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娜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人才。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出转变,教育信息化管理是必然发展的趋势,成为国家发展与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就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其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改革;措施
一、引言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规定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校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规划》中明确了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及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但是从客观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的发展并不顺利,社会上质疑的声音很多,国家所能够给予的帮助有限,还是要依靠自身的持续优化、革新,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在行业内获得更多的认可,诸多问题的出现使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文章就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重视程度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建校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资源。具体来说,由于前期高职院校对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重视,高职院校原有的硬件设施较为薄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硬件设施与软件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也较为明显。由于东西部地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存在的差距,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出现严重的地域不平衡现象,这不仅给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阻碍了在不同地区间的资源共享。另外,各区域在建设过程中很少能够考虑到与高职院校校园网的协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两者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不协调。
(二)信息技术未能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一些高职院校已购置了很多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教育设备,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这些设备的使用频率却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被闲置的相关教育设备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现代信息技术未能与高职教育信息化实现完美融合,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来看,其教学仍旧围绕课堂展开,教学内容仍旧以传统教育意义上的课本为主体,学生对于教师的依附性依旧较为严重,这难免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发挥。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出现过分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忽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上几点影响学生对于新教学环境的适应性。
(三)有关教师的信息素养仍待提高
高职院校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人才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也是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结果反馈看出,90%的高校教师具备基本信息化教学能力,具备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不同程度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开展教学。但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仅限于掌握多媒体的使用,耗资巨大建成的信息设备只用来进行简单的文件传输,相关教师的教育思想及相关理念在多年教学积累过程中已根深蒂固。從事信息化教育的工作人员数量不够、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两点是现阶段实际问题。教育信息化对于高职教师在知识构成、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虽具备良好信息素养,但在基础上并未将信息化相关知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相关要求。
三、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改革提升的建议
(一)重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政府要把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经费增长机制。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培养企业化人才,注重跟实际工作的对接,可以让学生更多去企业实习,这样不仅节省了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还能让学生零误差进入工作状态。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校园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为进一步确保校园网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从而使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应大流量数据的交换需求。
良好的信息化硬件环境也是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必备条件。高职院校还应建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信息化指导中心,加大、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及微格教室等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以保障信息化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在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时候我们要双管齐下,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注重软件建设;既要注重建设的速度,更要注重建设的质量。
(二)有效开发和建设信息资源,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利用率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第二,资源的建设。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实质上是一个对信息不断加工和重组,挖掘新的信息渠道、加速信息流动的过程,信息资源的利用是以对原有信息理解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思路,最大限度地挖掘信息的潜能。要切实发挥信息资源使用价值,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转换思路,以尽可能挖掘出信息的共享力量,在教育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应积极致力于教育信息资源的统一规范、开发和整合工作中。在逐步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统筹信息和教育改革之间的工作。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与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发和制作教育资源,注重数据的有效性与标准,重视数据的积累、学习数据处理技术,促进信息整体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应该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际情况,善于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使用。
(三)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师生信息化素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注重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公开课、实践活动等一切方法调动广大职工的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热情,改善与职称相关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作为未来的方向,这就要求必须把教育信息化人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给予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解决待遇问题。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与技能知识之间的桥梁。由于高职院校的师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度不同,结构也呈现出了多样化,从根本上加强信息化教学的质量,教师与学生之间需增进交流与沟通,必须为每个教师进行量身打造培训,保证其在信息化教学中不断补充自己的短板,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每个高职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引导与培养,要求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力争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亦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模式渗透,高校信息化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学校信息化建设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全面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进程。我们要做到的是不断突破新的技术,争取将信息化技术教学工作向前推进。值得强调的是,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及环境等多元化的创新。本文對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了浅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希望对我国教育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沈爱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138-139
[2]周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9).
[3]王臻卓,徐竟一,李伟.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办公自动化,2017,22(15):54-55.
[4]刘鲜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5):24-33.
[5]李青海,杜春雷.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现状与思考[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25)
[6]袁铭“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