烯酸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粘接性强而且刺激性小特点,并且含氟具有一定的防龋作用,但是韧性和耐磨性较差,是恒牙的非永久性充填材料[2]。复合树脂具有质量轻,可塑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牙科美容和牙洞修复填充等领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牙齿楔状缺损患者79例(患牙247颗),观察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充填磨牙楔状缺损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口腔科治疗的牙齿楔状缺损患者79例(患牙247颗),其中观察组37例(132颗患牙)采用玻璃离子填充治疗,对照组42例(115颗患牙)采用复合树脂填充治疗。所有纳入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1)均为上颌前磨牙颊面楔状缺损;(2)无明显龋坏,牙髓活力正常;(3)牙齿咬合关系正常;(4)未进行过填充治疗;(5)无严重全身系统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修复术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修复术前1周进行常规牙周治疗并彻底清洗牙周污垢、结石、色素等。术前准备准备修复材料,进行窝洞准备并磨洗患牙,暴露新鲜牙体,保证修复后填充物牢固粘合。术中反复使用双氧水及蒸馏水清洗患牙缺损部位,对于龈下缺损使用含0.1%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以暴露牙龈粘合面。

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修复,具体方法如下:患牙医用酒精清洗,风吹干燥后将酸蚀粘合剂涂抹于患牙楔形缺损周边,轻柔风干粘合剂。粘合剂稳定30s后,水枪冲洗清除对于粘合剂。冲洗过程中使用吸枪将对于水吸出,嘱患者勿吐出以避免唾液污染。冲洗后将准备好的复合树脂缓慢注入缺损区域,清除多余填充物,最后使用光化剂光照60s,打磨抛光。

观察组采用玻璃离子修复,具体方法如下:牙面处理方法同对照组。牙面处理后,涂布底漆和粘合剂,增加牙面粘合力。使用预先调拌好的玻璃离子,按照先患牙最底部的牙本质区域后缺损区域的顺序进行填充。最后涂隔水漆,修正外形、打磨抛光。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修复术后1年,回访并记录患牙有无充填体脱落、牙髓病变、继发龋齿等。出现充填体脱落、牙髓病变、继发龋齿则视为失败牙,成功率=(总牙数-失败牙)/总牙数×100%。术后敏感牙发生率:于修复术后1周、1个月、1年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自觉症状改变并按照牙齿敏感症疼痛的临床客观分度标准进行分度,Ⅰ度:诱发的疼痛难以忍受;Ⅱ度诱发的疼痛可以忍受;Ⅲ度:冷和机械刺激均不引起疼痛,Ⅰ度和Ⅱ度为敏感牙,敏感牙发生率=(Ⅰ度+Ⅱ度)/总牙数×100%。

牙周临床检查:修复术前、修复术后6个月及修复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临床检查。所有牙周临床检查需由同一人进行,避免操作者差异。检查患牙以及对照牙的以下指标进行评价[3]:(1)菌斑指数,0分:龈缘区无菌斑;1分:视诊无菌斑,探针可在龈缘区刮出薄层菌斑;2分:龈袋内肉眼可见中等量菌斑;3分:龈袋内及邻近牙面肉眼可见大量软性菌斑。(2)探诊深度,探诊最深点的读数;(3)龈沟出血指数,0为正常牙龈;1为牙龈略有水肿,探之不出血;2为仅探诊处为点状出血;3为牙龈边缘出血扩展,4为出血溢出牙龈边缘;5为自发出血或溃疡。除菌斑指数外,每个牙齿检测6个点,分别为唇舌侧近中、正中远中侧,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牙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患牙术后敏感牙发生率比较[n(%)]

表4 两组患牙牙周临床检查结果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牙临床疗效比较

修复术后1年,观察组患牙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牙术后敏感牙发生率比较

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敏感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敏感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牙牙周临床检查结果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6个月,观察组探诊深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12个月,观察组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6个月,对照组探诊深度及菌斑指数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12个月,观察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6个月,观察组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12个月,观察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牙齿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齿颈部硬组织缓慢磨损造成的非龋性疾病,其缺损呈楔形因此被称为楔状缺损。目前充填修复是临床治疗楔状缺损的方法,充填体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患牙局部牙周组织的健康,因此,选择合适的充填体至关重要[4]。研究结果发现,楔状缺损修复治疗后2年的成功率仅为70%~90%,4年的成功率仅为72%[5]。造成楔状缺损修复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患牙本身咬合因素与医生临床操作外,与填充材料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6-8]。

