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忠笔墨的言说

2018-06-13 06:25:40
艺术品鉴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面性块面写实性

中国画用笔墨“言说”,笔墨体现着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的基本特色。人物画的特殊性在于,它要求较高程度的形似,而形似对笔墨的自由发挥有较大限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调写实性会约束笔墨,强调写意性要影响形象刻画。郭全忠试图突破这种“悖论”式矛盾,寻求形似真实与笔墨表现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他采取的办法有三:

一是弱化体积与三度空间感,适当强调平面性,给笔墨、笔线和块面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这里的“适当”二字最重要,因为过分强调三维性(写实)或过分强调平面性(装饰),都会限制笔墨的发挥。他的《归》《少女》《红指甲》《早读》等作品,都有对这种“适当”性的出色把握,其经验是极为珍贵的。

二是造型的简化、变化,给笔墨以较为自由的空间。这种简化的写实,包括简化某些细部刻画,减弱作品的叙述性,将面部的素描明暗转化为结构性的笔线等。不过,简化也要求把握分寸,过分简化容易损害形象的真实性,因此,如何在笔墨自由和形象刻画两个方面保持平衡,有很大的难度。郭全忠的多数作品把握得很好,但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变化”这里主要指变形。郭全忠的少数作品如《陕北婆姨》《自画像》中的人物形象,某些作品中呈倒“凹”字形的鼻子等,包含了明显的夸张变形。变形是许多现代人物画家所追求的,对郭全忠来说,变形形象有利于写意笔墨的自在表现,强化作品的现代感。在我看来,“简化”对他似乎更重要,“变形”是对主观性的夸张,与他的“写实性写意”体制有矛盾。

三是笔线与笔墨块面的充分发挥。前面说过,郭全忠人物画的笔墨主要表现在笔线与块面两方面。笔线是造型的主要因素,它们除了造型的功能,还可以表现丰富的质感、力感和意趣,有相当的独立性。郭全忠的笔线没固定程式,有重轻、粗细、干湿、浓淡、文野多种变化,它们都偏于涩、毛、拙和随意,而决不光、齐、巧和标准化。“块面”是由泼墨、积墨或皴染形成的笔墨团块,它们有时与结构有关,但更多的时候与质地、色调、光影有关,有时则纯粹出于形式的需要。这与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决非对山水画笔墨的简单套用。总之,郭全忠的笔线、块面与粗服乱头并且有些“土”的形象相一致,又能表现出一种自由的状态、乡野的气氛和丰富的笔墨意趣。这是他的最大成功之一。

《千言万语》 1979年 纸本设色 225×113cm 中国美术馆藏

猜你喜欢
平面性块面写实性
山水清音
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8-01 06:53:06
动物乐园
现代岩彩画色彩研究
美术界(2017年5期)2017-06-22 01:16:44
浅谈傣族织锦纹样的装饰性特征
魅力中国(2016年28期)2017-05-31 10:08:00
当代工笔画平面性在唐勇力工笔画中的表现分析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艺海(2016年11期)2017-02-21 15:20:38
中式结构平面性理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纺织导报(2015年11期)2016-01-05 05:25:21
赵建成水墨人物画的中西方元素
艺海(2015年4期)2015-11-02 16:13:41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商周青铜器上的写实性动物纹饰
大众考古(2015年10期)2015-06-26 07:59:58
以《生死疲劳》为例谈莫言对马尔克斯的接受与发展