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PK

2018-06-14 08:37支点林楠实习生陈宇晴
支点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百百货购物中心

《支点》记者 林楠 实习生 陈宇晴

落后的惦记着奋起追赶,领先的憧憬着持续领先。

湖北4家零售上市公司都已交出2017年“成绩单”。

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市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总营业收入达383.37亿元,总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83亿元。

谁的规模最大?谁的盈利能力最强?且看《支点》细细盘点。

规模PK:鄂武商A完胜

规模有多大,营业收入是一个较直观的指标。

从这点来看,鄂武商A完胜其他三者,2017年营业收入为181.22亿元,比最后一名汉商集团多171.1亿元。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对应的营业收入为152.06亿元和39.97亿元。

看完营业收入再看其具体构成。鄂武商A的零售业态为购物中心和超市,中百集团的零售业态包括超市和百货,武汉中商则是购物中心、百货和超市都有,而汉商集团则以购物中心为主。

先来看鄂武商A,它的购物中心和超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5.24亿元、55.23亿元,合计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99.59%。中百集团的超市和百货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9.95亿元、10.81亿元,合计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99.15%。武汉中商的购物中心、百货和超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9亿元、19.87亿元和17.36亿元,合计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98.87%。汉商集团购物中心的营业收入则有8.7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86.07%。

因此,从购物中心角度比较,鄂武商A的规模依然最大;从超市角度比较,中百集团遥遥领先;从百货角度比较,武汉中商则略胜一筹。

武汉国际广场内的特斯拉专卖店。

截至2017年底,鄂武商A拥有10家购物中心,总面积约为146.5万平方米,另有77家超市,总面积约为66.81万平方米;中百集团的仓储、便民超市、百货、电器全部连锁网点共1130家;武汉中商包括9家百货、1家购物中心和40家超市;汉商集团则只有3家购物中心。

根据4家公司在2017年年报中披露的相关数据,《支点》记者整理其各自零售业态对应坪效发现:鄂武商A的购物中心规模最大、坪效也最高,为8545.81元/m2/年;中百集团的超市规模最大、坪效同样最高,平均坪效为17140元/m2/年;不仅如此,武汉中商的百货规模最大、坪效依然最高,为9077.08元/m2/年。

这说明,鄂武商A、中百集团和武汉中商均有着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分别体现在购物中心、超市和百货。汉商集团零售业态较为单一,在购物中心领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理财投资PK:中百领先

零售业态之外,挑选4家公司的几项其他收入来看,也能有不一样的发现。

鄂武商A其他收入为7510.72万元。《支点》记者发现,其中一项废品收入竟高达222.02万元,勤俭之风可见一斑。此外,鄂武商A的理财投资收益也有889.25万元。

中百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期间收入为6733.59万元。同样,该集团也在做一些理财投资,相关收入有2507.72万元。

武汉中商的理财投资收益也有1018.08万元,但更让人羡慕的是它得到的巨额“拆迁款”。由于武汉市武昌区紫金片旧城改造的需要,武汉中商位于武昌区中山路的341号资产以4.41亿元的价格被征收,2017年度收到了2.4亿元的尾款。

“拆迁户”并非只武汉中商一家。中百集团位于洪山区珞狮路210号的珞狮仓储卖场,由于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的施工也被列入征收范围,协议补偿资金总额为6.36亿元,2017年度该集团已收到预付的房屋腾退前期资金1亿元。不过,这笔补偿款并未计入其2017年年度收入确认。

和以上3家公司相比,汉商集团跨界有点多,还有展览、酒店、物业等业务,对应收入分别为8298.22万元、871.3万元和1527.9万元。这意味着,除零售业态外,汉商集团已成功培育出其他版块。不过,同样是理财投资,汉商集团的收益却只有5.93万元。

盈利PK:鄂武商A称霸

若比哪家最会挣钱,重头戏要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

2017年4家公司全部盈利。鄂武商A以12.41亿元的净利润排在第一位,武汉中商、中百集团和汉商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6764.62万元和1646.67万元。

不过,若从最能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来看,武汉中商和中百集团的情况有点让人担忧:两者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69.35万元和-4739.72万元。

对武汉中商来说,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差距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拆迁款”的补偿收入。截至被出售日,武汉中商位于武昌区中山路的341号资产,为其贡献了3.57亿元的净利润,占净利润总额的99.87%。

不仅如此,武汉中商近几年的业绩也有下滑趋势。2015年的营业收入还有44.08亿元,2016年便下滑到了40.11亿元,2017年更是降至40亿元以下。

中百集团形势更为严峻,呈现出“净利润为正、扣非净利润为负”的倒挂现象。为了让净利润为正,2017年中百集团使出的法宝是“江夏中百购物广场资产证券化”。由于将其相关资产转让给资产支持专享计划,中百集团收到了转让对价5.98亿元,确认收益2.39亿元,税后净利润影响数约为1.7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百集团此类倒挂现象已经持续了3年,这与其营业收入一路下滑不无关系。2014年其营业收入达到169.09亿元后,便一路走低。2015年至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4.01亿元、153.66亿元和152.06亿元。

