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记者 李章颖 蒋李
自贸区武汉片区展望未来,机会与挑战共同存在。
镜头拉回一年前。
去年4月,东湖高新区人潮涌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以下简称武汉片区)在此正式挂牌。
在武汉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刘为告诉《支点》记者,得知挂牌后,他和业内朋友十分兴奋,纷纷从广东、福建等地到武汉考察。
挂牌一周年,武汉片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哪些领域产生了示范效应?还有哪些地方有待突破?围绕这些问题,《支点》记者进行了深度探访。
成立之初,根据相关要求,武汉片区要在3-5年内打造创新和开放驱动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根据这一目标,武汉片区围绕“双自联动、双路并进、双招齐抓、双高齐聚”的建设思路,具体拟定了相关改革清单,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行政审批与服务、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对外开放等4个方面17类改革举措、207项工作事项。如今,这些任务也成为评估片区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尺。
“207项工作事项要求3年内完成,我们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24项,接近总数的60%,超额完成了首年任务。”武汉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支点》记者说。
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武汉片区初步形成改革创新实践案例40多项,4项制度性成果获中央认可全国推广。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改革创新实践已向全国推广,获得首届湖北改革奖和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
“先出区,后报关”,则是入选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另一创新案例。位于武汉片区的联想摩托罗拉(武汉)运营中心,每天都有大量货品需要出区运往海外市场。过去,企业在装车完毕后还得在海关系统正式申报,等手续全部办结才能出区。“先出区,后报关”措施推出,允许出境货物经主管海关核准后,依托信息化辅助管理系统核放单证先出区,在抵达出境口岸海关监管场所后再向主管海关申报。
“原先我们货物装完车后需要在园区海关的监管场地停留大概半个工作日办理手续,目前95%以上货物基本上能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所有的手续,效率比以前提升了90%以上,整个运营成本也有所下降。”联想集团进出口部武汉平台经理居万军说。
据统计,这项措施推出以来,累计涉及报关单(备案清单)9210票,平均每票减少企业办理通关手续时间约18分钟、节省企业运输成本约150元。
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在武汉举行。
数据显示,武汉片区改革至今,企业设立审批时间从7个工作日减至1-2个,企业投资产业项目审批从150个工作日减至25个,最短为11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从原先约200个工作日减至77个;企业办事平均等待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40分钟左右;群众平均办事时间从21分钟缩短为10分钟左右。
上述举措的效果,直接体现在武汉片区的产业板块。按照规划,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在招商引资方面,过去一年里武汉片区推动美国半导体设备、科大讯飞、上海联影、小米等重点项目,外资、世界500强及一批“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落地,共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99亿元项目5个,知名企业第二总部项目20余个。
在“双创”板块,武汉片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注册企业36家,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8家、产业联盟3家,重点引进了Founders Space、腾创空间、海尔创客汇等国内外知名创业服务机构。
高端人才引领高端产业,关键人才能激活一家企业甚至一个产业。在充分用足国家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的同时,武汉片区推出一系列引才政策:放宽外国留学人员工作许可条件、允许外籍人才多岗位兼职、开设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等。
俯瞰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一角。
3月31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兰迪·谢克曼,这位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教授,在光谷建立诺贝尔奖工作站,担任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公司的首席学术顾问。这样的好消息不胜枚举,武汉片区仅去年至今就引进诺奖获得者、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专家83名,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团队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而去年年底,湖北省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向自贸试验区下放职称评审权,意味着人才战略的再度加码。
武汉慧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翰波今年38岁,在新加坡管理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投身创业大潮,是湖北省“百人计划”和“3551光谷人才计划”入选者,因为这一政策得以申报硬软件专业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职称。
“不唯资历的人才评价机制,是对研发精神的一种认可。”戴翰波表示,企业搏击市场,不仅要靠技术和产品,人才资质、品牌含金量同样重要。作为负责人参评高级职称,为将来企业申报科研项目打下基础,既利于发展,也树立榜样,引导创新型人才培养。
自贸区一大任务是促进对外开放。2017年,武汉片区进出口贸易值1116.5亿元,占湖北省总量的35.6%。
除前文提及的“先出区、后报关”外,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触发卡口自动抬杆放行货物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政策”,也助推了外贸发展。目前,武汉片区还在积极推进城市货站建设,相当于把机场口岸服务前移至“家门口”。
货站未建立之前,光谷内企业如要空运货物,需要自行把货物运到天河机场,再办理检验检疫、海关、安检等手续。货站建设完毕后,企业在东湖综合保税区内就能把手续办完。“城市货站建设将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缩短运转周期、实现规模化发展,并将有效助推武汉片区的对外开放步伐。” 武汉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支点》记者说。
2017年10月18日,武汉片区与湖北机场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武汉天河机场光谷城市货站。
此外,武汉片区在外贸方面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大力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指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的运输过程,能提高运输效率30%左右,减少货损货差10%左右,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
当前,汉欧班列中线联通世界28个国家、60余座城市。首个近洋直航航班顺利起航、“江海直达”、“东盟四国”及日韩等品牌航线进一步巩固,对接汉欧班列形成铁水联运闭环。
而在去年12月,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同样是12月,武汉-芝加哥货运航线也完成首航。武汉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说,武汉已具备多式联运的能力,接下来就看如何整合资源。”
此外,在产业方面武汉片区也有进步空间,譬如跨境电商领域。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支点》记者:“2017年,公司为普通消费者提供的奶粉、保健品等居家日常用品直购进口业务达到了6.4万多票。”
直购进口指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平台与海关联网,境内跨境网购后将电子订单、支付凭证、电子运单等由企业实时传输给海关,商品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专门监管场所入境。今年2月,武汉海关2018年关区关长会议透露,2018年武汉东湖综保区将试点直购进口、网购保税进口等业务。
尽管207项工作事项已完成大半,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比如三办改革减时减繁,但还需要再精简。对企业来说,最好是‘不用办’。企业项目开工建设流程还需优化,进一步压缩项目建设审批时间。”武汉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重点之一就包括“证照分离”。
“证”指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照”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实行“证照分离”后,企业可以先运营,再逐步完善各种资质证明的办理。这样一来,能大幅节省企业注册的时间、降低企业先期运营的成本。
另一方面,武汉片区还处于借鉴上海负面清单经验的过程中,在消化既有经验和压缩负面清单方面,还有不少可尝试的空间。
负面清单相当于外资投资领域“黑名单”,除了明确禁止外资进入的领域外,其余所有领域都对外资开放。简单说,遵循的是“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这一经验在自贸试验区的推广源自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减少到了2017年版的95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曾通过《支点》建议,“第三批自贸区在负面清单上还可以压缩”。如一般制造业开放可全面落地,服务业如育幼、养老、医疗等领域开放也应尽快落地,石化、电信等领域也都可以尝试。
那么,武汉未来是否能脱出上海自贸区框架,在压缩负面清单方面先行先试?“缩小负面清单的尝试是很有价值的,比如如果我们预计到金融开放的趋势,就可以把准备工作做好,国家‘闸门一提’就可以落地。不过,这需要前期详尽的论证,以及足够的风险管控能力。未来,武汉在这方面或许能找到突破口。” 武汉片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