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严重感染治疗的具体措施分析

2018-06-13 06:19李劲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

李劲松

【摘要】 目的:探析糖尿病足患者严重感染治疗的临床选择。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糖尿病足严重感染者70例,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以湿性换药进行治疗,观察组以持续负压吸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81,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63,P<0.05)。对照组总截肢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2.462,P<0.05)。结论:糖尿病足严重感染患者应当及时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从而确保整体治疗效果,降低截肢率与病死率。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严重感染; 湿性换药; 持续负压吸引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4-0129-02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1-2]。由于常规的临床治疗在糖尿病足嚴重感染患者中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特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所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为对象,并给予其中部分患者以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以观察该治疗方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糖尿病足严重感染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神经学及血管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B超检查显示下血管管径变细且血流量减少;(3)自觉双足疼痛、麻木发凉、感觉异常、皮肤溃疡不易愈合等。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液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等;(2)处于妊娠期女性;(3)经外科会诊,确诊需要截肢治疗;(4)存在高压氧禁忌证;(5)经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可见中度、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等。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批准认可,患者本人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0~74岁,平均(57.7±10.2)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2.6±3.1)年;糖尿病足溃疡病程2~16周,平均(10.1±0.9)周。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7.9±10.6)岁;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12.1±3.2)年;糖尿病足溃疡病程2~17周,平均(10.4±0.8)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需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进行血糖控制,并为其提供敏感抗生素以防止进一步感染。给予患者以一定剂量的神经营养用药,以确保患者能够拥有足够的营养,从而增强其自身免疫能力。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及改善微循环用药,以减缓其病情发展。

对照组患者采用湿性换药治疗,对于表浅溃疡的患者,可以给予其口服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较深的患者可以给予其静脉滴注治疗。依据患者药敏性给予其合适的抗菌用药,定期进行冲洗换药,在创口处贴敷保护膜予以保护。

观察组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要求医务人员在患者常规治疗2周后对其溃疡部位实施清创处理,在了解患者的足部床面形态、蔓延趋势、面积及严重程度后,将伤口扩大到健康组织处,开放死腔,清除坏死肌腱及骨质,将已坏死骨组织清除并使健康组织暴露。以大量聚维酮碘、过氧化氢及等渗盐水实施多次冲洗,以持续负压吸收材料对创面进行覆盖和固定。依据引流液性质与量对压力大小进行调节。在持续负压吸引1周后可将覆盖材料予以拆除,并观察创面的肉芽组织情况。若患者创口未见有肉芽显著生长且存在脓液及渗出液,则应当对伤口进行二次清创处理及持续负压吸引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于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截肢情况及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疗效判定: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病症有明显缓解,血糖控制效果良好,溃疡面基本愈合,即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病症略有改善,血糖有所下降,溃疡面较之前有所缩小,即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病症几无改变,血糖未见下降,溃疡面亦无缩小迹象,病情加重乃至死亡,即为无效[3]。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低于观察组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截肢率及病死率对比

对照组死亡率为17.1%(6/35),观察组死亡率为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63,P<0.05);对照组总截肢率为62.86%(2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其出现多是由于患者足部受到细菌感染及供血不足所导致[4-5]。该病在发病初期为轻微的神经症状,随后则逐渐转为严重感染及溃疡,并引发一系列血管疾病乃至病变性骨折,随着病程的延长,治疗难度亦在不断增加[6-7]。糖尿病足患者在临床多表现为足部疼痛、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皮肤干燥等症状,加之患者自身的自主神经功能存在障碍且皮肤损伤严重,因此外源细菌的侵入相对较多,白细胞反应效率有明显下降[2,8-9]。以往的临床医学关于此病的治疗多以湿性换药为主,然而该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上不甚理想[2-3,10]。文献[11]研究报道,通过实施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故本次研究特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所收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中部分患者持续负压吸引治疗,以观察该治疗方式在糖尿病足严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低于观察组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比于常规的湿性换药治疗,持续负压吸引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对照组总截肢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持续负压吸引的实施能够大幅降低患者因感染而发生截肢乃至病死的概率。

实际上,传统的湿化换药治疗虽然操作简单,对无菌环境的要求也不高,但是其治疗过程较长,且经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创面不能愈合,又加重患者的感染,导致患者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2-13]。本次研究所用的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则是通过将负压作用于封闭创面,有利于开通闭塞血管、增加血管内的血流,同时促进新生血管生长,改善供血不足的情况。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被誉为当前治疗创作的革命性技术,是创作护理领域新的里程碑。负压引流采用高分子医用海绵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间的中介,创面用生物半透性膜封闭,在负压吸引机作用下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负压治疗时,负压能及时吸引创面的渗出物,且可以3~10 d换一次药,具有创面愈合快、感染率低、更换敷料次数少、抗菌药物使用少、降低医药费用等特点;且该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病变部位的水肿液,甚至能够解决淋巴水肿的严重肿胀,从而彻底杀死足部坏死区域细菌,避免创面感染。同时该治疗方法还能够促进患者足部区域肉芽组织的形成,有助于其足部组织恢复,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还能控制血浆和水肿液的漏出,从而更好地确保临床治疗效果[14-16]。

综上所述,通过为糖尿病足严重感染患儿实施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截肢率及病死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吴海生,刘芳,赵珺,等.持续负压吸引保肢技术治疗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8):584-587.

[2]丁莉,曾誌復,官常荣,等.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同程度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9):1982-1983.

[3]孙幸幸,王鹏华,张靖航,等.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后能否停用抗生素[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8(6):346-350.

[4]褚璐,胡少锋,张志华,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73-3275.

[5]白云,宁亮忠,黄首源.血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715-717.

[6]莫建勋,叶烨,莫申荣,等.气压治疗仪联合外科清创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療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8):1503-1504.

[7]沈泓,卜瑞芳,朱晓巍,等.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083-3084.

[8]金剑虹,洪郁芝,徐新鹏,等.血清CRP与PCT在糖尿病足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4):5616-5618.

[9]吴迪,张伟,田霖林,等.糖尿病足患者高压氧治疗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5):3751-3752,3784.

[10]卢思英,刘兆华,樊子双,等.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个性化护理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1):1577-1578.

[11]刘岩,徐英华,耿艳侠,等.VSD联合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6):991-993.

[12]楼百层,梅健慧,骆京京,等.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4):3232-3234.

[13]陈燕,陈卫红,何亮军.12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6):1004-1009.

[14]赵琛,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疗效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81-83.

[15]周梅清.糖尿病患者足感染的细菌谱变迁及其抗感染治疗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5):1034-1035.

[16]关泰宇,关小宏,李宝军.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577-579.

(收稿日期:2017-07-07)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
不同浓度土黄连液湿敷对糖尿病足疗效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糖尿病足如何调治
夏季糖尿病足护理避免四大误区
治疗糖尿病足,需营造适宜“微环境”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患者护理
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及预防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