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燕 曾方 陈玉环
【摘要】 目的:本文就磷酸肌酸钠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观察组(n=20,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和对照组(n=20,采用维生素C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心肌酶恢复正常率,用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l)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心肌酶恢复正常率为9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nl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EF、FS均高于对照组,VA/TE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维生素C;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22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4-0045-02
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机体抵抗力及免疫较差,任何病毒感染都可能累及心脏[1],极容易引发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促是该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2],为此,本文就磷酸肌酸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为改善治疗疾病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供更加价值的参考,现将研究内容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入院治疗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试验对象,本次试验中所有患儿家属均已被详细告知试验内容,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依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观察组及采用维生素C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3岁,平均(6.38±2.37)岁。对照组患儿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12岁,平均(6.17±2.73)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4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心电监护,同时对患儿的呼吸、脉搏、面色进行严密的观察[3],及时发现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心慌、憋气、出汗、气急等临床症状[4-5],以便予以对症治疗和护理。(1)观察组2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磷酸肌酸钠的具体用法用量为:磷酸肌酸钠(生产厂家:北京利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820)1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厂家:无锡台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005)100 ml,
静脉滴注,1次/d,持续用药14 d。(2)对照组的2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维生素的具体用法用量为:维生素C(生产厂家: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503)0.2 g/kg,静脉滴注,1次/d,持续用药14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儿用药后,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促等疾病临床表现和体征较用药前改善≥80%或完全消除为显效;患儿用药后,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促等疾病临床表现和体征较用药前改善≥50%且≤79%为有效;患儿用药后,疾病临床表现和体征均未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6-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l)及心功能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VA/TE[A峰流速(VA)/二尖瓣口频谱E峰流速(VE)]。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肌酶恢复正常率比较
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组采用磷酸肌酸钠及维生素C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肌酶恢复正常率分别为95.0%和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和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cTnl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用药前cTnl、EF、FS及VA/T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观察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后,血清肌钙蛋白I明显低于采用维生素C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EF、FS均高于对照组,VA/TE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心律失常、过敏或血压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是导致儿童猝死的主要原因[8],危害极大,部分炎患儿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发展成慢性心肌炎,出现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9]。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加速损伤心肌的修复[10]。大量的临床研究指出,磷酸肌酸钠对改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稳定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11]。本次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
本研究两组患儿用药前血清肌钙蛋白及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肌酶恢复正常率明显偏高,cTnl、心功能指标EF、FS及VA/TE所得结果均明显更趋近于正常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用药后出现心律失常、过敏及血压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军英[12]研究中,通过对7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别应用胸腺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治疗组)、能量合剂和大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结果表明,治疗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酶谱CK-MB、CK、LDH、cTnl均得到显著改善,而且,治疗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酶谱CK-MB、CK、LDH、cTnl和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也比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明显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本研究结果比较可靠。
综上所述,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损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华.丹参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1):61-63.
[2]陈丽芳,田巧焕.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6):421-424.
[3]张小飞.卡托普利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2017,12(2):198-202.
[4]李红芬.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5):747-748.
[5]张京杨,吴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减速力与心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1):2573-2576.
[6]叶宏军,方文华.黄芪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37-139.
[7]蔡泽民,杨云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白介素23和白介素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4):27-28.
[8]张京杨,郑奕,杨睿,等.心率变异性分析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诊断及心功能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0):1159-1162.
[9]李松林,王亚威,马涛,等.病毒性心肌炎患儿miR-1表达量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2):97-99.
[10]李彩虹.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0):2482-2485.
[11]廖均.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及血清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6):592-595.
[12]孙军英.胸腺肽联合磷酸肌酸鈉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5,23(12):182-183.
(收稿日期: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