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懋林,刘 志,王本艳
(1.山东省商务厅商务发展研究院,济南250002;2.山东财经大学,济南250200)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山东虽为经济大省,许多指标居全国前列,但开放经济发展程度比起广东、江苏等先进省份还有很大差距。要在开放水平上有所突破,实现赶超,从更基层的角度做一个诊断颇有必要。
2017年,山东实现进出口17 823.9亿元,增长15.2%,增速创五年来新高。其中,出口9 965.4亿元,增长10.1%。与2012年相比,进出口增长15%,出口增长22.6%,进口增长6.6%。五年来,年均分别增长2.8%、4.2%、1.3%。
1.沿海城市增速放缓,中西部城市潜力显现
从规模上看,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差距明显。2017年进出口、出口总额排名靠前的几乎全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只有临沂跻身出口前5。从增速上看,青岛、烟台等5市进出口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中西部城市基本上都在省平均水平以上;青岛、烟台等4市出口年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城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口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6市进口额年均增速为负,拉低了进出口增速。特别是日照、莱芜,自2012年以来进口大幅下降,导致其年均进出口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4个、7.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失衡、进口商品单一,叠加国内去产能、环保督查因素,致使2市进口增幅跌至低点。出口方面,临沂商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2017年完成出口62.8亿元,拉动出口增长15.6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达62.3%,新业态作用显著。中西部城市虽然后发优势显著,在拉动全省外贸增长上潜力很大,但内生动力基础薄弱,更易受到外部因素冲击。
2017年,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与2012年持平,一般贸易出口、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分别为64.1%、57.5%,比2012年提高了10.7个、14.1个百分点,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从商品结构来看,全省有7个市主要出口产品为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最高的为烟台,分别为65.6%、25.9%,其次是济南;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增长最快的为青岛,比201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淄博、枣庄、潍坊3市主要出口化工产品,受环保督查、去产能政策的影响,淄博2017年出口增速低于全省2.3个百分点,稳增长压力较大。济宁、滨州2市则立足自身禀赋发展比较优势产品出口。济宁主要出口农产品,滨州为纺织服装,占比分别较2012年上升15.4个、26个百分点。从各市主要进口产品的变动情况上也能反应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德州2016年铁矿石进口比重较2012年下降30.5个百分点,机电设备进口上升28.8个百分点。从出口方式来看,东营、烟台2市以加工贸易为主,分别占54.1%、57.1%,呈逐年下降态势;其余各市主要为一般贸易,且占比均高于60%,比起2012年大都有提升的趋势。从贸易主体看,只有烟台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最高,达72.1%,但呈下降态势;其余各市皆以民营企业出口为主,比重逐年攀升。
2017年山东服务进出口3528.1亿元,增长15.2%。其中,出口1 692亿元,增长12.1%,高于货物贸易出口2个百分点;进口1 836.1亿元,增长18.2%。与2015年相比,进出口增长65.9%,出口增长1.2倍,进口增长34.4%,年均分别增长28.8%、49.1%、15.9%。
1.服务贸易占比稳步提升,逆差大幅收窄
2017年山东服务贸易进出口、出口占贸易进出口、出口总额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分别提高4.2个、6.7个百分点,出口年均增速高于进口33.3个百分点,逆差下降76.1%,服务贸易出口拉动作用凸显。进出口占比方面,只有东营等3市出现小幅下降,其他14个城市均实现不同程度的提高,济南涨幅最大,为17.2个百分点;出口占比方面,涨幅最高的也是济南,上升17.5个百分点,只有日照下降了1.9个百分点;逆差方面,2017年烟台、济宁、威海3市服务贸易由逆转顺,而2015年,17市全部为逆差。除了枣庄等4市逆差扩大以外,其他各市均大幅收窄。
2.新兴服务增势良好,出口附加值有所提升
2017年,山东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及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进出口分别达到8.1亿元、203.1亿元和12.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倍、45.3%和71.7%。其中,出口分别达到7.4亿元、197.1亿元和10亿元,分别增长2.4倍、46.2%和1.5倍,三者皆为顺差。
2017年,面对利用外资持续下滑严峻趋势,山东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 210.5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占比达到38.6%,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55.3%、提升2.4个百分点。五年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5%。
阿花像个双面人。在办公室里,她的表情严肃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阿花说,订单任务很重,你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要充分利用你现有的人脉关系,把大发厂的订单拉过来。回到了出租屋,阿花像换了一个人,嘻嘻哈哈地,全没了工作时的严肃。弄得我上班了就疲软,下班了就旺盛。我们在缠绵时,阿花说以后拉一笔订单,奖励一次上床。我扑哧一笑,这大概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绩效考核指标了。阿花被我逗得花枝乱颤。我说,你要是这么考核我,我也有办法,我要需求旺盛了,就把一笔订单分几次拉;要是没有需求呢,咱一笔订单也不拉。阿花在我身下浪笑,说你的性欲还分淡季旺季啊?我说那当然,母狗母猫还有发情期呢。
山东大多数城市五年间利用外资为增长态势,从规模来看,沿海城市普遍高于中西部城市。2017年,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6市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为73.9%,比2012年降低了4个百分点,两极分化态势有所改善。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对利用外资业绩指数的定义,可得出17市的外资业绩指数:
外资业绩指数=(本市外资流入量/全省外资流入量)/(本市GDP/全省GDP)
2016年山东有5个城市外资业绩指数大于1(表示外资业绩突出),而2012年有6个。印证了山东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趋于下降的严峻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6年有11个城市外资业绩有所提升,在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这份成绩实属来之不易。
