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2018-06-13 09:22郝静
商情 2018年17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提高素质

郝静

【摘要】经典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的古诗文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华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体悟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些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

【关键词】弘扬传统 道德素养 提高素质

一、挖掘文化资源,确立“三化”载体

一是非经典文化,浸润人生。让学生从小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与浸润,让他们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记忆、理解、感悟儒家经典文化,这是我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明确了不同年级段学生儒家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将诵读活动落到实处:一是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二是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活动;三是建设以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环境;四是开展经典实践活动,做到经典之声,萦绕于耳,经典之文,诵读于口,经典之魂,深藏于心。

二是节日文化,内化升华。中国传统节日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的节庆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和道德内涵。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从文化和行为两个层面提出了过中国节的行动要求,制定了《传承中华美德一一过中国节主题活动方案》、《小学生传统节日行动手册》,为广大教师、学生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系统的依据。

二、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模式

1.明确教育重点,细化行为要求。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忠、孝、诚、信等八个教育重点。这八德既符合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要德才兼备的要求,又涵盖了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它与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更是一脉相承。与此同时,结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想,研究制定《学生中华美德行动规范》,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看得见,摸得着。

2.挖掘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德育。在今后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将继续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和地域文化为载体,开展文化德育的实践与探索。首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众多的儒家经典中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经典文化教育序列,让学生从小系统接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与浸润,让他们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记忆、理解、感悟儒家经典文化,让他们的人生因儒家经典的浸润而精彩。其次,继续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华母亲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一一过中国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及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等内容融人到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节日文化中,使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得到内化与升华。在广泛推广学校围绕三个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力争通过完善、加工,开发出具有文化特点的校本课程,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时间、内容、效果等方面得到落实。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育人效能

一是项目研究机制,倡导学校坚持“课题引领,项目推进”的方式,指导学校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的多元化。二是实践活动机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实现教育对象的主体化。三是多方合作机制,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立体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我校明确了德育工作目标,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职生。德育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学生们逐渐行成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学校变僵硬单一的制度监督管理为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创设,使得学生在良好的学风校风中发生思想和行为的良性变化。德育工作由刻板变得生动,由沉重变得轻松。学生由道德层面的认知转为行为上的践行。

四、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实现途径

1.将弘扬优秀文化放在首位。教师在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很重要的作用,更是学生与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桥梁,因此,传承和教育传统优秀文化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需要始终将弘扬优秀文化摆在第一位真正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等伟大的民族精神,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不断加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工作,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放到课堂,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合理的引入到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文化修养。

2.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加以取舍。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广,这时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加以取舍,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学目标有所取舍,进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选择教育内容,选择这些内容时先从育人开始,多选用《三字经》之类的教材,让学生明白一些简单的为人处世之道,选用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较为丰富的教材,可以弥补这些教育的过失,先从育人开始,教会一些浅显的做人之理。其次是选用《大学》《论语》中的有关章节,特别是一些自省之理,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最后是结合所学知识中的现代文和文言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文和文言文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因素,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教,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

3.围绕传统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开展教育活动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加强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人文素质,对增强小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思想道德水准、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等起着重要作用,还能够使之更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清楚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榮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密,对小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

[2]张艾利,加强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12).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提高素质
论高中艺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素养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上好音乐课
基于人才培养的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