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飞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助推工业跨越式发展也提上日程,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文章结合目前最新数据分析了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情况,又进行实证,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云南新型城镇化助推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IU和NU国际标准值;Granger因果检验;工业化水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4.018
1 引 言
工业化与城镇化无论哪一个发展滞后于另一个,都不是健康的发展方式,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目前,云南省面临着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双重机遇,并且随着《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云南省必将迎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云南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相互割裂开来的发展方式,这种不协调的发展方式会严重阻碍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云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实践性意义。
2 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描述
2002年云南省城镇化率为26.01%,到2016年时增加为 45.0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属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率2002年为34.09%,到2016年时为26.16%。理论上,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所以目前云南省工业化的水平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所以,云南省工业化率同城镇化率发展十分不一致。2006年时,两者大致都为30%,从2006年至2015年,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出现交汇后又以更快的速度朝着各自的趋势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与2009年之后经济的大繁荣,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往城市导致人口市民化,以及云南省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关。2015—2016年工业化率则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云南省2015年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控有关。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协调健康发展的,如果城镇化的速度远超工业化,城镇化就不是以工农业的相应发展为基础,而是以传统第三产业带动的城镇化。此时,农村和城镇人口不协调,城镇就业岗位不足问题严重。如果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会使城镇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会引发流动人口“两栖”化等现象。所以,云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的分析,对研究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助推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3 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
3.1 H·钱纳里城市化率标准
经济学家钱纳里概括出了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当城镇化率低于20%时,判定该城市为非城市化;当城镇化率在20.0%~32.0% 时,判定该城市为工业化准备期;当城镇化率在32%~36.4%时,判定该城市为工业化初期;当城镇化率在36.4%~49.9%时,判定该城市为工业化中期;当城镇化率在49.9%~65.2%时,判定该城市为工业化成熟阶段;当城镇化率在65.2% 以上时,此时为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判定该城市为工业化后期,当城市化率超过 70%时,经济高速发展,判定该城市为后工业化阶段。
3.2 配第—克拉克定理
在17 世纪,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探寻出这样一个观点: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的发展将发生重大改变,无形的服务性生产将逐渐代替有形财物的生產。劳动力按照“农业转工业,工业转商业”,商业比工业的利润多,而工业往往比农业的利润多。经济学家克拉克在配第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计量和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农业、工业、商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从而配第的观点得到证实,“配第—克拉克定理”由此诞生。
4 云南城镇化跨越发展对云南工业化发展的数据分析
4.1 云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可知,地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情况对其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即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取得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成果,但云南省城镇化进行的程度要高于工业化进行的程度。本小节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协调程度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衡量出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
4.1.1 数据处理
如表1所示,用X代表工业化率,用Y代表城镇化率,在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时,容易产生异方差,为了能够消除异方差的干扰,可以对工业化率X和城镇化率Y取对数来异方差,使分析结果更准确,取对数之后用lnx和lny表示,为了衡量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需要对lnx和lny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4.1.2 Johansen协整检验
要判断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不是存在均衡的相关性,需要做Johansen协整检验,而在判断所选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之前,要检验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在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之前,要考察序列lny和lnx是否平稳,即进行序列的单位根检验,这一步骤可在EViews中用ADF检验进行。
表2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统计量的值为-5.683044,该值小于-4.200056,表明Lny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说明该序列是平稳序列。即Lny序列是一阶单整的,即Lny~I(1)。同样的方法检验Lnx是否是平稳序列可得:
表3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统计量的值为-4.558851,该值小于-4.057910,表明Lnx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说明该序列是平稳序列。既然序列和序列都是平稳序列,然后就需要用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Lnx与Lny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应该接受至少有一个协整向量的假设,且拒绝无协整向量的假设,说明Lnx和Ln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在时间段内云南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即使这种均衡关系会有波动,也只是很短时间的。
4.1.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考察两个变量在时间上是否有先导后滞关系时可用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这种关系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可以体现出工业化和城镇化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相互影响还是单项的促进作用。根据2002—2016年15年的数据,我们来做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假设滞后期数为1、2时,分别用EViews得出检验结果如表5、表6所示。
根据以上的检验结果可知:选取滞后期数为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工业化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而拒绝“城镇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云南省城镇化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原因,而工业化的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不明显。此结果与云南省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云南是典型的旅游城市,第三产业更大程度地影响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需求市场和财力资源可以提供给工业的发展。因此,在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下研究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是非常好的时机。
4.2 基于IU和NU国际标准值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程度分析
使用IU和NU国家标准值法可以来判定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是否合理。一般认为IU 越趋近于 0.5,NU 越趋近于1.2,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水平越高。如果 IU 比大于 0.5,NU比大于1.2,则表明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此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如果 NU 比小于 0.5,NU比小于1.2,则说明城镇化的发展超前,工业化提供的工作岗位不足以满足城镇剩余劳动力,表明工业化水平滞后于城镇化建设水平。
从表7、表8得出十五年来云南省 IU、 NU 水平都低于标准值,可得出云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水平不高,说明云南省工业化要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看到 IU、NU 的值并无接近于标准值的趋势,可见要达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还需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上下功夫。从云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带动力越来越高而第二产业的带动能力逐渐降低。说明云南工业发展并不成熟,应加速工业的发展。
5 云南省新型城鎮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5.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就业人员满意度要充分考虑,落实其医疗保险、公共住屋计划和子女教育问题等。对于在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人员,连续两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准予迁入所在县市的城镇户口。另外,发展好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乡镇在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职能,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5.2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云南省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案例,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云南工业园特色的运行机制。另外,可以建立完善的激励和退出机制,政府都根据目前情况制订年发展计划,未完成的,给予相应的惩罚,取消该年度先进园区评选资格。如果非省级开发区连续三年的政府考核都处在前10名的开发区可申报省级开发区,政府考核居前5名的省级开发区可以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5.3 加快产业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强冶金行业、烟草行业、化工行业等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型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工业园区内可以尝试创建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从而吸纳一批先进的高校人才、知名企业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为了提高用地效率而建立低效利用地退出机制。加快产业园区创新发展,鼓励大财团、大公司投资兴建产业园区。为了鼓励联合开发,支持有实力的开发区带动实力弱的开发区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统计年鉴 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王浩.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6.
[3]马长海,段清伟.保定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测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0).
[4]黄群慧.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6(4):22-23.
[5]高贺娟.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状况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4.
[6]LUCAS 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1998(16):4-25.
[7]KEYU JIN.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pital Flow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9):201-230.
[8]罗应光.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50-70.
[9]刘宁.山东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8):56-58.
[10]李箐箐.安徽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