武汉中商对业绩下滑的解释是,宏观经济放缓、电商强烈冲击、行业竞争加剧和终端消费意愿减弱造成了这种局面。一位已经离职的中百集团内部人士,在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与全国零售业面临的问题一样,传统卖场销售疲软是中百集团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的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已经分走了传统卖场的一杯羹。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用百货商品直接在电商平台上下单即可,最快1小时便能送达。而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那些“贴身”设置的便利店、无人货架和智能售货机,也受到了不少办公族的青睐。

领先的经验:不进则退

电商分羹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的商家却能逆势发展——至少汉商集团和鄂武商A做到了。

前者近3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上升态势,营业收入从9.84亿元增加到10.12亿元,净利润从1018.51万元上升为1646.67万元。

后者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更是连续十多年来全线上涨。2007年,3项对应数字分别为52.97亿元、1.56亿元和1.42亿元;到2017年,则分别增至181.22亿元、12.41亿元和11.83亿元,分别增长了3倍多、7倍多和8倍多。

这是如何做到的?

“销售从来就没有什么天花板,只有地板。”用武商集团董事长陈军的这一理念来解释最好不过。在他看来,企业不进则退,需要不断超越自我。

具体说来,就是在差异化定位下将核心品类做到极致。鄂武商A共有10家购物中心,基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品类。

最初开业时的武商广场以化妆品为核心竞品,为了给顾客足够多的选择,并做出自己的特色,武商广场率先在武汉市场引进资生堂、兰蔻、雅诗兰黛等知名进口化妆品品牌。为了提供更加精致的顾客体验,武商广场还开设了奢华护肤中心,为在各品牌专柜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消费者免费服务。

如今,武商广场共有6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化妆品牌和5间顶级奢华美容坊。从2012年起,武商广场连续多年将“全国单体百货化妆品零售第一”之位牢牢占据。

要想不断前进,除化妆品这一市场份额外,还要开辟新的优势品类。陈军认为,经营购物中心不能局限在一个模式里,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创新,提前为他们准备好下一步需要的东西。未来实体商家争夺的主力消费群体是85后、90后,而这部分消费者更青睐个性化、设计风格突出的品牌。为此,武商广场率先引进了山花灿、啦娜菲、荷高等时尚潮流、风格独特的品牌。

于是,继化妆品之后,武商广场的女装和男装相继取得了全国单体百货销售第一的成绩。

武汉国际广场定位为高端购物中心,主要开展奢侈品经营,初期产品以箱包和服饰为主。同样出于消费者需求拓展的考虑,商家陆续扩充了数码产品、家居用品、小家电等品类。2017年,还引入了新能源汽车特斯拉,以及其他豪车品牌展位,真正做到了独步江城。目前,武汉国际广场云集了以LV、GUCCI、HERMES、PRADA、CARTIER 等为首的全球1000多个奢华名品。

提前一步的先发优势,让武商广场和武汉国际广场在2017年战绩不俗。联商网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武商广场位列2017年全国单体百货和购物中心销售业绩前30强,武汉国际广场在全国排名第三。期间两者的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9.47%和135.95%,二者对武商集团的贡献不言而喻。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南商业大楼和中商广场购物中心。

落后的启示:奋起直追

现代零售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对消费者认知的争夺,包括让商品合心意,让服务更舒心。不论何种零售业态,不断把握消费者需求并引领他们的需求,才能走得更远。

这个道理商家都懂,也一直在尝试。

就拿中百集团来说,为了离消费者更近和提供有特色的商品,同时也为了提升坪效,自2016年起对便利店采取扩张态势。通过和株式会社罗森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出了以售卖鲜食为特色的中百罗森便利店。同期,中百集团还和永辉超市合作,加快发展邻里生鲜绿标店,发力消费者购买频次较高的生鲜领域。

其百货业态也在不断调整品类并提升购物体验:江夏中百购物广场增加了体验型家居服饰馆,还引进了餐饮辅业中餐和日式料理提升整体形象;仙桃百货卖场通过与欧亚达合作,改造成了当地最大的家具商城。

巩固线下客流的同时,中百集团也在大力开展线上业务。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和京东到家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售卖生鲜、日用和百货等商品。

这些改变带来的成效初显。虽然超市业态和百货业态的营业收入没有增加,但其毛利率都在上涨。其中,超市业态毛利率由2016年的21.27%上升到了2017年的22.5%,百货业态相应从25.26%上升到了27.2%。另外,中百集团的线上交易额已有1750万元。

然而,中百集团能否取得持续突破,最终扭转劣势,仍需时间来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诸商家都将各出奇招不断发力——落后的惦记着奋起追赶,领先的憧憬着持续领先。

猜你喜欢
中百百货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北京荟聚购物中心童乐荟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洛阳王府井购物中心照明设计欣赏
北京中百优广告有限公司
百货们的囧事
市场销售统计
吉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