2017年,山东实际对外投资377.5亿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93.7亿元,两项指标分居全国第五位、第二位。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98%、55%,年均增长15%、9.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际投资100.6亿元,增长81.7%,占比26.7%,较上年提高20.3个百分点;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73.4亿元,增长11.2%,占全省的59.6%。
可用净投资头寸指数(IPI)来衡量地区走出去水平:
IPI=(实际对外投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
2017年除了济宁、滨州以外的其余15个城市的IPI指数均为负数,且接近于-1,走出去水平较低。但与2012年相比,15市IPI指数实现增长,走出去水平有较大提升。
为客观分析各市开放经济运行情况,观察区域发展差距,进而分析各市发展变化,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市整体水平、结构水平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开放经济发展的各类相关因素,选取了2014-2016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合作、开发区承载能力等有关开放经济发展信息在内的20个经济统计指标作为模型的变量,并将美元计价的指标以当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统一单位口径。
先用选中指标2014-2016年三年的平均值做分析,再对比2016年与2014年的变化情况。用SPSS17.0计算各市在主成分因子1、主成分因子2的得分,并根据两者的方差贡献率的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并排序,整理如下。
1.从三年平均指标评估结果看
(1)青岛、烟台2市无论在整体评估还是结构评估中都稳居全省前2位,且得分远高于其他市。结构评估综合得分的极差、标准差均小于整体评估得分,说明各市在开放经济的结构调整方面发展差异相对较小。
(2)济南、威海、济宁、淄博、泰安5市整体评估排名高于结构评估。反映了5市在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总量而对结构优化有所忽视,协调发展能力较弱;结构评估排名高于整体评估的有7个市,反映了山东近年来开放经济结构优化进程的加快。
2.从2016年与2014年各市综合得分排名的变动情况看
(1)从整体评估综合得分分值上看。有12个市得分较2014年有所提高,而从结构评估上看只有青岛等5市有所提高,这说明山东开放经济在总量上的发展要快于结构调整;观察这三年的标准差变动情况,发现各市结构水平差异较整体发展差异呈扩大态势。
(2)济宁、东营等7市整体评估综合得分与结构评估综合得分的排名差距有所扩大。反映了开放经济系统的稳定性较弱。其中,济宁2014年整体评估排名比结构评估高5个位次,2016年扩大到6个;东营2014年结构评估排名比整体评估高1个位次,2016年扩大到4个。
综上,山东开放经济在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上双轮驱动,但区域发展差异仍较明显,部分城市协调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虽然各市在开放经济的结构调整方面的差异相对整体发展差异较小,但两者差距在逐渐收窄。亟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培育新的增长点。
表 17市评估结果
一是抓好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支持青岛申建自由贸易港,加快推进济南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等国家级试点进程。支持德州等4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导临沂等4市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帮助列入中原经济区的市县全面享受国家中部地区相关优惠政策。
二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围绕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市场采购,创新监管方式,做强外贸新业态主体,提升新业态带动出口能力。加快外贸结构调整步伐,巩固农产品出口优势,提高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指导烟台做强调优加工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和一般贸易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利用好国家对先进技术、重要装备等相关进口项目贴息、减免税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优化进口结构,助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探索服务贸易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开展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双边自贸协定利用率提升专项行动。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提升企业“双反”应对水平。
三是构建双向投资新格局。坚持世界500强、隐形冠军、中小企业“三位一体”,坚持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企业招商,谋划系列涉外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力争招引一批符合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催生一批原创性技术的突破。在外资投向方面,应由原来单一向制造业倾斜,转为向上中下游的关联产业多元投资,着重鼓励外资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一批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加强国际产能和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支持走出去带动引进来的项目。
四是提升园区带动区域发展的能级。从功能定位、转型发展、体制机制、土地利用、规范发展五个方面引导开发区创新发展。总结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经验,加大“放管服”力度,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和交易成本。加大自贸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力度,释放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活力。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创新升级,探索开发区东西合作共建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抓好特色园区和特色小镇创建,促进产城融合,破除“产业同构”和“千城一面”两大困扰区域发展的难题。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威海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以及济南、青岛、泰安中德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打造高端产业对接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