针对楔状缺损发生的特殊位置及其局部力学改变,近年来研究了很多新型的修复材料及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9-10]。复合树脂具有较好的抗磨耗性和杰出的机械性能,能够确保其作为一种永久性填充材料使用。复合树脂材料临床操作简单,可进行填压,并且不会自行塌陷,可以进行雕刻充填,能够确保修复的牙齿正常的形态及毗邻关系[11]。但是复合树脂残留的单体溶出与聚合产热对牙髓的刺激较大,会引起牙齿过敏[12]。玻璃离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粘连性强、刺激性小,并且能够缓慢的释放氟离子,使牙齿对酸的耐受性增高,降低龋牙的发生率[13]。玻璃离子可与牙组织羟磷灰石中的钙起螯合作用,所以充填前不需要使用粘结剂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粘结力。玻璃离子极易调和,具有优异的操作性能和良好的可塑性[14]。但是玻璃离子也存在一些缺点,玻璃离子填充后韧性和耐磨性较差,只能作为一种半永久性填充材料[15]。

本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填充楔状缺损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玻璃离子填充治疗后牙髓病变和继发龋牙发生率较低,成功率较复合树脂填充显著提高,但是其具有填充物易发生脱落的缺点。主要是因为玻璃离子对牙本质适应性好,而且通过释放氟来减少继发龋齿的发生;复合树脂作为修复填充物固位力强,不易引起填充物脱落。玻璃离子对牙髓刺激小,引起牙髓过敏较少。修复术后1周及1个月,玻璃离子修复的敏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复合树脂,而修复术后1年两者无显著差别。其主要原因是复合树脂对牙髓刺激较大,修复后初期较易引起牙髓过敏,但是随着修复后牙髓适应,其敏感发生率逐渐下降,1年后与玻璃离子修复无显著差异。玻璃离子修复后对牙周影响较小,修复后6个月以及1年进行牙周检查,玻璃离子修复后牙周一般状况良好,患牙菌斑附着少,对牙周局部组织不良刺激小,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复合树脂修复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显著增加,修复术后1年,牙周一般状况较差,菌斑不断累积,对局部组织刺激增大,菌斑指数、探诊深度以及龈沟出血指数均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玻璃离子修复牙齿楔状缺损远期疗效优于复合树脂,临床疗效更佳,填充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更小,但是其修复后充填体脱落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重视。临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填充,或者结合两种材料进行修复治疗。

[1] 马然,陈建霖.楔状缺损情况临床调查[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4):367.

[2] 厚继续.含氟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研究进展[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8,7(4):208-211.

[3] Klages U,Weber AG,Wehrbein H.Approximal plaque and 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 routine dental care patients:relations to life stress,somatization and depression[J].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2005,32(6):575.

[4] 沈一吟,陆群,魏本娟.不同充填材料修复对楔状缺损患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1):1389-1392.

[5] 赵红莉,李红梅.3种方法修复牙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J].重庆医学,2007,36(14):1425-1426.

[6] 伍裕泰.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4(5):36-38.

[7] 李萍,张海华,汪骏,等.楔状缺损修复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6):40-42.

[8] 程秀慧,管庆华,陈春梅,等.楔状缺损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 [J].大连大学学报,2004,25(4):104-107.

[9] 郑毅.不同材料对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及对局部牙周组织的影响[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5.

[10] 江涛.牙体深度楔状缺损夹层修复与玻璃离子修复临床对比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1):100-101.

[11] 马福军,王占红.复合树脂充填材料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16):2957-2960.

[12] 孙光,陈天云.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后牙牙髓反应及其原因分析 [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5(6):84-85.

[13] 廖伟,周年苟,扈祚文,等.不同口腔修复材料生物相容性及3种材料充填恒磨牙邻面龋的临床验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8):1467-1470.

[14] 冯瑶,冯思聪,王建平,等.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入改良纳米羟基磷灰石后的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2):7382-7388.

[15] 郭丽英,王国华.不同充填材料修复后牙凹坑状磨耗缺损的疗效分析[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8,17(4):219-220.

猜你喜欢
菌斑指数患牙牙髓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